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場上的常玉
常玉 生平
常玉(1895-1966),本名幼书,四川南充(Nanchong)人 。他出身富家,自幼随父亲常书舫学画,又随名家赵熙(Zhao Xi)学习书法,1919年赴日游学, 1921年受蔡元培号召之「勤工俭学」留法风潮激励,在长兄常俊民(Chang Junmin)的协助下前往巴黎学艺,开启旅法生涯。常玉天性潇洒不羁,追求人生与艺术的自由,不循正规美术学院进修,而进入氛围自由的大茅屋艺术学院(Académie de la Grande Chaumière),有别于同时代徐悲鸿、林风眠等留法学生,其学成之后并未归国办学,而选择毕生留在巴黎,成为二○年代巴黎画派当中极少数的华人代表。
二、三○年代,常玉获得法国著名作家、收藏家暨画商侯谢(Henri-Pierre Roché),以及荷兰著名作曲家法兰寇(Johan Franco)等知交推广作品,不仅在欧洲声名鹊起,远在东方的民国著名诗人和作家徐志摩、邵洵美等,亦对他推崇备至。在西方现代思潮的冲击下,常玉实验性地重新诠释中国艺术传统,成就跨越文化的美学意境,裸女、花卉和动物是常玉创作中的三大主题,其早年作品色彩淡雅、线条流畅,粉白色调洋溢出愉悦人心的浪漫情调;四○年代,常玉短暂远赴纽约发展,与美国摄影大师法兰克(Robert Frank)结下深刻情谊;五○年代回归巴黎之后,又遇到前来法国举行展览的四川同乡张大千,两人结为晚年至交;随着人生历练之起伏,以及去国日久的乡思,常玉晚年作品更富秾丽的东方色彩,踯躅于空漠的动物作品,更有如自身形象之投映。
1964年,常玉受邀前往台湾师范大学任教和举办个展,本已做好回归东方之准备,却因故未能成行,而为此飘洋过海的参展作品,则进入台北历史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pei),至今成为常玉最重要的一系列博物馆典藏,其他典藏常玉作品的重要机构,尚有巴黎赛努奇美术馆(Cernuschi Museum, Paris)和中国美术馆(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Beijing)等;1966年,这位异乡游子因家居煤气泄漏,于巴黎寓所意外离世,写下人生的传奇句点。时至今日,常玉已是公认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师,2005年巴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为常玉举行大型回顾展,更确定他作为巴黎画派重要成员之国际地位。2014年,常玉《聚瑞盈馨》在香港苏富比春季晚拍以逾八千万港币成交,另一幅《花豹》则于2017年苏富比秋季晚拍以接近八千万成交,足见常玉的艺术理念广受藏家认同,成为华人现代主义的重要篇章。
艺术家图片:立青文教基金会提供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