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書畫

認識藝術大師:十五個吳冠中的生平要點

Sotheby's

中國現代藝術家吳冠中(1919-2010年)憑著別樹一幟的抽象藝術理念,在當今藝壇上備受尊崇。吳冠中天生觸覺敏銳細膩,視野與眾不同,他的作品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意念和技巧的融合。以下為大家帶來吳冠中的15個小故事。

1. 吳冠中在偶然間發現自己對藝術的熱愛


1919 年 8 月 29 日,吳冠中出生於江蘇宜興,父親是村裏的小學教師。考入浙江大學工業學校電機工程科後,吳冠中本來要子承父業。然而,在校期間,他結識了一位名叫朱德群的藝術生,朱德群帶他去杭州藝專參觀油畫展。吳冠中對藝術的熱愛在此萌芽,儘管父親擔心他從事藝術將面臨生活窮困,吳冠中仍然於 1936 年毅然轉讀藝術學校。


吳冠中《紫藤》《樹根速寫》
吳冠中 《紫藤》 ,設色紙本 鏡框 一九八八年作; 《樹根速寫》 ,設色速寫紙本 鏡框 一九八一年作

2. 在戰亂年代,吳冠中在杭州藝專學習了六年


從十七歲開始,吳冠中就在杭州藝專全心投入學習藝術。在林風眠擔任校長期間,杭州藝專深受 1920 年代法國藝術風潮的影響,教師當中不乏曾在法國留學的藝術家。這讓吳冠中有機會同時接觸到中國和西方藝術,他跟隨吳大羽學習油畫,又師從潘天壽學習中國傳統繪畫。儘管吳冠中的求學之路在抗日戰爭期間偶有中斷,例如1938 年舉校遷至湖南沅陵;隨後杭州藝專又與北平藝專在四川重慶合併成為了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吳冠中仍於 1942 年順利畢業。

吳冠中《根與瀑》
吳冠中 《根與瀑》 | 成交價2,772,000 港元

吳冠中《巴黎蒙馬特》
吳冠中 《巴黎蒙馬特》 ,成交價 2,750,000 港元

3. 吳冠中獲得赴法國留學的三年獎學金 (1947-50)


1946 年,教育部舉行了自抗日戰爭以來的第一次留學考試。1947 年,作為三名入選的藝術生之一,吳冠中乘船前往拿坡里,然後坐火車前往巴黎。這名初次踏出國門的藝術家憶述指「我當時貪婪地觀賞一切藝術,完全沉醉其中」。吳冠中在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學習,師從蘇弗爾皮 (J.M Souverbie) 教授。彼時他還花時間遊覽了意大利、瑞士和英國,讓自己完全沉浸在歐洲的藝術文化中。他受到了卡米耶·畢沙羅 (Camille Pissarro)、保羅·塞尚 (Paul Cézanne)、桑德羅·波提且利 (Sandro Botticelli)、喬治·布拉克 (Georges Braque)、保羅·高更 (Paul Gauguin)、亨利·馬蒂斯 (Henri Matisse) 等藝術家的啟發。尤其是文森·梵高 (Vincent van Gogh) 作品流淌著的創作激情令他沉醉不已,甚至改變了他對藝術的認知和審美。吳冠中在巴黎的三年留學期結束前,蘇弗爾皮教授還提出延長吳冠中的留法獎學金。

吳冠中 《林》
吳冠中 《林》 ,成交價 13,685,000 港元

4. 回國後,吳冠中努力融入中國藝壇


1950 年夏,吳冠中經歷一輪內心掙扎後,懷著鄉愁和愛國情懷回到家鄉。回國後,吳冠中獲得一份公職,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任教至 1953 年。然而,在這段期間他發現自己的藝術理想與國內的現實格格不入。當他竭盡全力地描繪蘇聯模式的勞動英雄時,在國外的經歷讓他無法堅持社會主義和現實主義的思想。吳冠中因推崇西方藝術思想而受到批評,被指責為危險的「資產階級形式主義者」。

吳冠中《京郊山村》
吳冠中 《京郊山村》 ,成交價 630,000 港元

5. 文革期間,吳冠中自稱為「糞筐畫派」的一員


文革期間,吳冠中被下放到河北農村勞改。有三年時間,吳冠中被禁止在鄉下居住地作畫,因此只能通過在腦海中作詩來壓抑自己的創作衝動。直到 1972 年,他才被允許每週作畫一次,享受繪畫的樂趣。雖然材料很稀缺,但他還是設法找到筆刷和顏料,從村裏的小店購買黑板來作畫。吳冠中和其他藝術家用糞筐作為臨時畫架,創作關於鄉村風景、樹木和田野的油畫,形成了他們戲稱的「糞筐畫派」。

6. 吳冠中和朱德群是一生摯友

1935 年,吳冠中和朱德群在軍訓時相識,展開了長達75 年的友誼。朱德群激勵了吳冠中毅然轉學科,兩人在杭州藝專學習時,都夢想著去巴黎追求藝術。然而,1955 年朱德群移居巴黎時,吳冠中已經回到了中國,兩人在此後 30 年間失去了聯繫。直到 1980 年代,吳冠中和朱德群才重聚,重燃友誼之火。他們互相支持彼此的展覽並交換藝術品。事實上,吳冠中 1993 年在巴黎塞努奇博物館的首場展覽就是由朱德群促成的,他私人收藏了吳冠中的四幅畫作,這些作品象徵著他們的終身友誼。

左:吳冠中 《山城重慶》 ,朱德群私人收藏。1979 年作,十年後贈予朱德群,68.3 X 137.5 公分,2020 年 10 月在香港蘇富比以 5,030 萬港元售出。右:吳冠中 《原始林》 ,1988 年作,1993 年塞努奇博物館吳冠中展覽的重要作品,後贈予朱德群,95.4 X 178.4 公分,2020 年 10 月在香港蘇富比以 2,800 萬港元售出。

7. 吳冠中投身中國近代重要的壁畫運動


1972 年,吳冠中與李可染、吳作人和陶一清等著名畫家受邀為公共空間創作繪畫,以迎接中國對西方的開放。他們獲委派為酒店和機場創作巨幅壁畫,如 1974 年為北京大飯店創作的《萬里長江圖》。為完成這幅作品,吳冠中與黃永玉、袁運甫、祝大年從上海到重慶逆流而上,尋找靈感,深入探索長江沿岸地帶。這幅畫通常被視為下圖《北國風光》(1979年作) 的基礎,它是北京首都機場西餐廳一幅長達六米的壁畫,反映了吳冠中對中國改革開放的希望。

吳冠中 《北國風光》 1973 年作,亞洲重要私人收藏,71.7 X 160 公分,2020 年 10 月在香港蘇富比以 1.514 億港元售出。
「藝術的學習不在歐洲,不在巴黎,不在大師們的畫室。它是在祖國,在故鄉,在家園,是在自己的心底。」
吳冠中,摘自給吳大羽的一封信,1949 年

8. 儘管吳冠中熱衷西方油畫,但他在 1970 年代重拾了中國傳統筆墨


1972 年結束勞動回到北京後,吳冠中從油畫轉向了傳統中國畫風格。原因之一是他發現幾乎所有其他畫家都在創作紙本中國水墨畫。此外,這也是一種務實的選擇。當時他在北京的家太小,不能存放大型畫布,而畫在宣紙上的傳統國畫可以折疊起來存放。然而,吳冠中回歸國畫的一大原因在於,他希望傳達油畫技巧所不能傳達的情緒和感受。在這段過渡時期,他拼棄中國傳統筆法,繼續融入油畫元素。從此時開始,吳冠中對兩種媒材的運用都變得游刃有餘,其作品真實地反映了中西藝術風格的互動。

吳冠中,《長江山城》
吳冠中,《長江山城》,59.2 x 57.4公分 | 估價 1,500,000 - 5,000,000 港元

9. 吳冠中推動了中西藝術的融合


吳冠中跟隨林風眠的腳步,他們的藝術屬於吳冠中所言的「雜交品種」,充當著中西藝術的橋樑。吳冠中主張以注入西方美學概念、思想和技術來發展國畫,他在創作中同時運用油畫和水墨畫的技巧,稱它們只是「藝術家用來表達內在靈魂的媒介」(吳冠中,北京,1988 年)。在實現兩種風格的和諧統一方面,吳冠中比任何一位前輩都走得更遠,創作出了兼具中國特色和現代精神的繪畫。然而,儘管西方色彩風格和構圖豐富了他的藝術,吳冠中堅稱:「我是中國人。當我拿起畫筆作畫時,我畫的便是中國畫。」 融入西方原則只是他發展中國美學風格的手段,尤其是為了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發掘新主題。

吳冠中 《松魂》 ,成交價 6,300,000 港元

10. 吳冠中與香港頗有緣分


從 1981 年起,吳冠中多次赴港寫生、參加研討會和舉辦藝術展覽。值得一提的是,1990 年吳冠中受香港土地發展公司(如今市區重建局的前身)邀請,記錄他對香港的印象。儘管密集的摩天大樓與吳冠中過往最常描繪的鄉村風景完全南轅北轍,但在香港獨特的文化環境啟發下,他創作了不少以香港為主題的作品。作為中西文化的交匯地,香港和吳冠中的藝術一樣,同時展現出東西方文化的特質。在往後多年,吳冠中陸續向香港藝術館捐贈了逾450件作品。

左:吳冠中 《今日迷宮》 ,成交價 7,677,000 港元。右:吳冠中 《人人盡說花布街》 ,成交價 7,080,000 港元。

Sketching on Loess Plateau.jpg

11. 吳冠中以風景畫聞名,遍行中國尋找靈感


吳冠中早年擅長裸體人像畫,但回國後由於意識形態上的爭議,他放棄了人像繪畫,轉而創作風景畫。吳冠中的創作過程強調在自然環境中汲取靈感,反映一種深植於中國傳統的理念。新中國成立後,實地寫生尤其盛行,當時有許多藝術家被政府派往全國各地觀察和描繪人民及祖國景象。吳冠中經常背著畫具周遊全國尋找靈感,往往一去半年,他作為風景畫家的名聲亦逐漸遠揚。

吳冠中,《且說黃山》,44.6 x 48.4公分 | 估價 700,000 - 2,000,000 港元
「通過畫風景畫,我變得更加熱愛祖國,我想沉醉在她的懷抱中。」
吳冠中,北京,1988年

12. 吳冠中對家國的熱愛加深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吳冠中的作品以展現中國各地風光著稱,而且都是對吾土吾民的頌歌,流露他對祖國人民的深情。這種不求回報的愛國情懷,使吳冠中的內心與家國土地連成一線,這條堅不可摧的情感紐帶為他的作品貫注了深厚的情感維度,令觀者動容。

吳冠中 《日照群峰》 ,成交價 48,765,000 港元。

13. 吳冠中主張形式美的獨立性


儘管吳冠中的創作曾一度因政治環境而遭壓抑,但他始終忠於自己的理想和對藝術形式美的追求。吳冠中自覺有責任傳授現代藝術,讓大眾了解「形式主義」並非資本主義腐敗的表現。相反,他認為這是人類對視覺之美的自然反應。他以孩子看萬花筒時的喜悅為例,證明每個人都喜歡純粹的形式和色彩。吳冠中主張藝術家應該自由運用各門技術和風格去滿足不同主題的要求,因為不同類型的美需要不同的表現手段。故此,吳冠中在創作過程中靈活地使用各種媒材,例如寬筆刷、鋼筆、氈頭筆、傳統軟毛筆甚至滴頭工具。

吳冠中《春筍》
吳冠中 《春筍》 ,成交價 2,772,000 港元

14. 吳冠中擁抱抽象主義,這是他對中國繪畫發展的一大貢獻


一開始,吳冠中傾向展現物像的自然形態,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趨向抽象。在他的筆下,現實景觀簡化為豐富的線條、圓點、墨染和色彩。吳冠中認為,脫離內容的純粹形態無法真正概括現實;在具象藝術的核心,一定存在某種程度的抽象美。因此,吳冠中在作品中運用傳統國畫少見的精細線條和圓角圖形等抽象結構。可是,吳冠中警惕切勿盲目跟隨西方走向完全的抽象;他將藝術家的視角和客觀現實之間的關係類比為未斷線的風箏,而抽象應該限於提取形式的「本質」。因此,吳冠中的作品讓我們注意到傳統國畫中精緻而抽象的美,例如大理石紋理、陶器裝飾、書法、潑墨技巧和蘇州的園林石。

吳冠中,《家》,46.2 x 67.2公分 |估價 1,000,000 - 2,000,000 港元

15. 吳冠中的藝術成就享譽中外


吳冠中是中國近代其中一位最傑出的藝術家,他曾在世界各地辦展,藝術成就廣獲認可。1978 年,北京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為他籌辦首個全國巡迴個展。後來,吳冠中的名聲逐漸遠播海外,1989 年至 1990 年,舊金山中華文化基金會為吳冠中舉辦首場美國巡迴展。最值得一提的是,1992 年吳冠中成為第一位在大英博物館舉辦個展的在世中國藝術家。吳冠中一生獲譽無數,包括1991 年法國文化部頒授的「藝術與文學勳章」,表彰他對中國現代繪畫的貢獻。

1992 年,吳冠中與朱德群在大英博物館合照。吳冠中是第一位在大英博物館舉辦個展的在世中國藝術家。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