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溯:高振宇陶藝展
展售會 • 2023年7月28日至8月25日 • 上海

泥,自文明誕生之初就與人類相伴相生,承載著跨越千萬年的歷史記憶。它不僅為日常器物賦形,亦是人類借以探索自然與靈性之美的鑰匙。泥與火,物與人,如何焠鍊出質樸的神跡?2023年7月28日至8月25日,「上海蘇富比空間」欣然呈現高振宇陶藝展「泥溯」(Clay Nirvana),展出藝術家近70件陶藝作品,創作年代從1997年跨越至今,其中包括其藝術生涯中的代表作「泥洹」系列,在瓶、觚、盤、鉢等器物表面的肌理之下,向內探尋泥土自身的生命力,釋放其最本真的天性之美。在藝術家融貫古今、兼收中外的創作脈絡中,為這一髮端自遠古的創造賦予新的哲思,並將這份孕育自泥與火的自然生機,持續綿延至更廣闊的時空。

藝術家自述

照片拍攝:尹力,電影導演,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副主席

“泥洹”的本意

作陶的人,話題總離不開泥土。

泥土是陶藝造型表現的最主要媒介和載體,當然,這沒問題。但對於出生于世代做陶之家,以陶為生的我來說,情感上,泥土不僅僅是借來塑造器皿的材料,而是有生命的,是需要尊重的主體。

和泥土同行

當我開始創作時,不是通過純藝術的創作方式,從意象、構思、步驟等按圖索驥,沿著既定的藝術創作的思路走;而是始終和泥土同行,將預期和泥土商量,伴隨著泥土一起生長,期待從中得到驚喜,當然也會有不期而遇的驚懼。

陶瓷的一道道工序既是創作的障礙和難題,對我來說也是泥土不斷萌發新的可能性的過程,源源不絕地帶給我新的靈感。

我深愛著傳統,也是在中國紫砂文化的浸泡中長大的,這樣的創作體驗恰恰來自傳統。我的作品被看作當代陶藝,這也是我一直在陶藝的創作上追問和回溯的結果。

泥土最原始的語言

紫砂工藝比較直接地繼承了清代和明代的傳統,其中包含著非常獨特的中國人和諧中庸的造型觀,順應自然的造物理念。毫無疑問這樣的傳統來自宋代與唐代。唐宋的傳統又來自漢代和春秋戰國時期。我曾經創作了紫砂“漢、唐、元、明、清”歷史回顧系列作品,這也是我始終在思考的,傳統的傳統究竟是什麼?傳統的傳統的傳統又是什麼?

近些年,我又創作了印文陶、布紋陶系列,在這些嘗試中,我看到了泥土更為自由的造型表現。比如泥土在重力下垂中所展現的形態,這種形態比之人們強加的意願,來得更加自然,而且難以名狀。又如印文時,坯體會不斷膨脹變大而充滿張力。

回溯到作陶的源頭,就是人和泥土的單純關係,在人類造器的源頭,只存在人和泥土的相處和對話。

讓泥土更像泥土

與此同時,我發現我在創作時所使用的工具也在逐漸減少,從幾十上百件到幾件最簡單的。直到有一天我只用一塊溪水中撿來的鵝卵石製作大缽。泥土的柔軟、堅韌、脆弱、鋒利;泥土的塌陷、開裂、傾斜、痕跡。做著做著,我似乎看見了泥土有著數不清的“相”。一直以來我們都會去把“讓泥土做得不像泥土”作為追求的目的。隨著文明的進步,我們也能夠越來越能輕鬆地駕馭泥土。而讓泥土更像泥土,回到泥土本真的狀態對我而言似乎更有吸引力。

讓泥土在對話中生長

那些數不清的表情,是泥土最原始的語言,能更單純、直接、有力地承載我的情感,我相信大家也一定能感受到它。

回到造器的源頭,回到人和泥土最單純的相處,釋放泥土自身的內在能量去塑造形體,讓泥土在對話中生長,就是“泥洹”的本意。

畫溪陶人振宇

收起
展開

展覽詳情

2023年7月28日至8月25日
上午11時至下午5時

上海蘇富比空間
靜安區恒通東路69號
福新匯17層

聯絡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

申請估值

申請估值

想知道您的物品是否適合在蘇富比上拍?

上傳物品的資料和照片,即可申請網上估值。

申請估值
arrow Created with Sketch.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