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翻译︰刘伟娟 Caddie Lau
「蒙德里安一名就意味着『现代主义』,他的名字和作品概括了极端现代主义的理念。」
蒙 德里安相信通过艺术创作表达普世真理,听起来很理想化,但正是他这种乌托邦式观念彻底改变了现代艺术的发展。他的抽象作品源自他提出的创作理念,不仅说明了他在整个艺术生涯中付出的努力,更形象化地概括了现代主义的整体面貌。历史学家斯蒂芬・贝利(Stephen Bayley)解释︰「蒙德里安一名就意味着『现代主义』,他的名字和作品概括了极端现代主义的理念。我不喜欢『标志』一词,所以我会说他已经成为图腾符号,代表着现代主义应该有的样子。」《构图第II号》是完美展示蒙德里安风格的典型例子,此作有齐他发展的创新框架下所有表征。对蒙德里安而言,要展现真实和美,意味着要在作品中去掉形象的所谓「特殊性」。于是他有系统地消除展现空间的层次和中心,在白色基底上布置黑色直线和横线,用色只选择三原色,让画面只剩下最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呈现最纯粹的平衡感。
蒙德里安提出的理论和美学方法甚具开创性,在当代文化领域中回响不断,影响极为深远。从荷兰风格派和包豪斯的设计和建筑原则、战后和当代艺术家的抽象创作,到伊夫・圣罗兰和Nike 等品牌的时尚领域,以至作为摇滚乐队The White Stripes 和电子游戏「食鬼」等流行文化的参照,蒙德里安的影响可谓无处不在。他是第一批移居美国的欧洲抽象艺术家,自二战爆发起,他就在纽约工作和生活,他的破格作品马上让他在美国艺坛声名大噪,更启发后来世界各地的艺术家。
蒙德里安与亚历山大・考尔德相知相交,比起他认识的其他艺术家,二人的交情应该是其中一个最广为艺坛传诵的佳话。 1930年10月,考尔德参观蒙德里安在巴黎的工作室,他对那里的布置留下深刻的印象,回去后就绘画了第一幅抽象画,没隔多久,他更开始创作动态雕塑。考尔德如此形容那次拜访︰「这是令人兴奋的地方,光线从左面和右面射进来,夹在两边窗户之间是一道实心墙,墙上贴着试验构图的彩色矩形卡纸板……我跟蒙德里安提议,也许让这些矩形摆动起来会很好玩。他却一脸正经跟我说︰『不,没有必要,我的画作已经非常安稳。』我深受这次拜访冲击,要开始做点什么」(引述考尔德,载于琼・戴维森编,《考尔德︰附图自传》,纽约,1966年,页113)。考尔德以金属线和涂漆金属片制作的动态雕塑著称,视觉上这些动态雕塑呼应着蒙德里安的画作,同时考尔德又以时间作为第四维度,构思雕塑的形态,突破艺术的传统界限。
战后的纽约画派画家也深受蒙德里安影响,此时蒙德里安的作品画面已经彻底简化,但基于他以爵士乐、舞蹈、城市生活呈现的速度、机缘凑合和节奏为创作灵感,作品因而极其直接,情感饱满。从马克・罗斯科、艾德・莱茵哈特、威廉・德库宁到杰克森・波拉克,在色域画家和抽象表现主义画家的作品中也不难察觉这份活力。事实上,罗斯科曾表示对蒙德里安「印象深刻」,形容他是「最放任的画家」,会「将画布上的笔触舔得干干净净」(引述罗斯科,载于维珍妮雅・匹兹・伦伯特,《蒙德里安、美国与美国绘画》,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论文,1970年,页244、256)。据说德库宁曾忠告一群在城市生活的年轻艺术家,要将蒙德里安「当作指南针」放在后裤袋(蒂姆・基恩,〈走向抽象前的蒙德里安〉,《Hyperallergic》, 2020年1月11日,网上资源)。这些画家像蒙德里安一样,消除画面中所有关于现实世界的指涉,以抽象方式呈现真理和情感等普世共有的概念。
美国普普艺术家却出于完全不同的原因,在蒙德里安的作品找到不一样的灵感。普普艺术并不旨在表达任何深层次的精神意义,反而专注于表象,普普艺术家视蒙德里安为流行文化,会在创作中运用蒙德里安那种能马上辨识出的风格。普普艺术先锋罗伊・李奇登斯坦喜欢「恶搞」和复制,作品经常出现与蒙德里安相关的主题,例如他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创作的部分画作,其实是以蒙德里安风格绘画的几何抽象画,而八十年代末他创作的「加与减」系列,则是从蒙德里安的「海堤与海」画作获得灵感。就连他最爱用的班戴圆点,即是常见于美国漫画印刷的网点,正因为每个圆点大小均一,间距分布有致,而且模仿四色印刷般只有青、洋红、黄、黑四色,亦是呼应蒙德里安在创作中仅用有限视觉元素的做法。
六十年代后期,极简主义艺术家进一步演绎蒙德里安的风格,唐纳德・贾德、弗兰克・史蒂拉和艾斯沃思・凯利的作品都造型简约,用色精简,反映出蒙德里安的影响。贾德与蒙德里安想法颇近,他认为传统艺术中「表现物象的需要会限制色彩运用」,色彩受光暗影响,就不能保持纯度(唐纳德・贾德,〈论一般色彩的面向及红黑二色〉,《ArtForum》,1994年夏,页72)。贾德总结出艺术家应该专注于纯粹的色彩,抹去作品中以任何形式出现的假象。史蒂拉的想法没贾德的极端,不过他也试图在绘画消除模仿的元素,让绘画只集中在形状和块面。蒙德里安的抽象画依赖整体画面中所有元素互相配合,以达至平衡的极致,但史蒂拉的作品打破蒙德里安的公式,纯粹以几何抽象突显视觉冲击。
「(蒙德里安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四十至六十年代间他在前卫艺术圈中的地位比马蒂斯或后立体派时期的毕加索更高。」
数十年过去,蒙德里安仍然令现今艺术家深感着迷。欧普艺术先锋布丽奇・莱利曾说蒙德里安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指出「四十至六十年代间他在前卫艺术圈中的地位比马蒂斯或后立体派时期的毕加索更高」(引述布丽奇・莱利,载于〈阅读色线之间〉,《Art Newspaper》,1997年6月30日,网上资源)。她续道︰「对很多像我一样在那个时期成长的画家而言,他真是非常了不起,他的深刻见解和成就支撑起东欧、西欧和纽约各式各样的创作抱负。我从蒙德里安身上学会了很多」(同前注)。蒙德里安以无中心、不分层级的手法处理构图、形状和空间,启发莱利试验各种排列的几何图案,促使她创作出玩弄视觉效果的抽象画。
格哈德・里希特也同样是因为蒙德里安的作品而走向抽象。出自「色表」系列的《192种颜色》是里希特最先创作的抽象画,里希特将色彩互有关联的方块排列成网格,借此向蒙德里安致意。 「色表」系列也是让里希特发展出「抽象画」系列的重要作品。创作《抽象画》时,他先细心分区叠放颜料,再用塑胶刮板覆盖颜料,将颜料拖曳至像连贯起来的状态,,再擦拭部分颜料,所有复杂肌理都是随机生成,因此每幅画作都是独一无二。虽然后来里希特回归具象绘画,但仍然可以从他的抽象时期作品看见推动他创作的力量,他曾说︰「我总怀疑感官所传递的真实形象,因为它是不完整和很有限」(引述里希特,载于展览图录,杜塞尔多夫美术馆(巡回展览),《格哈德・里希特1962 – 1985年的绘画》,1986年,页61)。里希特的创作呼应近一个世纪前蒙德里安提出的艺术宣言,展示了当代艺术家何以有动力探究检视和呈现物象的新方式。
蒙德里安用艺术的理想化模样呈现自然中的真实形态,影响了随后多代艺术家的创作,他对当代视觉文化影响之深远,无人能及。包括《构图第II号》在内蒙德里安的所有画作,都反映他在塑造现代艺术面貌的领域中扮演着无比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