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waii Pop —可愛就是王道?!

Kawaii Pop —可愛就是王道?!

日本的卡哇伊文化早在千禧年初就在國際藝術界悄悄萌芽。這種美學從次文化的土壤中破土而出,經過幾十年的成長,蛻變成風靡全球的當代文化潮流。

日語「卡哇伊」(kawaii)通常被理解為可愛,而具體形象通常是睜著一雙無辜大眼,或帶著逗趣的微笑,造型俏麗又惹人注目,再配上五彩繽紛的畫面設計——難怪有人會認為「卡哇伊」只不過是一種對幼稚事物的迷戀。其實,這個日語詞的涵義相當廣泛,而卡哇伊現象的形成與日本當代文化環境息息相關。

「卡哇伊」現象不限於街頭和二次元文化。最為人熟悉的日本藝術界代表就是奈良美智和村上隆。本月當代藝術網上專場Contemporary Showcase: Kawaii Pop(5月11至18日,香港),向大家展示卡哇伊文化如何啟發各地藝術家的創作。這些作品帶領我們投入遐思妙想和奇幻傳說中,飽覽萬花筒般的迷離色彩,窺探趣怪的潛意識——這是人類逃離繁囂現實的途徑,同時也是對社會壓力的反抗。

漫畫文化

漫畫是一種以視覺靜態圖畫構成的連續敘事。如今所見的許多日本漫畫,通常透過造型俏麗可愛、非寫實的人物講述日常生活。二戰結束後,漫畫成為大眾的娛樂消遣,大行其道,而題材圍繞日常生活的情慾、罪惡、荒誕、歡笑和幻想,當中少不免夾雜著人的慾望和痛苦。漫畫讓人盡情發揮幻想、矯飾現實,這反映人們渴望脫離真實生活的各種負擔和規範。經過幾十年發展,「卡哇伊」文化在漫畫世界裡滋養成長,其影響逐漸跨越流行文化、電影和遊戲,滲入當代藝術的土壤中。

許多家傳戶曉的動漫人物均源自原創的漫畫系列,哆啦A夢正是一例。這隻藍色機器貓在1970年《快樂龍》月刊首次現身,半個世紀以來一直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這隻「來自未來世界的機器貓」的口袋裡有各種不可思議的新奇道具,每每在危機關頭救出遇遇險阻的小伙伴——野比大雄,而大雄和他的同伴們卻不時因這些道具而製造出意外和笑料。《哆啦A夢》動漫系列在日本電子產業迅速發展的十年間橫空出世,迅即深受人們喜愛。這身藏百寶、無所不能的藍色機器貓,選擇忠誠地守護著一個平凡的小男孩,不斷為他排憂解困,或許這反映了人們想要滿足願望的心情。

村上隆的藝術創作追求矛盾和對比,顛覆常理與邏輯,故有「日本的安迪・沃荷」之譽。他的「超扁平」作品運用大片色調展現生動活潑的圖案和人物,打破高雅與低俗文化的界限。村上隆本身與名牌和消費主義關係千絲萬縷,他的作品一方面擁抱消費主義,同時又予以嘲笑抨擊,這種矛盾可謂合符其創作宗旨。

懷舊的情愫

村上隆的創作反映一種對消費文化欲拒還迎的矛盾心態,這種矛盾起源於美軍佔領日本的戰後時期,其時美國的物質文化席捲日本,扭轉了日本的傳統社會風貌,崇尚西方主義的過度消費現象因而產生。迪士尼卡通角色對戰後日本動畫界影響尤深,至今仍深受日本人懷緬。日本漫畫師創造了吉蒂貓、哆啦A夢、小飛俠阿童木、寵物精靈寶可夢等深入民心的文化標誌,數十年來為美國、亞洲等各地當代藝術家帶來無窮啟發,促進文化互融。

失落的童年

卡哇伊 ( kawai-i,形容詞):(1) 神情痛苦、引起同情心,惹人憐憫,淒慘,可憐 (2) 具吸引力,令人無法忽視,受到珍惜,獲得鍾愛 (3) 本質甜美,可愛 (a) (年輕女性和孩童的長相和外形)漂亮,具吸引力 (b) (如孩童般)純潔,順從,動人 (4) (事物和形態) 小巧玲瓏,小巧且美麗 (5) 瑣碎無聊,拙劣可憐 (使用時略帶輕蔑意味)
《日本國語大辭典》,2000年

按字面理解,奈良美智筆下的小女孩堪稱是「卡哇伊」的化身。大頭圓臉和大眼睛,使她看上去無比純真,但其內心的陰暗卻與外表截然相反。這種令人不安的表裡不一揭示「可愛」原來只是一張偽裝的面具。奈良美智把這些矛盾的卡哇伊特質融入到創作中,作品醞釀的複雜情感和想像,卻能引起我們心底的共鳴與悸動。

兒童的純真是卡哇伊文化的重要元素。有人說,受到可愛事物吸引的成年人其實是渴望重拾青春的心境和昔日情感。予人無害的卡哇伊形象帶給人溫暖、柔軟的感覺,也是抗衡現實的靈藥。與專為兒童設計的角色不同,卡哇伊的人物本身就是失落童年的象徵。

可愛而叛逆

要探討卡哇伊文化的起源,不得不提1970年代風靡一時的「丸文字」。當時的日本女學生之間流行一種字跡圓潤、具鮮明西化特徵的手寫字體,字間常見心形和卡通笑臉等圖案,可愛感十足,但年長一輩的教師們認為這種字體幼稚無聊,禁止學生書寫丸文字。這種圓滾滾的可愛文字,堪稱為對權威和文化規範的否定和挑釁,至今仍未徹底消失。

全然投入「卡哇伊」的世界,也可以說是一種對現實的反叛,抗拒成人必須面對的社會規範和責任——換句話說,就是拒絕長大。

如之前所言,卡哇伊美學衍生自動漫文化,其中以年輕女孩子為目標群體的少女漫畫也是一大助力。這類漫畫大多集中描寫人際關係和愛情故事,而且與丸文字一樣,出自一種對成長的焦慮——其實不只是成年人,少女少年們何曾不渴望永遠留住單純美好的青春時光?





可愛的力量

卡哇伊的其中一個定義是惹人憐憫。異於尋常的大腦袋和大眼睛、圓潤的臉頰和身形,如嬰兒般使人放下戒心,心生憐憫和保護欲,所以就算長著皮毛和尖齒,這些小小的生靈在我們心目中依然是弱小無助、天真無邪。然而,不矯揉造作的表象本身已是一種矯揉造作;可愛可以是一種武器,很多看似脆弱無辜的卡哇伊角色其實暗藏著鬧惡作劇和混亂的種子。

異想世界

在卡哇伊文化中,英國作家路易斯・卡羅的《愛麗絲夢遊仙境》地位崇高,深得大部分人喜愛。書中天真好奇的少女主角、奇趣古怪的人形動物和魔怪、會說話的花朵、色彩絢爛的仙境花園、草木暗處俯伏著的超自然生物,無不教人飄然神往;相形之下,真實世界顯得乏味無比。

塗鴉世界DoodleLand裡的卡通人物外形趣怪,看上去輕浮活潑,與煩悶毫不沾邊,這位西方當代年輕藝術家筆下歪歪扭扭的奇妙世界,與卡哇伊文化有著共通之處。外號Mr Doodle的山姆・考克斯9歲時便踏上藝術之路,他在臥室貼滿自己的塗鴉,讓所在空間的每個角落都成為揮灑創意的畫布。他的「意粉塗鴉」(Graffiti Spaghetti)令人聯想起上文提過的日本「丸文字」潮流,兩者皆充滿童趣,寄託著一眾不願長大的頑童們的心思。

當代藝術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

arrow Created with Sketch.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