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25年4月,距今正好一个世纪,巴黎举行国际现代装饰及工业艺术博览会,开创了席卷西方的设计风潮。装饰艺术充满由几何形状组成的复杂图案,甫出现迅即成为当时建筑、设计、珠宝、时装等不同范畴采用的特色风格。装饰艺术一词(Art Deco)是法文「arts décoratifs」的缩写,风格与作为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创作主流的新艺术运动截然不同,而更大的差别在于装饰艺术非常耐看,从现在和以往的作品可见,装饰艺术至今仍然广受欢迎,影响力十足。
苏富比美洲区珠宝部副主席法兰克.埃费雷特(Frank Everett)表示:「装饰艺术是少数不会过时的艺术风格,今天仍然非常流行。」事实证明,部分举世知名的建筑物也采用装饰艺术风格设计,例如纽约市的帝国大厦和克莱斯勒大厦,还有珠宝设计方面,设计师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运用几何图形设计珠宝。谈到装饰方面,巴黎苏富比二十世纪设计艺术部副董事茜雅.塔桑(Cécile Tajan)表示:「装饰艺术一直都在启发最出色的室内设计师,从未间断。」

装饰艺术最早见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当时资金流动较为自由,造就二十世纪初金融市场发展蓬勃的咆哮二十年代,投机资金也非常充裕(尤其是美国)。此时适逢女装经历变革,工业发展不断创新,立体派艺术运动也如火如荼,正好铺织出孕育设计师和艺术家的沃土。
值此装饰艺术面世一百周年之际,本文回顾运用装饰艺术风格创作的重要作品,探讨箇中的标志性设计。

装饰艺术以大量运用几何形状、流丽线条和丰富色彩为标志特色,早在兴起之时,装饰艺术运动已经是奢华的代名词,各大珠宝公司纷纷制造精致华丽的奢华杰作,供王室贵胄、社会名流选购。
珠宝业界也开始将注意力投放于尺寸硕大的闪烁宝石,设计师从名贵宝石着手思考设计,而非单纯将宝石镶嵌在首饰上,而且不少珠宝系列也反映出非洲和东亚艺术的影响。同一时间,宝石匠开发出多种新颖的宝石切割方式,长方形、方形、阶梯形和榄尖形的切割宝石,也因为符合当时业界强调对称美的风潮而大受欢迎。
装饰艺术珠宝也讲究展现巧思的设计,许多首饰都备有可以拆卸的部分,例如项链有可分拆配件,当作胸针或耳环佩戴。
另外,傢俱設計師摒棄新藝術運動中以有機線條和花草植物營造的夢幻風格,取而代之是用流暢線條和幾何圖形建構的雅致設計。茜雅.塔桑表示:「藝術家首度使用異國木材進行設計。」再者,當時的設計還開始運用經鞣製的鯊革、犢皮紙、石膏等新式物料,為作品加入前所未見的獨特質感。她續說:「設計師受非洲文化和立體主義啟發,並從當時在巴黎非常有名的俄羅斯芭蕾舞汲取靈感。時裝設計師雅克.杜塞(Jacques Doucet)的公寓單位聽說非常神秘,他選用的設計師包括馬塞爾.科阿爾(Marcel Coard)、皮埃爾.勒格林(Pierre Legrain)、艾琳.格雷(Eileen Gray)等,他們從形式和物料著手,大舉革新了傢俱設計的手法。」

要数装饰艺术时期最著名的珠宝作品,非卡地亚推出的「水果锦囊」系列莫属。埃费雷特说:「『水果锦囊』风格永远都关系到装饰艺术,所有珠宝商都用这种风格制作珠宝,但卡地亚做得最早,也做得最好。」
「水果锦囊」系列的最大特色是采用各种切割成有机形状的刻面宝石(多数是祖母绿、红宝石、钻石和蓝宝石)。卡地亚家族嫡传后人弗朗西斯卡・卡地亚・布里克尔(Francesca Cartier Brickell)曾撰文指出,卡地亚的设计师从游历印度时所见的宝石和珠宝得到启发。法国名媛黛丝・法罗斯(Daisy Fellowes)戴着定制「水果锦囊」项链的优雅身影,也为英国摄影师施素・比顿(Cecil Beaton)捕捉下来成为经典一幕。她戴过的这条项链曾于1991年苏富比拍卖会亮相,当年以270万美元售出,刷新了装饰艺术风格珠宝的纪录。
埃费雷特指出法国品牌 Lacloche Freres 是当时的另一大珠宝巨头,特别提及所创作的红宝石玫瑰手镯是足以代表装饰艺术时期的经典范例。他表示:「他们和其他珠宝商一样备受推崇,所制作的珠宝品质上乘;他们不只是熬过二战的珠宝品牌。」近年大家重燃对 Lacloche Freres 的热情,让这个品牌本身已非常稀见的珠宝更受追捧。
大约同一时间,腕表开始成为时尚饰物,造就许多设计华丽的装饰艺术风格时计。卡地亚(尤其是有名的 Tank 腕表系列和各款装饰华美的神秘钟)、积家奢华腕表(和 Reverso 翻转系列腕表)、浪琴等奢侈品牌都有不少与装饰艺术相关的产品。即使是大型钟表商的出品,例如江诗丹顿的 Historiques 奢华腕表和百达翡丽 Calatrava 系列中的部分表款,都直接受到装饰艺术运动的影响。
提到这个时期的室内设计,大家可能会想起法国设计师雅克・埃米尔・鲁尔曼(Jacques-Émile Ruhlmann)的布洛赫大躺椅,就像这张在2019年登上纽约苏富比拍场的大躺椅。鲁尔曼的作品工艺精湛,众人都视之为装饰艺术时期的代表家具。茜雅.塔桑说:「鲁尔曼有誉为二十世纪的里泽纳。」她将鲁尔曼与十八世纪法国宫廷木工匠师里泽纳相提并论,说明法国橱柜制作工艺的魅力持久不变。
茜雅.塔桑最喜爱的一件作品是出自同属装饰艺术时期的设计大师尚.米榭.弗朗克(Jean-Michel Frank)的手笔,所指的是苏富比拍出的一个马希拉克(Marcilhac)私人收藏橱柜,她表示:「精确的线条和比例(这件家具体积颇小),而且首度将石膏用于制作柜身,让这件作品非常出众,在当时别具现代感。就形制和物料而言,这件家具抽象而神秘,会随着光线变化而改变。」

知名度是装饰艺术的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全世界都喜欢装饰艺术,意味着真正特别的作品非常稀少,而且难以购藏。另一方面,如果想开始收藏装饰艺术,不妨从没有品牌或工匠签名的作品,或者出自当时知名度较低的厂商出品着手,这是比较简单的入门途径。

埃费雷特以卡地亚神庙胸针(和仿制品)作为较易入手的例子,这类作品像2013年在纽约苏富比上拍的神庙胸针,镶有砌成神庙造型的长方形和圆形钻石,适合别在任何上衣的翻领或礼服上。卡地亚出品的胸针价格通常是100,000美元左右,但无品牌刻名的版本售价会低很多。他进一步说:「有人可以只花20,000美元就在拍卖会买到精致的装饰艺术风格手镯。」
Puiforcat 和 Lalique 是两家创立于装饰艺术时期的家品设计公司,至今仍潜心经营,继续生产二十年代款式的生活用品。如果想入手真正属于装饰艺术时期的家品,可以考虑像这套银制餐具的作品,这套餐具曾亮相2024年苏富比拍卖,相对而言会较易在市面找到,价钱也不至于让人倾家荡产。
不过即使错过纪念装饰艺术面世一百周年的拍卖会也没关系,装饰艺术风格是不会消失的。埃费雷特说:「无论是以珠宝、设计、时装、建筑或平面设计的形式出现,装饰艺术会一直存在。那些形制、那种建筑,甚至是百老汇灯牌所用的字体,都会永远留在大家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