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徐倩怡
中文翻譯:曾子珊
翻譯審稿:勞嘉敏
我們或多或少會對特定事物有所偏愛,許是深思細挑,亦是直覺使然,所喜所愛總不離某類材料、質感、顏色或設計流派。這些決定往往歸因於個人品味,我們粉飾家居所選之陳設也時常被視為一面鏡子,映照內在的真實本我。
在《與物共居:室內意趣法則》(暫譯)一書中,作者 Monica Khemsurov 和 Jill Singer 留下了這麼一個順理成章的結論:
「這些物品代表著你向世界述說的故事,關於你的個性與執著、你的經歷與記憶、你的渴求與意欲。」
這本厚厚的物誌由網上雜誌 《Sight Unseen》眾編輯所著,從實用與美學兼備的角度,講述在家居中融入使人心情愉悅之物的理念(詳閱「怦然心動」一文)。我們為家居添置的器物固然是為熟悉的私人空間注入靈魂的元素,但中國藝術的古物珍玩又如何成其事?它們每一件都有其歷史淵源,足以反映歷代匠人工藝之高超,我們應如何悉心置放這些佳器珍品,才能借境襯物,並且倒過來以物造境,讓境隨物轉?求師於室內設計專家所從的黃金法則或能讓我們知其一二,得出些許寶貴見解。
我們從「物華」拍賣專場(5 月25日至6月1日)挑選了部分作品,出發拜訪現居香港的知名藝術及設計組合 Julie & Jesse 的工作室,探索如何運用單色調和相似色來突顯器物的色澤、質感和形狀,並遵照60-30-10的比例法則,透過主色相(60%)配上輔助色相(30%)和強調色相(10%),賦予空間或照片構圖一種平衡感與和諧感,使之看起來更具視覺美。
從上方右圖可見,白色豈止一貌而已,在各個素淨的石膏模具和陶瓷製品的襯托下,這件北宋定窰刻花蓮紋執壺更顯精雕細刻之美。我們所言的白色實際上是指一種無彩色(白光是包含了所有顏色的光),其色階表現寬廣,由沙白、乳白,到米白、骨白皆有,橫跨暖色調至冷色調,因此對於偏愛中性色調的人來說,白色極為令人著迷,它可以讓不同的表面、材料和質感紋理有所變化,營造明暗有致之貌相。
白色不止一貌,同樣道理,青瓷也不盡相同,姿色萬千,有如左圖所見。在色彩界域中,我們大略可以形容其色為柳綠或淡灰綠。青瓷的柔和色相與灰、白的中性色調配合得天衣無縫,舒暢和悅之感自青瓷色油然而生。在陶瓷的類別中,青瓷是指源於中國的青色釉瓷,千百年來一直備受皇宮推崇,這項工藝後來更在亞洲地區廣為流傳。倘若一畫勝千言此話非虛,則圖中的宋至元龍泉青釉弦紋盤口瓶、明初龍泉青釉雙繫水丞及宋龍泉青釉刻蓮瓣紋蓋盌的故事已呼之欲出,從背後的模具到焦點中的成品,它們代表著陶瓷製作的起承轉合和中國陶瓷歷史的豐富姿彩。
同一色相之色調可成單色系配色,但實際而言,相似色涉及色輪上三種相鄰色的調和。譬如說,橙色夾於黃、紅兩色之間,因此這三種顏色是由兩種原色及其二次色組成的相似色,然後再加上無數的色調變化,使其色彩公式更加複雜細膩,但這無減相似色在視覺上的和諧美感。在左圖中,東周戰國時期青銅嵌紅銅蟠螭紋壺與清道光窰變釉石榴尊相襯的效果出乎意料,青銅嵌紅銅的質樸表面與窰變釉的晶瑩亮澤相映成趣,銅鏽暗綠與石榴嫣紅分野鮮明,讓兩件作品宛轉曼妙之姿盡舒眼前。
若論相似色之妙合典例,可自右側照片的唐三彩器得見。所謂唐三彩,意為「三色」釉彩,乃盛行於唐代的低溫釉陶器。唐三彩施釉藥或泥漿釉入窰,燒成琥珀、碧綠和乳白之色。在這組珍器中,唐琥珀釉絞胎三足鬲的暖橘調棕紅讓唐三彩撇口盃和唐三彩印花枕更為出彩。借鑑60-30-10法則,我們可以視琥珀色為主色相,乳白色為輔助色相,印花枕上的幽綠色則是點睛之筆,在這種表現方式下,印花枕遂成焦點所在。
不同物料的質感和表面在比照下各具美態,添雋逸爾雅之氣,借輕重之別點綴明室(即60-30-10法則中的10)。左圖中的清十八世紀黃玉魚龍形雙聯花插質地溫潤,配襯精緻而珍罕的唐金高足盃,顯得大方得體。小杯金輝熠熠,襯出玉器內蘊的暖黃色澤,尤顯兩件器物形式出眾,細節鮮明。
右圖的佈局同樣意趣盎然。背景中的陶瓷雕塑勻亮淨滑,起伏連綿之狀如山勢在臨,映照前景中的清雍正御製寶石紅料小罐與乾隆御製寶石紅料仿古螭龍鋪首紋盃。琉璃晶瑩剔透,與滑亮的陶瓷釉面形成對比,溫暖含蓄的奶白陶瓷更使艷紅琉璃躍現眼前,一見難忘。
在居室中陳置古器珍玩不必然要訴諸富麗堂皇,這篇文章選用的例子正好展示了就算是現代家居,我們也可以透過別出心裁的擺設,讓古代雅器融入居所,讓器皿蘊藉的清逸風韻流轉一室。
特別鳴謝 Julie & Jesse 及 LATITUDE 22N 為這次拍攝提供協助。攝影:Wan Phot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