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衛・霍克尼和亞歷克斯・卡茨的具象傑作,與張荔英的稀世靜物畫、吳大羽的開創性抽象畫,以及草間彌生的雕塑相映成趣,將東西文化和古今傳統以生動多樣的方式巧妙融合。中國收藏家劉益謙與王薇伉儷用三十年載蒐集一批豐富多樣的藝術藏品,他們表示:「我們希望突破傳統藝術的界限……為公眾提供全球藝術教育,同時加強本土文化根基。」這些收藏品的共同點是具有創新精神——每件作品的創作者都是其各自時代的巨匠,他們革新自己所選擇的媒材和方法,為不同的時代、流派與主題之間的創新及深入交流開闢了康莊大道。接下來,我們一起欣賞其中八件精選大師級傑作。
大衛・霍克尼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英國藝術家之一,在長達六十年的創作生涯中革新作畫的規則。《獅子的圖像》(2017年作)體現霍克尼的奇幻及戲劇化繪畫手法,他在畫框架內進行各種實驗與即興創作,將獅子的圖像放在一排粉色窗簾和森林佈景之間,兩隻烏鴉在舞台前部啄食,一位穿著燕尾服的舞者在舞台左側跳著搖擺舞,走向遠處陽光明媚的地平線。霍克尼使用六角形畫布,突破空間和透視的界限,映射他在70年代和80年代為歌劇設計舞台佈景的經歷,以及他沉浸於荷里活山、大峽谷及東約克郡等名勝風景的時光。現實與幻想相互碰撞,如同觀賞中國古典卷軸畫般展開,這是霍克尼想要模仿的啟發性體驗,他希望用這種方式吸引觀者深入他鮮活的內心世界。
「我一直在探索觀者如何在隨時間流動的世界轉動頭部,但我其實才剛剛開始嘗試描繪觀者全身在空間中的運動,這正是中國山水畫家的拿手好戲。」
《準時》(2001年作)是美國藝術家亞歷克斯・卡茨七十年職業生涯中的代表作。這幅畫是他在孫兒出生後翌年完成的。他用自信而簡潔的筆觸捕捉家人的神態,包括他的靈感泉源和愛妻艾達。她滿頭銀髮,嘴角帶著狡黠的微笑,兒子文森沐浴在永恆的午後金色陽光下。卡茨在巨大場景的中央加入了自己的肖像——一個禿頂的中年男人,躊躇滿志地凝視著遠方,用充滿愛意的目光見證時間流逝。卡茨的作品尺幅規模巨大,獨特的美學和大膽的簡潔風格使他成為普普藝術運動中極具影響力的先驅,因此贏得威廉・德庫寧、菲利普・加斯頓、彼得・多伊格和理查・普林斯等數代傑出藝術家的崇拜。卡茨的獨特視角冷靜而極具啟發性,重新定義當代肖像畫的風格。
張荔英是富有遠見的20世紀新加坡藝術家,用極富魅力的靜物畫闡述自身非凡的人生經歷,包括在燈紅酒綠的巴黎成為巴黎畫派的新星,到在世外桃源般的東南亞成為南洋畫派的先驅。經歷戰爭年代的滄桑,離開第二任丈夫後,她在馬來西亞開始新的生活。她自嘲為「真正的熱帶水果」,在一個「多種族、永遠陽光明媚的世外桃源」茁壯成長。她的畫作《萬代蘭》(約1963年作)就讚頌其移居地的美麗與豐饒。張氏用極具震撼力的洋紅色和草綠色描繪這種優雅而堅韌的花朵,畫中充滿歡樂和表現主義色彩。花朵種於平凡的木制籃子,被藍色細繩吊在半空中,張荔英用這種俏皮的暗示表達她對自己的綽號「張籃子」的看法——這個綽號源自她從平凡事物觀察超凡美感的天賦。張荔英的作品極為珍稀,私人收藏的油畫寥寥可數。
草間彌生巨大的青銅雕塑《獻給天空訴述我心聲的花朵》(2018年作),充分展現這位著名日本藝術家對靜物畫類型的獨特創新處理手法。本作於2018年首次在倫敦的維多利亞米羅畫廊展出,演變自一系列名為《午夜綻放的花朵》的雕塑。該系列曾於2011年在澳洲昆士蘭藝術博物館及現代美術館展出,並於2012年在羅浮宮附近的巴黎杜樂麗花園展出。草間彌生創造的日光花栩栩如生,充滿靈性和超現實的生命力,葉子般的肢體、低垂的莖幹,以及點綴著圓點、盛開的頭部深深吸引觀者。她以招牌創作手法「無限網」抹去頭狀花序。草間彌生的花朵既詼諧又令人不安,是其獨特創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折射她在松本市家族苗圃度過的成長時期、她最早出現幻覺的歷經,以及游走於現實與非現實之間的感受。
《靜物》(2015年作)是拍場上至今尺幅最大的帕蒂作品,寶石色、異常鬆軟的連莖水果散落在素白的桌面上,同時呈現的不安與快樂顛覆了同類型的作品。《靜物》介乎事實與虛構之間,體現了帕蒂的主張:「我對所謂的『現實』沒有多少興趣。更感興趣的是為現實創造的符號、象徵和代碼。」帕蒂用自己獨特的粉彩畫法,展現《靜物》中的未來感和看似是數碼雕刻的形態,向過去和未來的藝術形式致敬。諷刺的是,這種畫法和媒材在18世紀初風靡一時,需要藝術家用指尖靈巧仔細地塗抹。16世紀和17世紀虛空畫派的預言式詼諧在後互聯網時代充分體現。
「我想,『靜物』一詞正好體現了藝術試圖達到的終極目的:將兩個相反的概念融合為一個對象。生命生生不息,大自然也不停運作,或許一幅畫可以呈現靜止的狀態」
馬克・布拉福德的《洛杉磯》(2019年作)是描繪當代城市生活的絢麗藝術畫作。洛杉磯是布拉福德的出生地、家園和靈感泉源,他以色彩斑斕的視覺語言詮釋這座城市的變遷與活力。在無數層拼貼畫和驚豔的藍、橙、紅色顏料之間,還穿插著女子樂隊 Martha & The Vandellas熱門歌曲《Dancing in the Street》的歌詞,這首歌於1965 年美國民權運動高潮時由摩城唱片發行。本作是2019年布拉德福德在龍美術館(西岸館)舉行備受矚目的個展中展出的三幅巨大畫作之一。在本作中,藝術家將洛杉磯複雜而深刻的個人和社會歷史、母親美髮店取來的彩色卷髮紙和搜集得來的文字互相交織,為擁擠洛杉磯構建出一幅反映自我的城市肖像和社會地圖。
白髮一雄的作品《海炎》(1999年作)是一幅展現海洋深處無限生命力的壯麗畫作,其日文名字亦寓意這種力量。本作來自白髮一雄受到廣泛讚譽的成熟後具體派時期,標誌他的足繪技法和繪畫表現力達到感性巔峰。他用狂野而優雅的抒情筆觸,以奪目的深藍和墨黑色調呼應日本傳統書法的精神。畫面邊緣的泡沫狀白色,與紅色和紫色的點綴形成強烈對比,令人想起白髮一雄早期作品中的紅色色調。本作曾在白髮一雄於千禧年前後的一些重要展覽中亮相,包括神戶兵庫縣立現代美術館、倫敦Annely Juda Fine Art畫廊及東京畫廊。
《無題-19》(約1980年作)被譽為中國抽象油畫的先驅之作,展現吳大羽的藝術成就顛峰和他所提的「勢象」(動向表現主義)理論。吳大羽年輕時在巴黎受到野獸派和立體派的啟發,回國後在杭州國立藝術專業學校任教,對中國現代主義三位畫壇巨匠(趙無極、朱德群和吳冠中)產生重要影響。吳氏感悟到一種源於自然宇宙的抒情抽象氣息,用京劇面具般鮮明的色彩繪製盛放的花卉。天空藍和綠松石色,在金色和赭色的田野中閃耀。吳氏曾是20年代巴黎現代主義兼立體主義奠基人喬治・布拉克和雕塑家安托萬·布爾代勒的門生,畫中戲劇性的明暗對比和強烈的光影雕塑造型,正是他對老師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