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富比欣呈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珍藏逾六十件中國玉器精品,藏寶聚珍,薈萃新石器時代至清代玉雕藝術精華,焦點拍品包括一件明代青玉童子牧牛擺件、清乾隆黃玉瑞獸及清道光玉璽,斑斕瓊宴,雅聚一堂。

翠林擷菁:四千年中國玉器

玉是一種非常堅硬的礦物質,需要專業工具與技術才能加以雕琢,製成玉品。這種原材料的特性,促成了自新石器時代起兩個重要玉文化現象的形成——第一,由於製作玉器需要龐大勞力,傳統上,玉器只為社會上流階層所專有;第二,由於玉器非常耐久,經得起歲月打磨,不被降解,寄語恆久不變。自古以來,玉器常被用作殉葬飾品,隨同達官貴人埋入墓中,祈願永生。後來,世人更將玉石雕刻成神像及其他不朽象徵,魅力雋永不衰。今次上拍的瓊肯玉器珍藏,不乏象徵長生不老的美玉佳品,寓意吉祥。

從古至今,動物一直是中國藝術中常見的題材,在玉雕中也十分流行。玉雕中的一些動物形象與中國文化息息相關,比如水牛代表著春耕,或是馬代表著征戰;還有一些動物有著吉祥的寓意,如蝴蝶及羊等;另有一些動物形象經過歷代先人的想像與詮釋,演變為瑞獸,為世人帶來祥瑞。
瑞獸呈祥:中國藝術世界裡的動物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