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月曾經照古人 | 抽象美學的千古高情

今月曾經照古人 | 抽象美學的千古高情

宋瓷悠遠清麗,何以與二十世紀中葉的現代主義扯上關係?藝評人施珊珊(Alexandra Seno)談談不同藝術門類的相通之處。
宋瓷悠遠清麗,何以與二十世紀中葉的現代主義扯上關係?藝評人施珊珊(Alexandra Seno)談談不同藝術門類的相通之處。

萊門・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藝評人之一,亦是紐約抽象表現繪畫的早期推手,他寫道︰「將圖像分解成純粹的肌理,分解成純粹的感覺,分解成積累的重複意象,似乎就表達和回應了當代情感中的深刻體驗。」

雖然格林伯格所描述的是現代藝術,但同一番話亦可以形容有上千年歷史的中國宋瓷。兩宋瓷器堪稱中國陶瓷史上的典範,盌、盞、瓶、罐等各種造型,都以簡約清逸為貴,器身僅施清淡含蓄的單色釉,或飾簡潔秀麗的紋樣,這不就是格林伯格口中以肌理、感覺、意象表達深刻體會嗎?

美國藝術家在二戰後開創破格新穎的抽象藝術,前所未有,卻與中國瓷器有異曲同工之妙,蘇富比亞洲區主席兼中國藝術品部國際主管及主席仇國仕對這層關係感受至深,他認為︰「人能夠感受藝術的美,在於美是永恆不朽的,以抽象語言創作的藝術尤其甚者。從創作層面來看,二十世紀的行動繪畫與南宋的曜變水盂別無二致,兩者都是由創作者隨心賦彩,同樣藉由率意的動作引發觀者的深刻感受。」香港蘇富比五十週年拍賣會將於四月盛大舉行,屆時琳瑯滿目的頂級拍品會進一步闡釋藝術的共同特質。

南宋建窰油滴天目茶盞

對現今許多收藏家而言,藝術創作和工藝器物的傳統分野早已消失。現代社會資訊發達,關於外來文化、藝術運動、歷史時期的知識迅速傳播,以往看似毫無關係的各種創作實踐,如今都被發掘出共通點,大眾不得不從新角度欣賞藝術。

以供石為例,供石即清供之石,是古代文人放置在案頭觀賞的石頭擺件,多屬石灰岩,不規則的石體佈滿因天然侵蝕而形成的大小孔洞,千姿百態,渾然天成,多個世紀以來備受中國、韓國、日本的文人儒士推崇。供石既有大如磐石,也有小到一公斤重,形狀、色澤、紋路各異,不一而足。文人玩石藏石,甚至認為供石承載了他們的價值觀和精神追求。東亞文化圈從鑑賞石頭引伸出抽象的人文哲理,直至二十世紀才為西方理解和欣賞。

上世紀四十年代,張大千毅然在藝術道途上開徑獨行,前往佛教藝術聖地敦煌臨摹壁畫將近三年,此行徹底改變了他的創作手法和風格。他在當地洞窟臨摹大量佛教壁畫和人物鬼神,壁畫上濃豔的石青、石綠、朱砂,就是他後來創作潑墨山水的主要用色。《花開十丈影參差》是張大千受敦煌之行啟發的其中一幅精彩鉅作,這幅潑墨潑彩金箋雙摺屏風將於五十週年拍賣登場。

在工作室裡的朱德群

另一位中國藝術先鋒朱德群,以融會中國傳統繪畫和歐美抽象藝術的美學觀念留名青史。他早年修習書畫,從杭州藝專畢業後以教學為生,至五十年代移居巴黎,並在當地安度餘生。他的作品深受中國山水傳統影響,佈局恢宏,加上恣意揮灑的明亮色彩,畫面隱約透出山水意形,氣勢壯闊,意境高妙。

日本攝影師兼建築師杉本博司亦對祖國的文化體悟甚深,他成名前在紐約經營古董店,買賣佛像雕塑、日本書法、遠古化石等古物,他蒐集古物期間,得以學習傳統藝術和哲理,獲取許多靈感省思。他亦收藏攝影器材,並由此產生對時間流逝的興趣,因而以最不受時間侵蝕的大海和海平線為主題,運用長時間曝光拍攝了一系列黑白照片,這些照片將大海和天空一分為二,畫面寂靜空靈,幾近與抽象畫無異。

由左至右︰李禹煥,《星辰之影 II》,2014年作;圖為米芾向園中奇石作揖叩拜

韓國藝術家李禹煥是物派藝術運動的中堅分子,物派最先在六十年代日本興起,物派的藝術家抗拒繪畫的具象表現,主張關注創作所用的基礎材料,呈現素材的原有狀態。李禹煥亦雅好收藏,極力收集韓國的傳統水墨畫、器物、瓷器。他創作的畫作、石頭裝置,以及偶一為之的極簡陶瓷,都盡顯他對傳統藝術素材的無限尊崇。

二十世紀上半葉,好幾位美國藝術家想方設法處理具象表現的問題,後來逐漸被中國和日本文化的冥想和抽象元素所吸引,從中獲得新視野。喬治亞・歐姬芙最喜歡的一本著作是中國道教典籍《太乙金華宗旨》,此書成於十七世紀,內容圍繞冥想修煉的技巧。

「喬治亞・歐姬芙最喜歡的一本著作是成書於十七世紀的道教典籍」

海倫・弗蘭肯塔勒,《蝴蝶夫人》,2000年作

抽象畫家海倫・弗蘭肯塔勒認為胡安・米羅是對她影響深遠的藝術家之一,而米羅經常提及自己很熱愛中國畫。弗蘭肯塔勒熱衷學習日本木刻版畫,創作過不少紙本作品。九十年代,弗蘭肯塔勒在藝術生涯後期開展了其中一個重要系列,她以背景是十一世紀日本宮廷的古代長篇小說《源氏物語》為靈感,創作出同名的大型木刻版畫系列。

「布萊斯・馬登在中國和日本認識供石後,成為供石收藏家」

布萊斯・馬登(Brice Marden),《寒山系列,禪學1–6》,1991年作

時至今日,藝術家的創作更豐富多樣,更能反映不同文化如何啟迪自己的作品。布萊斯・馬登(Brice Marden)以極簡風格的抽象畫聞名藝壇,九十年代他遊歷香港、中國內地和日本時認識文房供石,自此鍾情於供石收藏,不時提及希望在創作中表現供石蘊含的精神內涵。馬登表示供石承載的力量與他試圖在作品展現的力量相若,2018年他向高古軒表示︰「文人在書齋供養石頭,借石頭想像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我深受這個意念所吸引。」他亦借用中國書法的線條和東方哲學思想發揮想像,成就出九十年代的代表作《寒山系列,禪學1–6》。

書建構人的性格、知識系統和思想形態,所以只要看看具影響力的藝術家有何藏書,定能對他們的精神世界領略一二。德裔法國藝術家漢斯・哈同(Hans Hartung 1904–1989)收藏過幾本中國和日本書法的珍本。在西班牙,藝術家費南度・索培爾同時是日本畫和中國器物的收藏家,他的書架就有多冊關於水墨畫的書籍。1966年,索培爾在昆卡老城開設西班牙抽象藝術博物館,專門收藏西班牙的抽象藝術,翌年更吸引到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首任總監阿弗雷德・巴爾特意參觀。

仇國仕認為,歷來許多偉大的藝術品都是由複雜的視覺語彙組成,蘊含悠揚深意,深刻影響了現今藝術家的創作。他坦言︰「要欣賞中國藝術,關鍵是理解無序與不對稱的美,而這一點早已融入抽象藝術的語言中。」

頂部橫幅︰張大千,《花開十丈影參差》,1973年作


中文翻譯:劉偉娟
Chinese version translated by Caddie Lau

亞洲五十年

關於作者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

arrow Created with Sketch.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