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去逾15年间,亚洲当代艺术市场迅速崛起,白思齐可谓功不可没。2006年,他为伦敦苏富比当代艺术晚间拍卖首度带来中国当代艺术品;2013年,他在香港苏富比代表客户以破纪录价格投得一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立下亮眼的里程碑;2021年,他获委任为苏富比亚洲区现代及当代艺术部主席。
白思齐在2004年加入苏富比当代艺术部,2012年升任伦敦当代艺术部主管,2016年更擢升至欧洲区当代艺术部主管。他促成了拍场上多次破纪录的成交,当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数2020年由挪威奥斯陆阿斯楚普・费恩利现代艺术博物馆委托拍卖、来自英国艺坛巨匠弗朗西斯・培根的《启发自艾斯奇勒斯〈奥瑞斯提亚〉之三联作》 ,这幅以希腊悲剧为主题的巨幅杰作最后在纽约苏富比以逾8,455万美元售出。
去年,这位战功彪炳的当代艺术专家升任苏富比亚洲区现代及当代艺术部主席。白思齐一直非常欣赏中国当代艺术,加上多年来积极在香港以至全球主要市场大力推动中国艺术市场,使香港已俨然成为他过去十多年来第二个家。如今,他正式移居香港,为苏富比亚洲现当代艺术部制定发展策略,引领市场未来的走势与方向。在香港秋拍到来之际,白思齐与我们分享了他对香港艺术市场最早的印象、他对未来的设想,并解释为何现在就是购藏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黄金时机。
自2000年代中起,您都会来香港参与苏富比拍卖会。您对那段时期有甚么深刻印象呢?
我初次来香港的时候,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专家,我跟随几位对中国当代艺术开始颇感兴趣的伦敦收藏家来到这里。当时中国当代艺术刚开始获得西方收藏家关注,但我们已经感受到这个方兴未艾的市场令人跃跃欲动的吸引力。
2006年,我们首次在伦敦晚间拍卖呈献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到了2007年左右,市场对曾梵志、张晓刚、刘野和许多其他杰出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需求锐增,市场价格亦随之不断攀升,势不可挡。
中国当代艺术无疑在全球各地都有市场,但香港占尽地利之宜,发展尤为蓬勃──亚洲各地的藏家都非常乐意来香港参与拍卖盛事,一年两度的拍卖周总会吸引来自中国内地、台湾、日本和东南亚多国的识珍之士到访。
曾梵志2001年的作品《最后的晚餐》以2330万美元(1.804亿港元)成交,创下当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最成交高价。你能否谈一下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拍卖?
那次拍卖适逢苏富比亚洲40周年,《最后的晚餐》在拍卖前就特别受到期待。我代表一位在电话在线的藏家出价,因为他不希望公开身份,但又想参亲身与拍卖,感受现场气氛。到了这件拍品时,他走出拍卖厅去接电话,线路却不通!当时那位藏家在拍卖厅后方,那里挤满了人和相机,我只能时不时瞄一眼,接收暗示信号,再将出价传达给拍卖官。那是一场决战到底的竞逐,大概持续了十分钟,过程非常刺激,我心跳得很快,因为我不想在那一刻犯下任何错误。
《最后的晚餐》由盖伊和米莉恩•尤伦斯委托拍卖,他们是中国当代艺术最重要的早期收藏家之一。苏富比在这季秋拍将推出另一位中国艺术收藏先驱的精彩藏品(艺术新潮乌托邦:重要欧洲私人珍藏中国当代艺术),你可以介绍一下吗?
这个收藏的建立者与1980及90年代的先锋艺术家交往密切,他很多时候直接从艺术家手上购藏作品。这个收藏是中国艺术史以至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的缩影。
我相信伟大的艺术产生于剧变时期,无论是社会、政治还是经济的剧变。对于许多在1980年代投身创作的中国艺术家来说,仅仅是成为前卫艺术家这个选择,就是一种反抗的行为。成为一名艺术家,完全不是一个轻松的选择。
香港M+博物馆正在举行的展览就是以第一代中国当代艺术家为核心。在我们这场拍卖中,你会发现相同的艺术家,其中一些作品是这场前卫艺术运动的关键,部分更曾参与过去一些很重要的大展,例如1989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展」。这场拍卖机会难逢,藏家有机会以相宜的价位购藏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要收藏这一代中国艺术家的作品,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过去十年,拍卖会的本质有没有变化?
亚洲的现当代艺术市场最令人振奋的其中一点,是东西方之间日益频繁的交流对话。比如在香港上一个拍卖季中,我们见证了露易丝・布尔乔亚的《蜘蛛IV》成为亚洲区内成交价最高的雕塑作品;毕加索的《多拉·玛尔》由一位日本藏家投得;还有奈良美智、草间弥生的作品亦屡创佳绩。与此同时,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如程心怡、岩村远和路易丝・伯内特等,也吸引了大批藏家关注,尤其是Z世代和千禧一代的收藏家。
在这个文化往来越来越密切的基础上,我们会再接再厉,给香港带来更丰富多样的作品选择。我们希望在每个季度都呈献超水平的大师杰作,还有最令人期待的新晋艺术家作品。
这个拍卖季有甚么亮点值得关注?
本季当代艺术晚拍的焦点是一幅1990年的格哈德·里希特抽象画。它上一次拍卖是十多年前,也是当年伦敦苏富比拍卖会的焦点作品,此后一直属于一个亚洲私人收藏。当年我参与筹备了那场拍卖会,这幅画更创下了里希特抽象作品历来第三最高成交价。这次在香港再次看到它作为重点拍品登场,我自然感到特别欣喜。
除了里希特之外,我们非常高兴能带来亚洲拍卖史上一幅最重要的彼得・多伊格作品,还有英国杰出抽象艺术家布丽奇・莱利的精彩作品。这次上拍的作品来自她一个受到1979年至1980年冬天一场埃及之旅所启发的系列。
经历这数年疫情带来的挑战,您认为香港作为艺术市场中心的前景如何?
我对亚洲市场的前景以及香港作为全球交易平台的地位非常乐观。即使面临疫情的挑战,我们仍然看到增长,加上目前许多地方已经解除隔离,我预计市场会出现一波回弹。香港固然有传统的税收和体制优势,也与内地联系紧密,但首要的一点是香港这个城市充满活力,大家都喜欢来这里。香港已经建立起蓬勃发展的艺术生态系统,而最近在西九龙文化区开幕的M+博物馆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更为香港的艺术生态注入一股强大力量。
其实不仅是香港,整个亚太地区都充满活力和能量。上个月,Frieze弗利兹艺术博览会首次在首尔举行,而明年在东京和新加坡也将会举行新的大型博览会,我们也刚刚在新加坡举行了十五年来苏富比在当地的首场拍卖会,并取得卓越成绩。目前整个亚太地区都令人跃跃期待。
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作为苏富比亚洲区现代及当代艺术部主席,您为未来制定了什么发展方向?
在疫情下,我觉得我们有时候过分依赖电子科技。诚然,我们在这段时间确实需仰仗科技的帮助,但这并不应该成为常态,科技亦不应成为我们做所有事情的首选工具。我想重拾疫情前的习惯,与客人一同站在艺术作品前细心观赏,讨论作品的独特和精彩之处。没有甚么可以取代站在里希特或常玉的杰作前那种触动心底深处的感受。我鼓励大家前来香港苏富比的秋季拍卖预展,亲身感受这种奇妙的触动。
虽然我已加入苏富比18年之久,但在很多方面来说,刚刚来到香港苏富比的我仍然感觉像一个初来乍到的转学生。我需要向熟悉亚洲市场多年的同事请教,而我亦向他们分享这些年在欧洲举行拍卖与领导团队的经验。作为苏富比亚洲区现代及当代艺术部主席,我最大的目标是促进香港苏富比与全球各地其他分部的联系、培养香港本地专家,以及为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对我来说,取得成功与享受过程同样重要──苏富比的员工一直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从而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最后,作为初来报到的香港居民,您对这次藉十月秋拍初次来港的旅客有甚么推荐或建议呢?
香港除了中环和湾仔等商业地区外,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探索的地方。香港的郊区与市区非常相近,只需很短的车程,就可到沙滩嬉水或到山径登山。如果您来到香港后要克服时差,这些在大自然进行的休闲活动可谓最佳良药。许多旅客都会惊讶于香港除高楼林立、万家灯火外,原来还有山灵水秀的一面。如果大家在拍卖期间前来香港,不妨在行李箱中放进一双运动鞋,趁机登上香港的山径,欣赏沿途的美丽景色。
Chinese version translated by Cathy Li, Michelle Wong; reviewed by Lee Ng
中文翻译:李颖琪、黄梓铃
翻译审稿:吴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