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永珍博士珍藏琺瑯彩盌,拍賣場上傳奇珍品之一,早在2006年以151,320,000港元刷新中國藝術拍賣紀錄。此御瓷瑰寶,胎質細密,均淨乳白,繪畫精緻入微,成於乾隆寢宮之鄰,由北京宮中琺瑯作藝匠繪就,妙不可言。畫顧盼雙燕比翼飛,宣布春臨大地,旁有柳枝搖曳、杏花相倚,添書古詩,意趣盎然。其流傳歷史清晰,來源可遠溯清末年間十九世紀,Charles Oswald Liddell 上校蒐得杏林春燕盌成對,他的收藏在1929年釋出,從此對盌分隔兩地。對盌其一轉入中國藏瓷名家大維德爵士雅蓄,現存大英博物館。而此盌則先後為Charles Ernest Russell、芭芭拉.赫頓(Barbara Hutton)、戴潤齋、天民樓及張宗憲遞藏,2006年易手予張永珍博士,讓這名藏更顯輝煌。
前言
張永珍博士,每次現身拍賣場,皆耀眼矚目,且三度為中國瓷器刷新成交紀錄。近年大概沒有多少其他收藏家,能像她一樣為香港古玩拍賣市場帶來如斯活力朝氣。張博士明辨善鑑,熱衷中國藝術,自九十年代始,搜羅不少御製珍瓷,幾乎全乃清康雍乾盛世之上色佳器,精緻琳瑯,品味雅尚。若問她蒐藏之由,想必張博士會道是「喜歡就買」。事實上,觀其雅蓄,當中許多珍品,皆因感興所至,便納入其藏。
張永珍博士,出生於上海古玩世家,她自幼在瑰寶佳品的薰陶下長大。祖父張楫如為雕刻家,聞名遐邇,曾獲邀為慈禧太后刻作獻藝。父親張仲英則乃著名骨董商。兄張宗憲繩其祖武,專營古玩,有聲有色,在中國藝術界享負盛名。而張博士率性隨心,致力商界,更活躍於社會。眾知她德澤廣施,樂善不倦,她的慷慨惠及香港乃至全中國的文化、教育、衛生、少數民族及光彩事業,捐資甚至超過收藏。
她歷任全國政協第九屆、第十屆常委,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金紫荊星章和上海市白玉蘭獎章,她還多年資助世界兒童基金會、獲授瑞典皇家北極星勇士和皇家司令官大十字勳章,及2010年中瑞最傑出成就貢獻獎,成為中外文化、經濟交流的佼佼者。
2002年,蘇富比專家在紐約帕切斯偶見一瓶,繪飾粉彩蝠桃「福壽」紋,自六十年代始被用作燈座。此項發現被傳媒廣泛報導,及後粉彩瓶現身拍賣,競投熾熱,張博士貫徹其往常風格,銳意果斷,最終投得佳品,創下中國瓷器拍賣之世界紀錄。2004年,她將此橄欖瓶惠贈予上海博物館。如今,這件稀世珍寶傲立展館,標誌著張博士的惠澤善行與雅致品味。張博士厚德崇雅,誠最具感染力的亞洲藏家之一。
- Charles Oswald Liddell 上校
- Charles Ernest Russell
- 芭芭拉.赫頓
- 戴潤齋
- 葛士翹
- 張宗憲
- 張永珍博士
-
Charles Oswald Liddell 上校(1854-1941年)為首位記載可循之藏家,其1877年赴中,駐華期間逐步建構珍藏,因姻親關係繼承一上海碼頭,以進出口羽毛、地毯為主,並與其兄弟組成 Liddell Bros 公司,擴張生意至漢口、天津、哈爾濱。Liddell 上校珍藏來源包括醇親王載灃(1883-1951年),1908-1911年為清代最後一任攝政王,從此處購得重要陶瓷器,其他如天津李鴻章(1823-1901年),以及一上海私人收藏。所蒐珍寶包括成對杏林春燕圖盌,此對中另一器後入大維德爵士珍藏。世紀之交,Liddell Bros 公司持續於中國經營,上校則回到英國,定居於威爾斯蒙茅斯郡 Shirenewton 莊園,園內設有日式花園、茶室,中式高塔,及許多自遠東攜回的珍奇植物。莊園中藏有中國瓷器,多年來仍屬家族後代,直至近期。
-
1929年,Liddell 上校珍藏由倫敦古董商 Bluett andSons 出售,此盌由居於金斯福特(近科爾切斯特)的Charles Ernest Russell(1866-1960年)購得。Russell生於紐西蘭,後遷至英格蘭,為知名收藏家,藏品包括英國玻璃器、瓷器、家具、繪畫及西洋藝術,並撰寫相關書籍。1920年代,其收藏興趣轉向中國瓷器,1928年加入東方陶瓷學會,成為早期會員之一。其收藏興趣為宋明陶瓷,曾珍藏1351年造的元青花「大維德瓶」,還有一批重要琺瑯彩瓷。Russell 對於此類器物的理解,超越同時期學者。1931年,R.L. Hobson 關於私人收藏的著作中,曾用三個章節介紹 Russell 收藏,其中形容此盌「精美絕倫」。
-
杏林春燕圖盌何時何地進入芭芭拉.赫頓(1912-1979年)收藏,現已無從稽查。1956年,赫頓借展至夏威夷。她是美國沃爾沃斯集團女繼承人,畢生致力慈善事業,1934年曾赴華旅遊,藉著仇焱之的輔助,集成重要清代瓷器收藏,至1971年經蘇富比釋出。
-
戴潤齋(1911-1992年),於上述拍賣購得本品,戴氏乃知名中國高古藝術古董商,發跡於上海,原在無錫舅父開設古董店工作,後於上海設立福源齋古玩店,後遷至香港,最終定居紐約,1950年於麥迪遜大道開設店鋪。戴氏曾協助建立不少重要美國收藏,如布倫戴奇、亞瑟.賽克勒。1985年,戴氏於蘇富比出售瓷器珍藏,包括本盌,所得助建戴潤齋基金會,用以資助醫學研究。據 Roy Davids 與 Dominic Jellinek,《Provenance. Collectors, Dealers and Scholars: Chinese Ceramics in Britain and America》,Great Haseley,2011年,頁416,當時倫敦古董商 Bluett and Sons 經理 Brian Morgan,在拍賣圖錄中標記本品「極致絕品」。
-
葛士翹(1911-1992年)或經由張宗憲購得此盌,張氏購於戴潤齋拍賣。葛氏在1940年代晚期自中國內地遷至香港,約1970年代開始收藏中國陶瓷,以明清為主,堂號天民樓,亦是香港收藏家雅集敏求精舍會長,葛氏大方分享藏品予同好,也時常借展,最知名的為1987-8年香港藝術館展覽,本盌亦在其列。
-
本品猶得張宗憲珍愛。張氏生於1920年代,已近百歲,知名古董商,終生熱衷收藏。1948年自滬赴港,白手起家經營中國藝術買賣,逐步建立起一方帝國,可謂香港藝術市場之一大推手,更有拍場「Number One」雅號。
自瓷器起家,張氏且涉獵各類中國藝術品,包括現代繪畫。《香港蘇富比四十周年》,香港,2013年,詳述其收藏故事,張氏畢生經手數千精品中,獨挑本品刊載。 -
張宗憲其後於拍賣釋出杏林春燕圖盌,其妹張永珍博士購入珍藏。張博士為女企業家,亦是慈善家及重要中國清代瓷器收藏家。與兄長一樣出身上海,40歲時遷居香港,在中港設立事業版圖,跨足油田、地產、科技及運輸。政商活動之外,並支持許多慈善事業,關注中國商業、教育、文化等發展。張博士鍾愛清代瓷器,2002年曾創下世界最高價拍賣紀錄,購得一件孤品雍正桃紋瓶,隔年捐贈上海博物館,為鎮館名品之一。張博士於中國及世界各地屢獲賞譽及勳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