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書畫

认识艺术大师:十五个吴冠中的生平要点

Sotheby's

中国现代艺术家吴冠中(1919-2010年)凭着别树一帜的抽象艺术理念,在当今艺坛上备受尊崇。吴冠中天生触觉敏锐细腻,视野与众不同,他的作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意念和技巧的融合。以下为大家带来吴冠中的15个小故事。

1. 吴冠中在偶然间发现自己对艺术的热爱


1919 年 8 月 29 日,吴冠中出生于江苏宜兴,父亲是村里的小学教师。考入浙江大学工业学校电机工程科后,吴冠中本来要子承父业。然而,在校期间,他结识了一位名叫朱德群的艺术生,朱德群带他去杭州艺专参观油画展。吴冠中对艺术的热爱在此萌芽,尽管父亲担心他从事艺术将面临生活穷困,吴冠中仍然于 1936 年毅然转读艺术学校。


吴冠中 《紫藤》 ,成交价 14,290,000 港元; 《树根速写》 ,估价 500,000 - 1,000,000 港元。

2.在战乱年代,吴冠中在杭州艺专学习了六年


从十七岁开始,吴冠中就在杭州艺专全心投入学习艺术。在林风眠担任校长期间,杭州艺专深受 1920 年代法国艺术风潮的影响,教师当中不乏曾在法国留学的艺术家。这让吴冠中有机会同时接触到中国和西方艺术,他跟随吴大羽学习油画,又师从潘天寿学习中国传统绘画。尽管吴冠中的求学之路在抗日战争期间偶有中断,例如1938 年举校迁至湖南沅陵;随后杭州艺专又与北平艺专在四川重庆合并成为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吴冠中仍于 1942 年顺利毕业。

吴冠中 《根与瀑》 ,估价 2,300,000 - 4,000,000 港元。

吴冠中 《巴黎蒙马特》 ,成交价 2,750,000 万港元

3. 吴冠中获得赴法国留学的三年奖学金 (1947-50)


1946 年,教育部举行了自抗日战争以来的第一次留学考试。 1947 年,作为三名入选的艺术生之一,吴冠中乘船前往拿坡里,然后坐火车前往巴黎。这名初次踏出国门的艺术家忆述指「我当时贪婪地观赏一切艺术,完全沉醉其中」。吴冠中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学习,师从苏弗尔皮 (J.M Souverbie) 教授。彼时他还花时间游览了意大利、瑞士和英国,让自己完全沉浸在欧洲的艺术文化中。他受到了卡米耶·毕沙罗 (Camille Pissarro)、保罗·塞尚 (Paul Cézanne)、桑德罗·波提且利 (Sandro Botticelli)、乔治·布拉克 (Georges Braque)、保罗·高更 (Paul Gauguin)、亨利·马蒂斯 (Henri Matisse) 等艺术家的启发。尤其是文森·梵高 (Vincent van Gogh) 作品流淌着的创作激情令他沉醉不已,甚至改变了他对艺术的认知和审美。吴冠中在巴黎的三年留学期结束前,苏弗尔皮教授还提出延长吴冠中的留法奖学金。

吴冠中 《林》 ,估价 9,000,000 - 15,000,000 港元。

4. 回国后,吴冠中努力融入中国艺坛


1950 年夏,吴冠中经历一轮内心挣扎后,怀着乡愁和爱国情怀回到家乡。回国后,吴冠中获得一份公职,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任教至 1953 年。然而,在这段期间他发现自己的艺术理想与国内的现实格格不入。当他竭尽全力地描绘苏联模式的劳动英雄时,在国外的经历让他无法坚持社会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思想。吴冠中因推崇西方艺术思想而受到批评,被指责为危险的「资产阶级形式主义者」。

吴冠中 《京郊山村》 ,估价 500,000 - 800,000 港元。

5. 文革期间,吴冠中自称为「粪筐画派」的一员


文革期间,吴冠中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改。有三年时间,吴冠中被禁止在乡下居住地作画,因此只能通过在脑海中作诗来压抑自己的创作冲动。直到 1972 年,他才被允许每周作画一次,享受绘画的乐趣。虽然材料很稀缺,但他还是设法找到笔刷和颜料,从村里的小店购买黑板来作画。吴冠中和其他艺术家用粪筐作为临时画架,创作关于乡村风景、树木和田野的油画,形成了他们戏称的「粪筐画派」。

6. 吴冠中和朱德群是一生挚友


1935 年,吴冠中和朱德群在军训时相识,展开了长达75 年的友谊。朱德群激励了吴冠中毅然转学科,两人在杭州艺专学习时,都梦想着去巴黎追求艺术。然而,1955 年朱德群移居巴黎时,吴冠中已经回到了中国,两人在此后 30 年间失去了联系。直到 1980 年代,吴冠中和朱德群才重聚,重燃友谊之火。他们互相支持彼此的展览并交换艺术品。事实上,吴冠中 1993 年在巴黎塞努奇博物馆的首场展览就是由朱德群促成的,他私人收藏了吴冠中的四幅画作,这些作品象征着他们的终身友谊。

左:吴冠中 《山城重庆》 ,朱德群私人收藏。 1979 年作,十年后赠予朱德群,68.3 X 137.5 公分,2020 年 10 月在香港苏富比以 5,030 万港元售出。右:吴冠中 《原始林》 ,1988 年作,1993 年塞努奇博物馆吴冠中展览的重要作品,后赠予朱德群,95.4 X 178.4 公分,2020 年 10 月在香港苏富比以 2,800 万港元售出。

7. 吴冠中投身中国近代重要的壁画运动


1972 年,吴冠中与李可染、吴作人和陶一清等著名画家受邀为公共空间创作绘画,以迎接中国对西方的开放。他们获委派为酒店和机场创作巨幅壁画,如 1974 年为北京大饭店创作的《万里长江图》。为完成这幅作品,吴冠中与黄永玉、袁运甫、祝大年从上海到重庆逆流而上,寻找灵感,深入探索长江沿岸地带。这幅画通常被视为下图《北国风光》(1979年作) 的基础,它是北京首都机场西餐厅一幅长达六米的壁画,反映了吴冠中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希望。

吴冠中 《北国风光》 1973 年作,亚洲重要私人收藏,71.7 X 160 公分,2020 年 10 月在香港苏富比以 1.514 亿港元售出。
「艺术的学习不在欧洲,不在巴黎,不在大师们的画室。它是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是在自己的心底。」
吴冠中,摘自给吴大羽的一封信,1949 年

8. 尽管吴冠中热衷西方油画,但他在 1970 年代重拾了中国传统笔墨


1972 年结束劳动回到北京后,吴冠中从油画转向了传统中国画风格。原因之一是他发现几乎所有其他画家都在创作纸本中国水墨画。此外,这也是一种务实的选择。当时他在北京的家太小,不能存放大型画布,而画在宣纸上的传统国画可以折叠起来存放。然而,吴冠中回归国画的一大原因在于,他希望传达油画技巧所不能传达的情绪和感受。在这段过渡时期,他拼弃中国传统笔法,继续融入油画元素。从此时开始,吴冠中对两种媒材的运用都变得游刃有余,其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中西艺术风格的互动。

吴冠中,《长江山城》
吴冠中,《长江山城》,59.2 x 57.4公分 |估价 1,500,000 - 5,000,000 港元

9. 吴冠中推动了中西艺术的融合


吴冠中跟随林风眠的脚步,他们的艺术属于吴冠中所言的「杂交品种」,充当着中西艺术的桥梁。吴冠中主张以注入西方美学概念、思想和技术来发展国画,他在创作中同时运用油画和水墨画的技巧,称它们只是「艺术家用来表达内在灵魂的媒介」(吴冠中,北京,1988 年)。在实现两种风格的和谐统一方面,吴冠中比任何一位前辈都走得更远,创作出了兼具中国特色和现代精神的绘画。然而,尽管西方色彩风格和构图丰富了他的艺术,吴冠中坚称:「我是中国人。当我拿起画笔作画时,我画的便是中国画。」 融入西方原则只是他发展中国美学风格的手段,尤其是为了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发掘新主题。

吴冠中 《松魂》 ,估价 5,000,000 - 8,000,000 港元。

10. 吴冠中与香港颇有缘分

从 1981 年起,吴冠中多次赴港写生、参加研讨会和举办艺术展览。值得一提的是,1990 年吴冠中受香港土地发展公司(如今市区重建局的前身)邀请,记录他对香港的印象。尽管密集的摩天大楼与吴冠中过往最常描绘的乡村风景完全南辕北辙,但在香港独特的文化环境启发下,他创作了不少以香港为主题的作品。作为中西文化的交汇地,香港和吴冠中的艺术一样,同时展现出东西方文化的特质。在往后多年,吴冠中陆续向香港艺术馆捐赠了逾450件作品。

左:吴冠中 《今日迷宮》 ,成交价 7,677,000 港元。右:吴冠中 《人人尽说花布街》 ,成交价 7,080,000 港元。

Sketching on Loess Plateau.jpg

11. 吴冠中以风景画闻名,遍行中国寻找灵感


吴冠中早年擅长裸体人像画,但回国后由于意识形态上的争议,他放弃了人像绘画,转而创作风景画。吴冠中的创作过程强调在自然环境中汲取灵感,反映一种深植于中国传统的理念。新中国成立后,实地写生尤其盛行,当时有许多艺术家被政府派往全国各地观察和描绘人民及祖国景象。吴冠中经常背着画具周游全国寻找灵感,往往一去半年,他作为风景画家的名声亦逐渐远扬。

吴冠中,《且说黄山》,44.6 x 48.4公分 |估价 700,000 - 2,000,000 港元
「通过画风景画,我变得更加热爱祖国,我想沉醉在她的怀抱中。」
吴冠中,北京,1988年

12. 吴冠中对家国的热爱加深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吴冠中的作品以展现中国各地风光著称,而且都是对吾土吾民的颂歌,流露他对祖国人民的深情。这种不求回报的爱国情怀,使吴冠中的内心与家国土地连成一线,这条坚不可摧的情感纽带为他的作品贯注了深厚的情感维度,令观者动容。

吴冠中 《日照群峰》 ,成交价 48,765,000 港元。

13. 吴冠中主张形式美的独立性


尽管吴冠中的创作曾一度因政治环境而遭压抑,但他始终忠于自己的理想和对艺术形式美的追求。吴冠中自觉有责任传授现代艺术,让大众了解「形式主义」并非资本主义腐败的表现。相反,他认为这是人类对视觉之美的自然反应。他以孩子看万花筒时的喜悦为例,证明每个人都喜欢纯粹的形式和色彩。吴冠中主张艺术家应该自由运用各门技术和风格去满足不同主题的要求,因为不同类型的美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段。故此,吴冠中在创作过程中灵活地使用各种媒材,例如宽笔刷、钢笔、毡头笔、传统软毛笔甚至滴头工具。

吴冠中 《春笋》 ,估价 800,000 - 1,200,000 港元。

14. 吴冠中拥抱抽象主义,这是他对中国绘画发展的一大贡献


一开始,吴冠中倾向展现物像的自然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趋向抽象。在他的笔下,现实景观简化为丰富的线条、圆点、墨染和色彩。吴冠中认为,脱离内容的纯粹形态无法真正概括现实;在具象艺术的核心,一定存在某种程度的抽象美。因此,吴冠中在作品中运用传统国画少见的精细线条和圆角图形等抽象结构。可是,吴冠中警惕切勿盲目跟随西方走向完全的抽象;他将艺术家的视角和客观现实之间的关系类比为未断线的风筝,而抽象应该限于提取形式的「本质」。因此,吴冠中的作品让我们注意到传统国画中精致而抽象的美,例如大理石纹理、陶器装饰、书法、泼墨技巧和苏州的园林石。

吴冠中,《家》
吴冠中,《家》,46.2 x 67.2公分 |估价 1,000,000 - 2,000,000 港元

15. 吴冠中的艺术成就享誉中外


吴冠中是中国近代其中一位最杰出的艺术家,他曾在世界各地办展,艺术成就广获认可。 1978 年,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为他筹办首个全国巡回个展。后来,吴冠中的名声逐渐远播海外,1989 年至 1990 年,旧金山中华文化基金会为吴冠中举办首场美国巡回展。最值得一提的是,1992 年吴冠中成为第一位在大英博物馆举办个展的在世中国艺术家。吴冠中一生获誉无数,包括1991 年法国文化部颁授的「艺术与文学勋章」,表彰他对中国现代绘画的贡献。

1992 年,吴冠中与朱德群在大英博物馆合照。吴冠中是第一位在大英博物馆举办个展的在世中国艺术家。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

More from Sotheb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