尚・米榭・巴斯基亞1982年驚世鉅作《對戰美第奇》將於五月紐約當代藝術晚拍首次登上拍場
本作是巴斯基亞藝術生涯初期的典範佳作,同年面世的另一幅傑作《無題》2017年在蘇富比以1億1,050萬美元破紀錄成交。此作的誕生正值巴斯基亞藝術生涯突飛猛進之時——1981年他參與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PS1分館舉行的紐約新浪潮群展,備受各界矚目,翌年就創作了這兩幅鉅作。
《對戰美第奇》以巴斯基亞的標誌性視覺語彙,正面挑戰西方藝術的磐石——意大利文藝復興。這場運動以思想啟蒙為綱領,文化成果豐盛,孕育了許多流芳百世的傳世名作,包括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波提且利及其他大師的手筆。本作雖誕生於巴斯基亞事業生涯之初,卻體現了他向藝術權威正面宣戰的萬丈雄心——他不僅要在史冊中佔據一席,還要為自己加冕,承繼文藝復興巨匠的寶座。
巴斯基亞通曉藝術史,畫中不難發現各個藝術時期對其創作的影響,例如達文西早期素描中複雜的解剖圖,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祭壇畫的三聯屏結構。本作以三塊畫布拼湊而成,這種構圖安排不僅呼應了當時備受推崇的祭壇畫三聯屏結構,更體現祭壇畫所蘊含的宗教與政治權力象徵,可見巴斯基亞對數百年來的西方藝術史瞭如指掌。
巴斯基亞在《對戰美第奇》當中以藝術貴族自居,宣示要接掌關於西方藝術話語權的意圖。他是海地及波多黎各移民之子,卻銳意與歐洲古典油畫大師一較高下,以強者姿態自封為歷代藝術天才的繼承者。他深明傳統建制以種族之分將一些藝術家排斥在外,他卻以龐大的視覺力量,並利用自己在藝術建制外圍的獨特位置,創造一套極具參考意義的全新視覺語言。
巴斯基亞如饑似渴地走訪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和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後,赫然發現藝術歷史經典當中並沒有黑人代表的蹤影。巴斯基亞以《對戰美第奇》這幅力量萬鈞的驚世鉅作將自己定位為對抗歐洲史上最大藝術贊助王朝的英雄人物,挑戰美第奇家族參與塑造的藝術經典定義。這幅作品的題目深具挑釁性,見證巴斯基亞在藝術殿堂上佔一席位的終極目標。他亦藉此大膽宣佈——才華出眾的青年藝術家巴斯基亞,將在藝術史的新一頁留下翻天覆地的影響。
《對戰美第奇》是巴斯基亞對西方藝術傳統的奮力挑戰,他當時年僅22歲, 卻誓要對抗藝術建制者的權威。
巴斯基亞是藝術界的煉金師,他吸收西方藝術的經典元素,並在本作當中重塑為己用。本作將美第奇家族化成整個藝術世界權力體系的替身、一個強大藝術贊助系統的代表,而這個系統與藝術家身處的八十年代紐約藝壇竟又遙遙呼應。歷史上每個藝術流派都由這種具有排他性的權力系統操控,而且存在了數百年。《對戰美第奇》刻劃一個對抗這種權威的熾烈英雄形象,同時奠定了年輕的巴斯基亞作為新藝術史殿堂的激進繼任者的地位。
巴斯基亞用希臘語「Aopkehsks」一詞充份而傳神地表達這個強而有力的立場。「Aopkehsks」所指的可能是一位理想化的明君——埃及法老王阿蒙霍特普的希臘名,亦可能指「apotheosis」,即人類昇華至神界。無論是哪一種解釋,巴斯基亞都將他凶猛的人像定位為神聖意志的代表。將之與三尖王冠符號象徵(巴斯基亞的獨特符號)一同解讀的話,畫中人像所代表的更無疑是藝術史上的復仇英雄。
《對戰美第奇》巡迴預展
台北 | 4月3 – 4日 | |
香港 | 4月16 – 20日 | |
洛杉磯 | 4月24 – 26日 | |
洛杉磯預展結束後,《對戰美第奇》將回到紐約作拍賣前預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