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

來自清末宮廷的翡翠玉珠?

Sotheby's

從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張榮的撰文中,亦可見清室對翡翠的鍾愛。而各種翡翠製品都是清朝達官貴人必備的飾物:「朝珠」是清代皇帝大臣上朝時佩戴的飾物,官拜五品或以下者一律沒有佩戴朝珠的資格;「翎管」是清代官員帽子上用來插翎子的管子,不同的翎子代表不同的官階;「扳指」在射箭拉弓時用來保護手指,但到清朝,上到皇帝下到大臣都愛戴扳指,代表自己不忘武功; 「龍鉤」是官服腰間的飾物,刻有龍和螭龍,氣派高揚;手鐲和戒子更不用多解釋,本來就是皇宮內庭專享的「貢品」,要不是皇后妃嬪或達官貴人的妻妾閨秀,基本上不可能擁有或佩戴上乘的翡翠首飾。由此可見,翡翠這種物料本身就已經代表了尊貴的身份及地位。

十九世紀末,滿清政權飽受內憂外患的衝擊;而隨著權傾天下的慈禧於1908年離世,中國的政局變得更加風雨飄搖,不少內廷的珍品透過不同途徑被運出民間,而流失海外的翡翠珍寶、朝珠等亦應不計其數,其中不少當然亦被分拆重新設計,以及改裝成為不同式樣的珠寶及項鏈等。

雖然政局急遽改變,但無損頂級翡翠作為極致財富的象徵,絶佳的翡翠依然是一般百姓窮幾輩子積蓄都負擔不起的奢侈品。2013年10月香港蘇富比以42,680,000港元拍出了一條來自民國時期上海的翡翠珠雙行項鏈,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據知當時這條珠子的買家以上海一整棟洋房作交易,才能購得此心頭好,而這條項鏈也是近二十年來在國際拍賣場上成交價第四高的翡翠珠項鏈。

天然翡翠珠項鏈兩條, 民國時期
成交價42,680,000港元
香港蘇富比2013年10月7日

細賞這條Hutton-Mdivani Necklace上的翡翠珠碩大翠綠,想必大有來頭,可惜其來歷就如其他失落的珍寶一樣無從稽考。但有一點我們可以肯定,就是這二十七顆瑩潤的翡翠玉珠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已經出現於歐洲;翡翠珠子源自中國這一點也可以肯定,因為翡翠的結構和硬度有別於西方常見的寶石,其打磨技術固然以中國為首,如能打造出如此顆顆渾圓匹配的珠子,非精煉的中國工藝師不可竟之。試想,一次大戰後,國際交通並不如今天的發達,這些翡翠珠由中國流至西方的卡地亞必然經歷漫長,而嚴謹的卡地亞高級訂製珠寶向來需時,從設計、配料到打造往往經年。由此估算,眼前這二十七顆翡翠玉珠的真實生產年份該再往前推至清末時期,而當時如此質優的翡翠應該仍然屬於宮廷專享的貢品。值得考究的是,這些相信源自清末宮廷的翡翠玉珠的主人又是何方貴人呢?

改製自朝珠的天然翡翠珠項鏈, 清朝
成交價1,986,500美元
紐約蘇富比2010年12月9日

清末民初,在北京經翡翠貿易的,當中不得不提有「翡翠大王鐵百萬」之稱鐵寶亭。鐵家人脈廣,收購了不少前朝翡翠,當時富商多為其顧客,當中包括生於印尼的著名華商爪哇糖業大王黃仲涵。2010年紐約蘇富比拍賣的一條翡翠珠項鏈便是黄仲涵從鐵寶亭處購入的首飾,而項鏈上串有三十顆直徑13.40至13.30毫米的翡翠玉珠,乃來自滿清的朝珠。綜觀這兩條翡翠珠項鏈,是次呈獻的Hutton-Mdivani 項鏈上的翡翠玉珠,無論色澤、質地、水份、以至大小都有過之而無不及。換言之,這二十七顆翡翠玉珠的品質已經超越了一般的朝珠,是真正非凡上乘的極品,那麼曾經擁有這些翡翠玉珠的主人,其身份應該比朝廷重臣更尊貴,顯赫的地位不言而喻。

                                                          瑰麗珠寶及翡翠首飾

                                                        2014 年 4 月 7 日 | 香港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