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68年,毕加索创作了一系列以佩剑的火枪手为主题的巨幅作品,这是艺术家晚年最重要的创作主题之一。他向伦勃朗和维拉斯盖兹等西洋古典艺术大师取材,希望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在西方艺术史上与这些伟人并肩鼎立。
绘画的黄金时代

对毕加索而言,火枪手象征绘画的黄金年代。火枪手的形象让毕加索可以突破当代艺术主题的限制,尽情探索旧时代的精神。画中的火枪手举止温文儒雅,体现文艺复兴时期绅士的气度与修养,反映维拉斯奎兹、伦勃朗及鲁本斯对毕加索的创作所带来的影响。1960年代,毕加索耗费大量心血与时间深入钻研并重新演绎古典大师的杰作,从而拉近他与历代艺坛巨擘之间的关系。
「火枪手」系列充份体现毕加索对西洋古典作品的浓厚兴趣。根据其妻杰奎琳・洛克所述:「那时,毕加索开始研究伦勃朗」。此外,毕加索对其他文艺复兴时期伟人如莎士比亚亦追慕有加,他们为毕加索笔下人物的外貌形象带来不少启发。当时,毕加索甚少离开他位于法国穆然的乡郊别墅,他倾向留在室内,潜心钻研艺术史杰作。
毕加索的火枪手自画像
1966年,一个新角色出现在毕加索的作品里,它主导其晚年的创作方向,甚至成为其个人标志。这个新角色是一位黄金时代的绅士——一位衣饰繁丽、集合西班牙和荷兰色彩的火枪手。
「1966年,一个新角色出现在毕加索的作品里,它主导其晚年的创作方向,甚至成为其个人标志。这个新角色是一位黄金时代的绅士——一位衣饰繁丽、集合西班牙和荷兰色彩的火枪手。(……)火枪手的形象本应庄严高贵,毕加索却将他们刻画成风流倜傥的绅士、英姿勃发的战士等,造型奢华浮夸。」
在1960年代中期开始,毕加索以火枪手为主题,成就了一系列版画、纸本及油画杰作。随着毕加索在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积极发展此系列,火枪手的形象渐趋立体,更衍生出各式各样的造型,如纸牌玩家、音乐家与抽烟者,体现他那丰盛多姿的生活情趣和个人追求。
这些火枪手可谓毕加索的个人写照。玛丽・劳尔・伯纳达克观察道:「毕加索擅于以不同角度呈现女子的种种面向,他笔下的男子却往往以乔装的姿态示人,或被赋予特定的角色,如作画中的画家,或手持长烟斗、匕首或宝剑以展露雄风的火枪手及斗牛士」。
梵谷:毕加索的守护圣人
「在毕加索提及的一众艺术家之中,梵谷对其晚年创作的影响最为深远,但我们很少留意到他。毕加索谈论梵谷时,满腔钦佩热情,全无他一贯的冷嘲热讽,甚至奉梵谷为他的守护圣人。如同塞尚在他早期作品的地位,梵谷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有时,毕加索笔下的火枪手会戴上一顶黄色的帽子,其背后意涵紧扣艺术家的另一个创作重点。1960年代中期,梵谷对毕加索创作的影响尤其深刻。在主题方面,毕加索向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取材,但同时,他那些耐人寻味、似我非我的自画像和作品的风格神韵,则明显是参考了梵谷的手笔。《男子半身像》的颜料堆栈成块,整体气韵生动,充满活力,充分展现毕加索丰厚雄浑的笔触和随兴洒脱的笔法,无不令人联想到梵谷的作品。毕加索彷佛在精神上与梵谷接通,从而为自身的创作注入无穷活力。
艺术史学家约翰・理查德德森(John Richardson)撰写的毕加索传记卷帙浩繁,堪称研究毕加索生平的权威专家,他曾提出以下问题:「我们可能会好奇,为何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欲以藉另一位画家的形象去画自己?」理查德德森分析指,将身份委予他人,能让人掌握一种控制权。「我甚至怀疑,毕加索其实是希望以这位荷兰画家的澎湃激情,激荡作品画面。相比起之前的画作,他的晚年作品流露一种无拘无束、率性自然的气息,表达手法更为即兴丰富。」
毕加索的晚年自画像
作为毕加索的自画像,这些火枪手画作体现了艺术家晚年时对自我的认知与体会。当时,毕加索已达耄耋之年,火枪手的形象令人联想起毕加索的西班牙本源,以及他对年轻时的蓬勃朝气的追怀。
「时间一分一秒消逝,我想表达的却越来越多。」
许多人认为,毕加索在生命最后二十年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生涯的巅峰。诚然,他的晚年肖像画可以说是他的自我心理投射,体现其复杂的心境和多面的人格。毕加索不仅引用梵高的创作元素,更将之与他的自我形象——火枪手二合为一,藉此向世界宣告他在艺术史长河里的不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