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古代絲綢之路到今天的一帶一路,中國與西方的經貿活動一直是世界歷史中的重要篇章。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中國與西方的所有經貿來往均以廣州為中轉站。在1839-1842年鴉片戰爭爆發前夕,廣州是全中國唯一對外通商港口,也是來華商品和人員出入中國的集散地。
今次「藝蘊傳心:雪月藏亞洲藝術珍品 」拍賣會欣呈《Arts of Asia》雜誌創辦人兼亞洲藝術收藏界先驅雪月及 Stephen Markbreiter 伉儷悉心珍藏的多幅中國外銷畫,為藏家打開一扇明窗,窺探該時期的民生與繁盛的商貿活動。本收藏內涵廣博,以當時華南一帶幾位社會賢達為重心,包括據稱為當時全球首富、名商兼藝術贊助人浩官,以及赫赫有名的早期駐中國藝術家喬治・錢納利及其學徒林呱。
中國歷史之窗
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前,來華的商人時興聘請中國畫家為他們繪畫肖像,而中國商人也會將自己的肖像送贈洋商留為紀念。遠赴中國的商旅,亦會特意委託畫家將眼見廣東沿岸繁盛的國際商貿往來實況紀錄,帶回歐美家鄉以作見證。
中國外銷畫是專為西方市場而作的外銷藝術品。這些畫作已有數百年歷史,於十八至十九世紀興盛一時,留下了大量傳世作品。在這百多年之間,中國與西方貿易日益頻繁。隨著香港高速發展,中國南方的經濟突飛猛進,進一步促進中西往來。這批人文風景畫讓我們穿梭古今,欣賞香港開埠初期的漁村樸素風貌,並回顧第一次鴉片戰爭前廣東港口的繁華盛況。
世界首富的肖像
本季雪月藏亞洲藝術珍品中,有一幅極具代表性的肖像畫。畫中的中國人富貴顯榮,身穿石青宮服,目光平緩地望向觀者。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美國之翼」展區現藏一幅尺寸較大的浩官全身像,構圖與這幅畫極為相似,作品由建築師兼藏家W・格德尼・比蒂於1941年遺贈。
畫中人應為浩官伍秉鑑(1769–1843年),或其第五子伍紹榮(1833-1856年)。浩官是廣州十三行怡和行的行主的商名,而伍秉鑑則是廣州十三行全體行商的總代表,為極少數獲清廷特准向洋人售賣絲綢和瓷器的行商之一。直至1834年,他的個人財富估計高達2,600萬美元,堪稱嘉慶及道光年間的世界首富。有傳1822年時發生了一場大火,多間廣州公行難逃祝融之災,地上熔化的白銀漿足足長逾三公里。
浩官不僅擅於經商,為人也甚慷慨。據說,他會為遇上經濟困難的外商提供協助,其投資甚至擴展到美國鐵路興建和一些新技術的發明。根據1842年《南京條約》,清廷須向英國賠款300萬美元,浩官一人便承擔了100萬,獲賜三品頂戴。浩官在商界人脈極廣,與當時勢力龐大的外商往來密切,包括廣州英商會主席詹姆士・馬地臣、怡和洋行創辦人威廉・渣甸、美資旗昌洋行創辦人塞繆爾・羅素,以及美商阿比埃爾・阿博特・勞。1843年浩官去世時,他的商界朋友們為了紀念他,將一艘商船以他的名字命名,又為他寫悼念詩;倫敦杜莎夫人蠟像館更為他造了一尊蠟像並展出多年。
錢納利與林呱
畫家的巧手讓浩官的面容永遠定格在肖像畫中。中國畫家庭呱(亦稱林呱,本名關聯昌,1809 –1870年)為浩官畫過一幅水彩象牙肖像小畫,現藏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不過,浩官的肖像畫有更多出自喬治・錢納利(1774–1852年)之手。
錢納利的人生與他的作品一樣多姿多彩。他在1774年出生於倫敦,是一位業餘藝術家的兒子。17歲時,錢納利已享負盛名,作品曾在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展出。此後,他開始以油彩、蠟筆和鉛筆繪畫細密肖像畫及小型全身像,後來更開始創作水彩畫及風景畫,直至1846年。1797年,錢納利遷居都柏林,在當地建立家庭,但在1802年卻拋下妻兒遠赴印度。錢納利在印度定居至1825年;為了躲避到加爾各答尋找他的債主和妻兒,他再次出走,遠渡澳門。
此後,錢納利在中國渡過餘生,1852年與世長辭,成為第一位定居中國的英國畫家。錢納利性格活潑、機智幽默,與駐廣東的英美商人十分熟絡,他們也很欣賞錢納利的肖像畫。錢納利的獨特風格吸引了大批學生追隨,他們紛紛繪畫肖像,筆下畫有華洋商賈和歷史人物,因此,錢納利可謂造就了當時的人物畫風格。
市面上不乏據稱為錢納利創作的畫作,但只有本作是唯一一幅肯定為錢納利所作的浩官肖像,作品現由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收藏。錢納利的浩官肖像與另一幅茂官肖像均由W・H・奇切利・普洛登於1827年委託繪製。根據錢納利在一幅草圖上記下的縮寫符號,這幅肖像畫可追溯至1827年12月26日。
蘇富比即將拍賣的浩官畫像,出自錢納利的得意門生,後來的競爭對手林呱。林呱潛心學習錢納利的歐洲繪畫風格和美學,是以錢納利為中心的藝術家群體的中堅分子。他在錢納利的指導下作畫,掌握其創作風格和技巧後自立門戶,成為著名中國外銷畫家,專為西方市場創作,也是第一位在西方舉辦展覽的中國肖像畫家。
1830年代,林呱在廣州設立工作室,1845年將業務開拓至香港。世事難料,這位錢納利的昔日學徒,後來竟逐漸奪走了老師的客源。在1836至1855年間,一位美國醫療傳教士彼得・帕克(Peter Parker)委託林呱繪畫一系列病患肖像,仔細記錄一群準備接受手術的腫瘤及畸形病人的千姿百態,畫面獵奇而不失神秘美感,令林呱一舉成名。
精心虔集的亞洲藝術珍藏
除了珍貴不凡的中國外銷畫以外,「藝蘊傳心:雪月藏亞洲藝術珍品」另呈多件新石器時代至清代玉雕,精品琳瑯。雪月(1934-2020年)是一位卓越的越南記者,而 Stephen Markbreiter(1921-2014年)則是知名的英國建築師。夫婦二人於1970年創辦《Arts of Asia》雜誌,其發行量為所有亞洲藝術雜誌之冠。兩人畢生鍾情東方文化藝術,以多年心血虔心集成中國藝術珍藏,為亞洲藝術收藏界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