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尋覓藝術靈感,吳冠中一生周遊廣闊,即使經歷資源匱乏的上世紀七十年代,那渴望遊歷天涯的赤子之心亦未曾黯淡。他用盡各種方法,走遍神州大地,訪及鮮為人知的鄉村和世外桃源。從曠遠無邊的湖泊、綿延巍峨的山脈,到平凡野花草木,大自然對於吳冠中而言,遠不止是繪畫素材,更是精神寄託之所。大自然賦予吳冠中澎湃不息的創作力量,然而真正能激發創作靈感的卻是可遇不可求,如他所言:
「為了畫風景,我也曾跑過不少的地方,但感到可遊的勝蹟多,入畫的對象少。」
東尋西覓兩天池
上世紀八十年代,吳冠中先後走訪新疆天山及東北長白山,為二地之「天池」寫生,二者名雖同而地貌不同,風韻各異。天山之池為塔松簇擁,雪峯環抱,入目繽紛活潑;長白山之池乃火山口湖,湖水碧綠,山岩色調單一,一派素淨冷然。
長白山天池
長白山海拔高達二千米,火山口處積水極深,形成寬闊湖泊,橫跨中朝邊界,又名「天池」。 吳冠中鮮有刻畫中國東北部景色,一九八五年夏,畫家赴長白山寫生,山巔上見一池清澈見底、碧綠湛藍的湖水,為之深深傾倒。池水映照著一片晴朗天色,水色湛藍、波平如鏡,猶如一塊晶瑩通透的巨玉。可是,畫家卻因周遭的灰黃岩石而感到悶悶不樂。到達火山口時,吳冠中發現火山噴漿結成的岩石像大塊煤渣,呈赭、黃、灰、黑色,四週山石亦是赭灰的,偶覆淺灰色的綠草,色調沉鬱悶暗,並無諧協之美。
「在山石的悶暗色調中鑲嵌一塊藍綠,不美,因其間色彩的明度缺乏變化,色相不協調……莽莽白原上嵌入一塊翡翠,那才是我心目中的天池!」
「來尋長白山,要尋那寬闊無限的長白,那單純的白……一旦天降大雪,則浩瀚林海連同奔馳的山脈一律銀裝素裹,一派北國風光,白色的宇宙中一味突出了面之轉折,形之起伏,綫之蜿蜒,『單調』轉化為單純之美!……我還要重來,不見白山非好漢!」
到訪長白山一年後,吳冠中決意將心中天池美景訴諸紙上。他採用厚重筆觸,在畫面中央掃上一池碧水,讓四周山脈化作一片皚皚雪峰。畫面寬六呎,宣紙的獨特質感烘托出雪山的素淨明媚,呈現一派極簡風格的北國風光。畫家以灰墨大筆掃擦,外沿以爽俐的綫條勾出山頭輪廓,彩色細點表示稀疏零落的矮灌木,打破了白雪的單調。強烈的色調對比突顯池水的深斂純淨,猶如天上之水。存世作品中,此乃唯一以長白山天池為題的全景畫作,堪稱罕見。
新疆天山天池
一九八一年夏,吳冠中與中央工藝美院師生到新疆講學寫生,共得速寫三十三幀,描繪阿勒泰山村、白楊溝牧場等風光,集為《新疆行》速寫冊。其中位於天山的天池甚得畫家鍾愛,速寫多達四幀,本幅即為其一,並於日後由畫家挑選參與一九八九年首個於西方國家舉行的大型巡迴展覽。
「新疆的天池隱於塔松叢中,四周雪山環抱,白雪皚皚、蔭陰重叠、碧波蕩漾,人道是瑤池,見過西王母入浴。」
本幅用色鮮明,滿紙皆敷以濃酣的藍、紫、綠,水色交融,捕捉了墨綠的塔松林與它倒映在蔚藍湖面的色彩過渡,若非留白的雪山與右下方赭紅的毡房,觀者真有水、天、林一體之錯覺!用色之豐富,於其速寫作品中可謂罕見,可見畫家反覆敷彩以營造層次之用心。越四年,畫家按此創作水墨畫《瑤池》,改為強調池水與松林的獨立形象,與本幅各異其趣。
踏遍天涯 為大地寫照
吳冠中走遍南北,把鄉土情思訴諸筆下,除描劃名山大川外,江南的白牆黑瓦,山野密林、江岸草樹,皆在其融匯中西的藝術語言下,呈現嶄新的藝術面貌。留意今季中國書畫拍賣會(7月10日,香港),細賞更多吳冠中的作品。
- 1979年
- 1981年
- 1983年
- 1984年
- 1986年
- 1987年
- 1980年代
- 1980年代
- 1980年代
- 1980年代
- 2000年
-
1979年
-
1981年
-
1983年
-
1984年
-
1986年
-
1987年
-
1980年代
-
1980年代
-
1980年代
-
1980年代
-
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