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汇中西传统,穿梭风景画之新天地

融汇中西传统,穿梭风景画之新天地

从葛饰北斋、吴冠中到陈逸飞,不断探索风景画的共通共鸣
从葛饰北斋、吴冠中到陈逸飞,不断探索风景画的共通共鸣

景画跨越时间与文化,是历久不衰且灵活多变的传统,满足人类对于地方感的需求。中西方画家透过观察如山、水、天等自然氛围与元素,开拓出吸收、渲染风景,并赋之以个人风格的方法。无论是刻画村庄、河流、树木还是太阳,风景画家皆渴望使周围环境更戏剧化,探求蕴含于熟悉环境之中的深刻精神内涵。

[由左至右] 葛饰北斎, 神奈川冲浪里 , 1831 | 估价: 4,000,000 - 6,000,000 港元; 厐均, 胜似春光 , 2022 | 估价: 1,000,000 - 2,000,000 港元

日本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1760-1849年)在创作其名闻遐迩的系列作品《冨岳三十六景》(约1830-1833年作)时已年届七十,正处于事业巅峰。这一系列杰作描绘从各地远眺日本最高火山峰富士山时的景色,其中最知名的是《神奈川冲浪里》(约1831-1833年作)。该作视角别具一格,眺望汹涌巨浪掀卷三艘小船,远处白雪皑皑的山峰亦跃入眼帘。其波澜壮阔的气派影响包括厐均(生于1938年)在内的众多艺术家。厐均的油画作品《胜似春光》(2022年作)似乎并不含焦点:一株长满红叶的树。

北斋的风景画以使用靛蓝和进口普鲁士蓝而见称,其艺术彰显大胆与精致并存的日本美学,这亦是法国印象派画家在之后几十年所推崇和借鉴的风格。埃德加・德加、玛丽・卡萨特、皮耶・博纳尔、爱德华・维亚尔、亨利・德 ・杜鲁斯・洛特列克、卡米耶・毕沙罗、文森・梵谷、保罗・高更等无数欧洲画家均受到北斋版画,及同辈的铃木春信、喜多川歌麿和歌川広重作品的影响。毕沙罗在1893年写道:「这些日本画家使我们的艺术定位更为坚定。」

山水画已在中国兴盛了一千多年。中国的文人画家在纸墨间画出的传统被部分历史学家称为中国最伟大的文化成就。风景画在欧洲也逐渐盛行,起初,它们是作为民间、宗教和神话故事的背景而存在。虽然描绘自然风景的插画、壁画和油画等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及后续年代逐渐出现,但西方的风景画直到十九世纪才成为一个独特的成熟画种。进入现代后,亚洲和西方的风景画家均从风格和技法的广泛交流中大大获益。

常书鸿, i. 静物「令箭花」 ii. 风景 , 1959-61 | 估价: 1,200,000 - 2,000,000 港元

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新一代画家开始接触西方的油画技法。他们因自小练习书法和传统水墨画而对毛笔驾轻就熟,并很快适应油画。油画有色彩丰富的慢干颜料,可以调配出微妙的形状和光线效果。浙江工业学校的美术教师常书鸿(1904-1994年)就是其中之一,他曾于1927年赴法国进修美术,在里昂与巴黎学习绘画和雕塑之后,在1936年返回中国。他在1959年至1961年间创作的《静物「令箭花/风景」》双面风景画,展示其驾驭油画及其微妙色调的从容自信。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不少举足轻重的艺术家被巴黎一流的美术馆以及与顶尖现代艺术家接触的机会所吸引,纷纷前往巴黎。他们发现自己的艺术被巴黎所改变,但亦重新发现及肯定他们的中国文化根源。接触欧美西方现代主义对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由左至右] 吴冠中, 塞纳河 II , 1989 | 估价: 6,000,000 - 10,000,000 港元; 吴冠中, 四川吊脚楼 , 1974 | 估价: 4,000,000 - 8,000,000 港元

吴冠中(1919-2010年)如今被视为中国现代绘画发展的核心人物,在1947年透过政府奖学金到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学习。在当地被美术馆展示的艺术品所吸引,亦深受梵谷和高更作品的影响。吴冠中在1950年回国后,曾执教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向众多学生介绍西方艺术的重要内容。纵然《四川吊脚楼》(1974年作)与《塞纳河II》(1989年作)两幅作品的创作时间相隔15年,但同样体现他对当地建筑表现力的兴趣。

汉斯・哈同, T1976-R3 , 1976 | 估价: 3,800,000 - 6,800,000 港元

赵无极(1920-2013年)生于北京,自幼习书法,之后就读于杭州国立艺专(现名为中国美术学院),并师从林风眠(1900-1991年)。林风眠是最早赴欧学习油画的中国画家之一。1948年,赵氏移居巴黎,与欧洲著名现代主义画家结识并接触他们的作品。他在1957年的美国之行中研习美国抽象艺术和普普艺术。在1962年的一次访谈中,他表示:「无可否认,巴黎对我的艺术修养产生相当的影响,但我亦逐渐重新发现中国……」《无题》创作于1950年,所描绘的内心世界令人联想到德国画家保罗・克利(1879-1940年)的作品。汉斯・哈同(1904-1989年)是一名出生于德国的行动抽象画家,后加入法国国籍,是赵无极的同期艺术家。哈同对亚洲书法有浓厚兴趣,并以多变的技法著称。他在创作《T1976-R3》(1976年作)时,先用滚筒把原来的笔迹擦糊,然后用喷漆和模板创造出一个中间入口。

[由左至右] 赵无极, 无题 , 1950 | 估价: 7,000,000 - 15,000,000 港元; 朱德群, 144号构图 , 1963 | 估价: 11,000,000 - 20,000,000 港元

朱德群(1920-2014年)是赵无极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同窗。二战结束后,他在南京教授建筑,期后在1949年迁居台湾,教授西洋画。他在1955年搬至巴黎,并在当地渡过余生,在此期间,他的风景画逐渐加入抽象派元素。他在1963年创作的《144号构图》沿袭中国山水画的竖版卷轴,但又利用油画颜料的流动性,营造出一种戏剧性氛围。萧勤(1935-2023年)融和中式笔法与西方概念框架,同样从大自然撷取抽象风格的灵感。萧勤在其女儿离世之后,于2000年创作的《心灵之体现-39》描绘一个永恒之境,以缓和悼亡之悲。

萧勤, 心灵之体现-39 , 2000 | 估价: 1,000,000 - 2,000,000 港元
刘国松, 日月 , 1973-89 | 估价: 2,000,000 - 4,000,000 港元

刘国松(生于1932年)在17岁移居台湾后,曾花七年时间研习中国传统水墨画,之后又转向使用西方技法。他在创作生涯中振兴并重塑水墨画的古老传统,广受赞誉。他是唯一一位获选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的非西方画家,在艺术中的传统含义、艺术创作中的政治,以及创作自由的因素等方面著作颇丰。他在1973年到1989年创作的混合媒材作品《日月》中刻画一个诗意盎然的内在宇宙,体现其美学及哲学思想,同时亦表达他对抽象艺术的兴趣。

陈逸飞(1946-2005年)自幼随家人移居上海,在师从苏联画家康斯坦丁・马克西莫夫时逐渐形成独有绘画风格,并深受共产主义影响,追求表现社会现实。陈氏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蜚声国际的一批画家,在1980年到美国纽约的亨特学院深造,并取得艺术硕士学位。出于对印象派的兴趣,他常常描绘光、自然风景和建筑在流水上的倒影。他在1990年返回中国后,以自己在西藏和家乡浙江之行为灵感,创作一批印象派风格的风景画。他除画家身份之外,亦是纪录片电影导演和企业家,有酒店装潢、建立时尚品牌以及管理模特公司的经历。

陈逸飞, 水乡之一 | 估价: 1,500,000 - 2,500,000 港元

透过艺术家具洞察力之眼欣赏风景画是一种跨越国界的体验。上述每一位画家均在尊重风景绘画传统,帮助其吸纳适应新媒材、新风格的过程中扮演独特重要的角色。风景画与所有艺术一样,基于对艺术力量长久、极度的尊重,从文化交流中大受裨益。

現代藝術 | 亞洲

关于作者

More from Sotheby's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

arrow Created with Sketch.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