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簡介
恩力克・孟南德茲(Enrique Menendez)
孟南德茲目前在《精奢商業日報》及《The Popular Times》擔任總編輯。他的本職是一名記者,曾為多間上海、倫敦及紐約媒體執筆,專注報導中國奢侈品市場的B2B商業模式,以及流行文化與奢華生活的相互影響。
他在2019年加入《精奢商業日報》,報刊的編採規模也隨之擴大,覆蓋範圍更廣,為業內人士提供中國市場的行情指引。2020年,孟南德茲發行《The Popular Times》,特寫當前的文化與創意潮流,填補了奢侈品市場出版刊物的一道空缺。
丹尼爾・阿爾軒(Daniel Arsham)
阿爾軒常駐紐約,其創作橫跨美術、建築、表演藝術、設計及電影範疇。他成長於邁阿密,就讀於紐約柯柏聯盟學院(The Cooper Union),2003年獲得蓋爾曼信託基金藝術獎(Gelman Trust Fellowship Award)。
隨後,阿爾軒在康寧漢舞蹈團(Merce Cunningham Dance Company)擔任舞台設計,並隨團到世界各地公演。這段經歷為阿爾軒打開了與國際知名藝術家、音樂家、設計師及品牌的合作之門,其中包括保時捷和迪奧。
阿爾軒對理想過往的美學臆想,源自他的虛構考古學概念。他涉足多個範疇,用晶石創造曖昧不清的時空和情境,製作出「當下的未來遺物」。阿爾軒的作品總是擁有特定時代的經典外形,大部分被他化作硬石的物品都可以找到來自二十世紀末或千禧年代的對照物。當時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汰舊換新的速度前所未見,數碼科技的進步使我們的世界出現去物質化的現象。他的作品展示了徘徊在浪漫主義與普普藝術之間、令人心緒不寧而又玩味十足的想像,從前、現在、未來在其中碰撞出無盡詩意,並從中探索跨文化符號和手勢的雋永意蘊。
近年,阿爾軒致力拉近藝術與商業之間的關係,他在Arsham Studio旗下設立Arsham Editions和Archive Editions兩個子工作室,主打推出限量版藝術品,期望接觸更廣泛的國際層面。2021年,阿爾軒獲NBA克里夫蘭騎士隊聘請為創意總監,成為第一位擔任這種職位的藝術家。
阿爾軒的作品曾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PS1分館、邁阿密當代藝術博物館、希臘雅典雙年展、紐約新美術館、辛辛那提當代藝術中心、喬治亞州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SCAD)藝術博物館、加州、尼姆藝術中心及喬治亞州亞特蘭大海氏藝術博物館展出。阿爾軒是巴黎、香港、紐約、首爾、上海及東京貝浩登畫廊的其中一位代表藝術家,而且是聖保羅巴洛畫廊(Baro Galeria)、阿姆斯特丹羅恩・曼多思畫廊(Ron Mandos)及東京南塚畫廊(Nanzuka Gallery)的展覽常客。
特德・古修(Ted Gushue)
特德・古修是保時捷官方雜誌《Type 7》的編輯總監,雜誌內容主打建築、設計及旅遊探索,並探討汽車產業如何與上述領域息息相關。
在加入《Type 7》前,古修曾為老爺車雜誌及影片網上平台 petrolicious.com 擔任編輯總監,其文字散見於《GQ》、《Esquire》、《紐約觀察家報》等國際刊物。古修私底下熱衷攝影,與洛杉磯及倫敦兩地的畫廊保持著良好關係。他現居於瑞士聖摩立茲。
寺瀬由紀(Yuki Terase)
寺瀬由紀於2018年1月出任蘇富比亞洲區當代藝術部主管,駐職香港,負責領導蘇富比在亞洲區的亞洲及西方當代藝術拍賣與私人洽購業務。
寺瀬氏於2011年加盟蘇富比,多年來積極為亞洲及其他地區市場引入日本當代藝術,鞏固蘇富比在此藝術門類的翹楚地位。她不單成功策劃了多場「白手套」拍賣,更推出多場別出心裁的專題拍賣,為藏家津津樂道。她與著名日本服裝設計師、音樂製作人及創意企業家NIGO®兩度合作,拍賣這位日本潮流教父的私人珍藏;2016年10月,她與亞洲人氣偶像及藏家T.O.P合作籌辦「#TTTOP」,標誌西方當代藝術首次在亞洲主要拍賣季登場。
在寺瀬氏的帶領下,蘇富比的日本客戶在國際拍賣場上頻頻出手,帶來矚目佳績——2017年5月紐約當代藝術晚拍上,尚・米榭・巴斯基亞(Jean-Michel Basquiat)的《無題》由日本收藏家前澤友作以破紀錄的1億1,050萬美元投得,頓成一時佳話。
2019年,寺瀬氏執掌的當代藝術香港拍賣總成交額超越其他亞洲拍賣行,成績在業內首屈一指,不少亞洲及西方重要藝術家創下個人最高拍賣紀錄,例如草間彌生、奈良美智、劉野,以及KAWS和朱莉・梅赫雷圖(Julie Mehretu)。2020年,寺瀬氏促成亞洲區西方藝術品最高成交價的誕生——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的《抽象畫(649-2)》以2億1,460萬港元(約2,760萬美元)售予日本箱根POLA美術館。
加入蘇富比前,寺瀬氏曾任職於東京摩根士丹利的兼併與收購顧問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