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 朱古力、玫瑰和燭光晚餐拋諸腦後,讓以下「Contemporary Discoveries」的焦點藝術家帶你踏上一場異想天開,幽默又滿載柔情與希望的探索之旅。
你曾否希望抹去心底有關某人的回憶?駐三藩市藝術家Koak以歐洲及日本動畫為靈感,以優美婉蜒的書法線條,呈現出渴望、深情和熱情。Koak筆下的角色由歡樂與絕望交織而成,傳遞出「超越或跨越對話的黑暗深淵」之感,將日常平凡的個人體驗連繫至普世的重大議題。《如何忘卻》裡用上肅殺的單色調,與緊緊交纏的心形優美地舞動於畫布之上,充分流露出戀愛所帶來的跌宕起伏。
「當我們談論某件具有重大意義的事情時,它會變得簡單。這是因為它非常普遍,從我們的身體…到思想、愛情,潛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變得平凡又日常。當我們談論看似平凡之事時,我們其實同時也在探討性別角色、階級以至特權等重大社會議題。」
姜琤的《e-51》描繪了嘉莉兒 ‧ 佛伊(Claire Foy)在廣受好評的Netflix劇集《王冠》中所飾演的女皇伊利沙伯二世。駐上海藝術家姜琤曾就讀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及柏林藝術大學,他拒絕種族、階級和性別等傳統標籤,反而選擇描繪由心理失衡狀態所引發,這種全人類普遍都要面對的掙扎。姜琤在解釋這幅非同凡響的肖像畫時表示:「我很想呈現出內心深處的情感」。佛伊所飾演的年輕伊利沙伯,在面向公眾的鎮定面容背後埋藏着悸動的情感,反映她在履行古板束縛的皇室責任之同時,亦熱切渴望能過上「正常」生活的掙扎。姜琤的「e-」系列作品以普通話中代表死物的中性代名詞音韻為基礎,匯聚各路古典神話英雄為題。伊利沙白為國家毫無保留地自我犧牲,姿態堅韌。《e-51》提醒觀者,在我們身處的現代社會中,她也許是最稱得上為英雄化身的人物。
德國及伊朗裔藝術家嘉芙蓮 ‧ 霍夫曼(Cathrin Hoffman)在洛杉磯尼科迪姆畫廊(Nicodim)舉行的首次個展《人手為尺》中,代入未來人類學家的角色。安格爾(Ingres)筆下嫵媚的宮女,被轉化為鋸齒狀而脫離現實的生物,猶如挑戰,甚至超脫於人類的形體存在。在畫作中,未來的地球被水淹沒,嶙峋的岩石和稀疏的浮雲是人類曾經稱為家園之地的僅餘之物。霍夫曼的黑色幽默叫人聯想到《聖經》中《約伯記》38章14節:「地面改變如泥上蓋印,萬物出現如衣服一樣」。《脆弱之印》以機智幽默的方式,呈示出印章不復存在的另類未來。
花朵原為戀人在情人節交換之傳統信物,但在塞薩爾 · 皮耶特(César Piette)的超現實主義「超塑膠」噴槍畫作中,花朵卻重生成為一根咧嘴露齒而笑的花莖。這位法國藝術家曾從事電子遊戲設計,常以藝術史上的傳統題材作為作品焦點,並如他所言,將「『具代表性的事物』轉化為無機、人造、後工業的塑膠玩具」。皮耶特取材自深受十六和十七世紀荷蘭畫家熱愛的虛空派靜物畫,畫中華麗盛放的花朵,暗示着愛情帶來的感官歡愉,及其轉瞬即逝的本質。在《黃紫色花朵》中,皮耶特剝去所有文化偽裝,將大自然幽默而富有童真的魔力重現人前。
小林麻衣子筆下的憂鬱小生物,叫人們陷進情感的底蘊。觀者在欣賞其作品時,會受到一波接一波的情感洗禮 — 先是柔情、悲傷、無助,後感平靜和期盼。藍色淚珠落下成水坑,深色小手從內探出,抓緊小生物並給予安慰。細緻而半透明的壓克力彩、鉛筆和水彩在和紙上層層相疊,主體時隱時現,帶領觀眾進入這些溫柔異世界生物的心靈深處。小林的《無題(跳舞)》將日本浮世繪等傳統視覺藝術與西方流行文化主題融為一體,帶出和平與憐憫等跨越文化和世代的普世永恆訊息:
「我對世上事物了解愈深,愈常感到無助。但當我發現人類擁有強大活力,無論如何都永不磨滅,我隨即充滿勇氣和希望。這種由矛盾感引起的『分歧』,正是我繪畫的動力。」
印尼當代藝術家羅比 · 迪 · 安東諾(Roby Dwi Antono)將日本藝術達人奈良美智和美國流行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馬克 ‧ 萊登(Mark Ryden)視為其藝術世界中的英雄人物。他成功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視覺語言,融合超現實主義、古典文藝復興意象和人類體驗。安東諾曾接受訓練成為插畫家,此在《無題》一作展露無遺。他運用自然而不規則的線條,以簡單形狀巧妙描繪出青少年閃閃發光的茶碟狀眼睛、一撮撮瀏海和糊掉的嘴唇,呈現出他尷尬突兀,不上不下的狀態。安東諾結合自己的真實個性與想像,並以此為基礎創作角色,尤其是兒童與「受我童年時期的潮流偶像啟發而生,一直伴我成長的奇妙角色」,帶領觀眾展開一場 的自我發現之旅。
「我的作品就像一面鏡子,我從中看到自己的倒影。我常以作品批評過去自己所犯的錯誤,同時又對未來的自己有所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