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低語:達米恩・赫斯特的死亡觀

不朽的低語:達米恩・赫斯特的死亡觀

「虛空畫(Vanitas painting)將生命與死亡的象徵並列展示,表達虛空的概念——即人類的虛空和生命的短暫……生命的圖像呈現稍縱即逝的一面,更是顯得難能可貴。」
奧拉・勒曼,<當代虛空藝術>,《藝術雜誌》,1988年3月

古往今來,無數藝術家和詩人的創作都以人類處境為基本命題,當代英國藝術家達米恩・赫斯特亦不例外,對此也提出了獨特的詮釋。赫斯特的作品是對「虛空藝術」的美麗演繹,是一場關於生命和死亡的對話,並行不悖地述説著美麗和衰敗、崇高與陰森。 本文嘗試剖釋赫斯特兩幅作品的意義,大家且看他眼中生命的短暫與脆弱之美,直面生與死、科學與宗教的矛盾對立。他的兩幅作品將於4月27日香港蘇富比當代藝術晚拍登場。

達米恩・赫斯特,《 是的,但你的真實感受如何 》,1996年作。估價:6,000,000 - 8,000,000 港元

赫斯特1996年的作品《是的,但你的真實感受如何》是關於死亡的沉思之作;六副吊在金屬挂鈎上的骷髏並列地掛在不鏽鋼邊框透明展示櫃裏。每個骷髏都以空洞的目光瞄準路人,帶著艾略特所說的「沒有嘴唇的獰笑」來迎接觀衆。這顯露出藝術家那種讓人毛骨悚然的幽默感。《是的,但你的真實感受如何》對赫斯特後來的鑽石骷髏頭有承前啓後的作用,但在此作中,他沒有刻意裝飾和改造骷髏來讓這個死亡的化身更加討喜宜人。另外,赫斯特用鏡面鑲板,讓觀衆可以從鏡面反射中看到自己,和這些提醒觀眾要「記住死亡」(momento mori)的形象緊挨在一起。雖然這些骷髏是一副副並列展示,但他們又是彼此分隔在一個個玻璃「棺材」中,呼應了作家基爾羅伊・J・奧斯特的明智之言——「死亡是人類偉大的均衡器」。

「每個人都以相同的方式死去:孤身一人」
達米恩・赫斯特,<戈登・伯恩與達米恩・赫斯特對話>,2008年6月

赫斯特以及相關的英國青年藝術家(YBA)在早期創作上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經常運用「拾得物」,也就是馬塞爾・杜尚所説的「現成物」。赫斯特不但在創作手法上延續了杜尚的足跡,同時追隨了波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的脈絡,以系列形式創作。藝術史學家佩特拉・朗伊・貝恩特認爲,骨架的重複排列起到了「一種藝術策略的作用,以抵消對獨特性的崇尚以及對藝術主觀性的强調」。而且,骨架的重複出現也在提醒我們,任何人都不能逃避死亡。

達米恩・赫斯特,《 是的,但你的真實感受如何 》,1996年作。估價:6,000,000 - 8,000,000 港元

除了《是的,但你的真實感受如何》,赫斯特還有一些有名的玻璃櫃裝置作品,例如1991年的《生者對死者無動於衷》——被保存在福爾馬林裏的八英尺長虎鯊。儘管主題不一樣,但它和這幾個無血無肉的人類骷髏骨架都散發著强烈的防腐劑氣息和冰冷感覺。這六副骨架在不銹鋼邊框玻璃箱的展示方式,就像是放在實驗室給學生研究,又像是放在博物館裏給人仔細觀察但又無法觸碰,而玻璃就是活人和死者之間的一道屏障。

「一直以來,赫斯特在他的藝術中都能出神入化地講述故事和戲劇性,這種存在于我們與死亡及意識之間的共情關係中的故事和戲劇性,通過他科學嚴謹的仔細刻畫,簡直活靈活現」,藝評家邁克爾・布拉切韋爾在2008年的赫斯特作品專場拍賣「美麗在我腦海中永存」的介紹中如此寫道。達米恩・赫斯特通過形式多樣的作品來探索藝術、生命、死亡、美、宗教和科學之間的複雜關係,往往發人深省,而蝴蝶系列作品凝集了他對這些問題的思考,作品的深刻寓意和視覺衝擊力深入人心,赫斯特憑此成爲當今其中一位最著名的在世英國藝術家。他的蝴蝶作品曾在世界各地許多著名公共機構和博物館展出,包括泰特美術館。

達米恩・赫斯特,《 全知 》,2007年作。估價:5,000,000 - 7,000,000 港元

赫斯特在1980年代末開始以家用光澤塗料把死去的蝴蝶粘在畫布上;到了2001年,他開始仔細地把蝴蝶的翅膀貼成對稱而美觀的構圖,是為「萬花筒」系列。《全知》創作於2007年,是「萬花筒」系列的代表作;而「詩篇」系列則在本作完成的翌年開始。赫斯特在此作中帶給我們一片萬花筒般的繽紛視野,數以百計的蝴蝶翅膀經過一絲不苟的布局,背景是熱烈的鮮紅色光澤塗料。《全知》是一幅極富動感的作品,蝴蝶的翅膀仿佛形成了一個漩渦,在觀者眼前轉動。

「蝴蝶是赫斯特藝術視覺語言的主導元素,它似乎不斷在强調自身的無重狀態,蝴蝶的生氣和輕盈在觀念和美感上平衡了藝術家的其他標誌性主題,那些陰暗、沉重、費解的命題和材料:將死和已死的蒼蠅、骷髏頭骨、烟頭、解剖模型、藥物和陳列櫃。」
邁克爾・布拉切韋爾

蝴蝶象徵生命的短暫。自1989年從金史密斯學院畢業后不久,赫斯特就開始以蝴蝶為創作題材。在他之前,歷史上也有不少藝術家以蝴蝶為創作對象,從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到著名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薩爾瓦多・達利。他們都受到蝴蝶啟發,因為蝴蝶是生命、死亡和蛻變的象徵,也展現肉體轉化或靈魂轉世的可能性,其美麗和神秘讓人類着迷。虹彩斑斕的蝴蝶翅膀是如此脆弱縹緲,猶如世外之物,也提醒我們它在凡塵裡轉瞬即逝的本質。

達米恩・赫斯特,《 全知 》(局部放大),2007年作。估價:5,000,000 - 7,000,000 港元

1991年,赫斯特曾舉辦了一場重要展覽「愛的內與外」,在十年後,即2000年代初,赫斯特從一個維多利亞時代風格、有蝴蝶翅膀細緻圖案裝飾的茶盤得到了新的啓發。在維多利亞時代,人們非常注重自然和科學,熱衷於收集蝴蝶,把搜羅到的物種分門別類地放在櫃子或抽屜中展示,排列整齊並用釘子固定住,這和赫斯特的蝴蝶藝術可謂異曲同工。

「這就是《全知》」,2018年5月29日赫斯特在 Instagram 上寫道:「我很多萬花筒蝴蝶畫是以宗教概念命名,因爲它們對我來說一直顯得很有宗教氣息。重複也帶有某種精神含義。」蝴蝶在家用光澤塗料中的擺位十分精準,圖案亦對稱得非常完美,幾乎如機械製作般,與雖已死去但曾經是自然有機物的蝴蝶的本質形成反差。儘管如此,作品的宗教意味仍然頗為濃厚,這或許如赫斯特所言是因爲圖案的重複,也可能是因爲每一隻蝴蝶都代表了一個靈魂。

達米恩・赫斯特,《 全知 》,2007年作。估價:5,000,000 - 7,000,000 港元

全知》的標題喻指世界上存在一種無所不知的能量,畫面的鮮豔色彩和明亮光澤也讓人聯想到精美的彩色玻璃窗,尤其是哥特式教堂的彩色玻璃窗。繁複的蝴蝶圖案是對彩色玻璃窗藝術語言的一種挪用再造,因此與大教堂、基督教和宗教肖像亦有所關聯。對死亡的恐懼和對永生的渴望是人類宗教的核心,而赫斯特的作品所探討的象徵性和形而上學的主題正反映了這些信仰體系的觀念。赫斯特深切反思人類對永生的渴望,他把彩色玻璃換成蝴蝶翅膀;雖然蝴蝶的存在意味著消亡,但它們在畫布上成為了另一種永恆存在的形式。《全知》是達米恩・赫斯特的蝴蝶藝術傑作,它的視覺之美讓人目不轉睛,而且深刻透徹地探索了藝術、生命、美與死亡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藝術家在其創作生涯裡最關注的主題。


翻譯:李穎琪
編輯:吳君莉

Chinese version translated by: Cathy Li Y.Q.
Chinese version edited by: Lee Ng

當代藝術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

arrow Created with Sketch.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