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洋溢节庆气氛的12月,一场琳琅纷陈的艺术盛典即将拉开序幕 —— 现当代艺术拍卖将于12月13日举行,诚献现代及当代艺术大师佳作,为苏富比风光无限的一年画上圆满句号。在拍卖举行前夕,让我们重点介绍几位艺术家,他们披荆斩棘,足迹穿越时代,创造出令人赞叹的人类精神杰作。
刘野《月光的构图》| 2005年作
「我所画的一切都是我爱的人或事物。许多灵感来自电影…… 或者是另一件艺术品,比如米菲兔或蒙德里安的画,很少源于现实。现实不是很有趣,我害怕现实。」
《月光的构图》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刘野的想法。此画以两个对立的主角为焦点:一幅蓝黄色调的蒙德里安,画前有一位凝视作品、背对观众的小女孩。蒙德里安的画从九十年代就开始出现在刘野的作品中,是他最主要的创作主题之一,并维持了一段颇长的时间。本作尺寸精巧,以蓝色为主调,散发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力量。画中的蒙德里安《蓝与黄的构图II号》悬挂在空白的蓝色墙壁上,它超越了画布的限制,延伸到周围的空间里。《月光的构图》绝妙地融合了东西方艺术元素,刘野在作品中童心未泯地追忆了他的童年情怀,同时却一丝不苟地模仿了蒙德里安的严谨构图。他一手创造出这个如梦似幻、神秘莫测的情景,不禁令人发问:画中的小孩是刘野本人的投射吗?
奈良美智《嘿!吼!我们走吧!》| 2011年作
奈良美智年轻时深受八十年代的庞克音乐影响,他在词曲的反叛精神中找到了灵魂的共鸣,「冲击合唱团」(The Clash)和「性手枪乐队」(Sex Pistols)的歌词在他的作品中回响不绝。奈良美智习惯深夜独留在工作室,沉浸在扬声器响起的庞克摇滚音乐里,放飞想像,将旧日的阴影和当下的情感倾注到笔下风格可爱的大眼角色中。这件特别的双联画以奈良的两个「雷蒙娜」(Ramona)为主角,这是他作品中常见的角色,灵感来自纽约庞克乐队雷蒙斯(Ramones),他们带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被人称为奇异世界的披头四乐队。在《嘿!吼!我们走吧!》中,雷蒙娜展现出火力全开的表演姿态,气冲冲地举起一只手,另一只手则握着麦克风高歌,毫不掩饰地向雷蒙斯的名曲《Blitzkrieg Bop》致敬。作品所用的媒材应该是奈良美智碰巧找到的一块招牌,别出心裁。这是艺术家仅有的一件在现成物料上涂绘的双联画,殊为珍贵。
马克・罗斯科《无题(红与橙色于橘粉色之上)》| 1969年作
在马克・罗斯科的《无题(红与橙色于橘粉色之上)》中,画面的主角是两块衬托在橘粉色背景上的长方形,迷人的色彩组合营造出艳丽生辉的效果。罗斯科几十年来对形式、画面、构图和色彩钻研不辍,艺术生涯最后十年创作的抽象画更是臻至化境。他以享负盛名的色域绘画构筑出光的神圣空间,其中晚年的纸本压克力彩作品不到一百幅,本作便是其中之一。更为难得的是,当时以这种明亮色调绘制的作品仅有十幅,这是其中一幅,也是拍场历来唯一标题中带有「橘粉」(salmon)这个字眼的作品。另外,本作是第一件在亚洲拍卖的罗斯科主要作品,弥足珍贵,不同凡响。
草间弥生《南瓜(S)》| 2014年作
南瓜(日语「kabocha」)是在草间弥生的作品中反覆出现的核心母题,无论是具象、抽象绘画还是装置作品均有涉猎。《南瓜(S)》魅力非凡,难得一见,是艺术家在2014年专门为维多利亚・米罗画廊的展览而作,那一年对草间弥生来说别具意义,因为当年有三个国际级博物馆都在展出她的作品。这件雕塑有着闪闪发亮的精美青铜表层,其中的单色波点图案参照了天然的南瓜表面,为作品增添了丰富迷人的细节,别有一番趣味。这个南瓜的演绎方式并非以黄色配上大大小小排成条状的黑色圆点,有别于草间弥生的惯常手法。她在这件南瓜作品中首次尝试以青铜进行大型制作,总共投入了两年时间。
朱德群《柔情》| 1991年作
法籍华裔艺术家朱德群的作品融合了二十世纪西方抽象艺术和中国传统水墨风格,《柔情》就是这一点的完美写照。它模糊了色彩之间的界限,赋予观者解读图像的全权自由。《柔情》的构图从四角向中心缓缓汇聚、收拢,组成富有诗意的抽象意境,画面的色彩维度徜徉在黄、蓝、绿之间,犹如漂浮于海上的船只,在滚滚波涛和天际雷鸣之间寻找栖息之所。然而不同的观者自有其想象,并不局限于这片天与海。朱德群的作品带有法国画家尼古拉・德・斯塔埃尔(Nicolas de Stäel)的影子,他受其启发而采用大胆的用色和笔触,同时兼顾了中国书法的意蕴。《无题》(1978年作)也是把这一点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典范:色调略带忧郁的点与线错落有致,朦胧之间隐约浮现出优美的汉字笔划,仿如一帧欲言又止的唯美山水。
赵无极《21.11.71》| 1971年作
赵无极是当之无愧的战后艺术泰斗,也是目前最受藏家青睐的中国现代画家之一。他将现代主义、中国书法和传统山水画的精髓共冶一炉,创造出对比鲜明的色调、优美雅致的线条和抒情动人的抽象图案,淬炼出独一无二的个人风格。在《21.11.71》中,亮眼的钴蓝沿着画面的中心轴线与沙褐色调相遇,或许暗示了天与地的相接。正如传统山水中的典型手法,这幅画好比微缩景观,代表了一片广袤的景象,它就像拼图的一角,与其他元素一起,拼合成一幅充满隐喻的宏大全图。多年来,赵无极的风格经历了好几次蜕变。他从早年的甲骨文时期逐步迈向六十年代的豪放风格,到了七十年代甚至不再为画作冠上实质的标题,而是按照完成的日期命名,以免观者受到先入为主的观点所束缚。《06.10.70》则以粗犷的笔触描摹出山峦起伏的幻景,褐色调与黑色调交错重叠,不但体现了赵氏的中式美学基因,还展示了他深受西方抽象主义熏陶的内心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