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傑杜比早期的作品頗具古風,在今天的市場上備受追捧。除了錶殼尺寸或盤面設計遵循傳統外,日內瓦的琺琅工藝在品牌中同樣得以延續。此枚拍品的錶盤使用了經典的微繪琺琅技藝,呈現了中世紀歐洲海戰的情景,整體構圖極為複雜,細節處的描繪也十分的到位,今天的琺琅作品中已經罕有見到此類作品。粉紅金的正方形錶殼直徑僅有40毫米,佩戴舒適,但大幅增加了微繪錶盤的製作難度。鍾情於琺琅腕錶的藏家,這是一枚不容錯過的藏品。
很多獨立製表師都是從一枚陀飛輪腕錶開始的,比如Laurent Ferrier與F.P.Journe,這當然可以理解為一種傳統,而開端正是Daniel Roth。他為寶璣品牌的復興做出了巨大貢獻,1988年開創自己的品牌,是真正意義上的獨立製表人教父。自主品牌的首枚機芯,C.187,可以視為Daniel製表理念的集中體現。因此,品牌中帶有與C.187相同功能組合的款式往往備受行家追捧。動力儲備從C.187的40小時升至8天,背後的萬年曆功能也更加全面。品牌獨創的錶殼設計辨識度極高,而陀飛輪設計靈感源自於Daniel在寶璣的工作經歷。腕錶的整體狀態極佳,印記與刻文清晰鋒利。
“外致簡,內致繁”是對理查朗格跳秒腕錶的完美詮釋。與瑞士規範針時計的縱向排列不同,德式設計採用了正三角形排列。動力指示被巧妙的安置在6點位上方,只有在動力接近枯竭時才會從錶盤顏色變為醒目的紅色。傳統的跳秒多數依靠簡單的星型齒輪實現功能,而朗格在此基礎上嵌入了恆動力系統,以確保每一次的跳躍都準確無誤。不僅如此,停秒與調時歸零的功能也為精準對時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錶殼的直徑為39.9毫米,搭載的L094.1機芯幾乎佔據了所有錶殼空間,極具視覺衝擊感。由於製作與調校的難度極高,產量極其有限,自2019年問世以來罕有拍賣現身,而白金黑面的款式則更加的稀有。
這是一枚帶有三問報時功能的愛彼女士珠寶腕錶。複雜功能在女士腕錶上相對少見,額外的功能需要更多零件,但同時又不能在小尺寸的基礎上增加厚度,所以相同的功能下,成本要比男士腕錶高出不少。此外,錶殼刻有1號,因此,這枚腕錶很可能是獨一無二的。這枚腕錶的尺寸僅有28毫米,機芯的尺寸也僅為25毫米左右,在今天品牌的目錄中早已找不到類似的作品。諸如此類高品質且幾乎不會再量產的作品,值得重點關注。
古董懷錶現在處在明顯價值窪地之中,它們在百年前的身價遠高於今天的奢侈腕錶,今天藏家們追逐的手工與打磨都是其基礎的配置,而其中的佼佼者非百達翡麗莫屬。一枚百達翡麗三問懷錶的價格今天僅是其在產腕錶的十分之一左右。這枚百達翡麗三問懷錶於1922年出售,錶盤使用了當時流行的鎏金工藝,中心區域裝飾璣紋,錶殼的設計極為特殊,沒有內部防塵蓋,很可能是由於原表主拒絕使用超薄機芯,百達翡麗在不改變錶殼原有尺寸的基礎上採用厚實但直徑較小的16法分機芯所致。錶殼的印記清晰,錶盤邊緣處有輕微氧化痕迹,說明極少使用。如今,很多品牌開始回購歷史表款,亦或者將古董重新修復后再次出售,因此,高品質的古董懷錶在未來可能越發難以見到。
Ref.3979發佈於1989年,正值品牌創建150周年,從1989年製作至2002年,具體的製作數量不詳,但應該在百餘枚左右。搭載的RS27PS機芯是百達翡麗第一款自動上鏈的三問報時機芯。錶殼的材質使用了黃金,白金與鉑金。理論上鉑金的數量最少,黃金最多,但從二級市場的表現來看,白金材質的版本是最難見到的。錶殼的品相完美,藍鋼指針呈現均勻的自然氧化褐色痕迹,報時功能正常,且帶有所有的附件,幾乎可以視為庫存新品,再加之這是近幾年來唯一一次白金3979上拍,機會不容錯過。
這無疑是江詩丹頓出品的最好鐘錶作品之一,同時也是復刻歷史原作最徹底的腕錶之一。錶殼的尺寸與設計完美復刻了其原型,Ref.4261。搭載的Cal.1755機芯僅製作了200枚,與50年前品牌首枚腕錶超薄三問機芯,從機芯夾板的設計,到內部的功能結構,均如出一轍。在37*9.5毫米的尺寸中囊括了三問報時與萬年曆功能,這無疑是一個微觀機械領域的奇迹。頂級的品牌,複雜的功能,古董的設計·,低估價僅為百萬港幣,堪稱完美。
限量表多是依靠改變錶盤或錶殼實現的,機芯的限量是難度最大的。雖說如此,在今天高度發達的模塊化機芯設計理念下,通過疊加模組改變機芯功能變得極為簡單。但百達翡麗的REF.5105讓我們將限量定義提到了全新的高度,將不可複製的古董機芯裝在全新製作的錶殼內。使用的9-90機芯是上個世紀40/50年代的產物,而鉑金錶殼的設計可以追溯到了1936年的Ref.492。Ref.5105集合了純正的古董機芯,品相滿分的復古錶殼,與僅有100枚的稀少數量,對於初涉古董鐘錶領域的藏家來說是極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