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 千年前,自黄金被发现后,它在人类文明历史上的地位一直举足轻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体系及社会文化。不过,黄金的魅力和力量并不限于其金钱价值。除了彰颢财富外,它也是美丽和慾望的象徵。
考古证据显示,黄金最初由古埃及人发现。这种珍稀的自然元素纯淨又耀目,获古埃及人视为太阳神「拉」(Ra)及永生的象徵。黄金也代表着神圣,因此常被古埃及人用于各种仪式之中。精緻绝伦、闻名遐迩、为图坦卡门大帝製作的丧礼黄金面具,正是出于此时期的黄金作品。时至今日,它仍获誉为黄金工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黄金散发出神秘莫测之感,在多个世纪以来,不同信仰以其製成各种文物及宗教器具。全球各地的敬拜地点均饰有奢华的黄金或镀金凋像、湿壁画和画作。
然而,黄金最为人珍视是其装饰用途。它耐久并能抗腐蚀,非常适合被製成珠宝饰物。逐渐,各大男女权贵纷纷佩戴以此珍贵金属製成的饰物,以彰显身份地位。
多个世纪以来,不同文化都将黄金视为财富和好运的象徵。在各大重要场合及庆典上佩戴金饰成为习俗,例如在婚礼中,黄金象徵着纯洁、繁荣和富裕。印度和中国的新娘经常在婚礼中佩戴纯金首饰,寓意将来拥有健康幸福的生活。
随着黄金在全球逐渐为人所爱,崭新的製金工艺也随之冒起,技术一丝不苟,并随之发展出艺术美感。如古埃及的金丝技术(Filigree),以幼细的金丝编织出精美细腻的设计﹔金珠技术(Granulation)则以细小的金珠点缀首饰表面,精緻迷人。古罗马人用上黄金、半宝石及贵宝石製作饰物,并在后来拜占庭时期加上珍珠和珐琅衬托,大大扩阔其饰物的款式种类。在十六世纪,印度的蒙兀儿帝国,创出让人惊豔无比的瓷釉技术,製成现今被誉为经典传奇的蒙兀儿风格金品。
踏入十九世纪,美国出现淘金潮,加上非洲金矿的出现,令黄金数量增加不少。工业革命时期科技进步,黄金首饰得以被大量生产,于是更多人拥有黄金,永久改写了社会面貌。儘管如此,黄金所代表的贵气及富裕依旧不灭。
到了二十世纪,来自艺术、时装以至设计等不同界别的创作人,均以黄金为原材料进行实验。其製成品成为珠宝设计界的创作灵感,当中新艺术及装饰艺术时期风格的作品最为人推崇。这些金饰上的大胆几何图案,灵感源自建筑设计,广受青睐。
在五零年代,名贵珠宝品牌纷纷与设计师及金匠合作,为其饰物添注艺术及设计感,带领珠宝业进入另一时尚新纪元。意大利珠宝设计师马里奥・布契拉提(Mario Buccellati,1891-1965年)及法国尊贵品牌卡地亚(Cartier)是黄金珠宝设计中最破格创新的先锋之一。布契拉提復兴古代製金和凋刻技术,用上现已成为品牌特色的「丝刻技术」(Rigato),即在黄金表面刻上一连串平行的幼丝线条,令黄金的纹理彷如尼龙等布料般光辉夺目。此技术可见于其黄金、鑽石及绿宝石手镯,效果惊艳迷人。
五零年代末期,黄金依然是时尚流行的首选材料,而荷里活的星光魅力启发出风格大胆明确的復古饰品。该时期的许多作品洋溢着活泼动感,包括大钮扣耳环、星形图案、宽大手镯及叠上豔彩宝石的鸡尾酒戒指。
黄金在六零年代依然大行其道。珠宝设计师大胆试验多种材质,令设计更上层楼。众多出自该时期的金饰均饰有纹理及锤纹金面,与当时极受欢迎、前卫奔放的几何珠宝设计可谓绝配。
七零年代,珠宝设计师阿尔多・西皮洛(Aldo Cipullo, 1935-1984年)创作出该时期最具标誌性的当代金饰,当中不少专为卡地亚设计。除了最为人熟悉的卡地亚最畅销「Love」手镯,他亦以黄金打造了一系列线条流畅、具凋塑美感的首饰,其独特又当代的意念与风格,同样令时尚爱好者对卡地亚倾心不已。
西皮洛擅于从日常形状和图案中取得灵感,再将其锻造成让人心动的美丽首饰。1971年,他再次为卡地亚设计出一款惊世绝作——「Juste un Clou」手镯,其法文字面意思为「只是一根钉子」。在如此阳刚的符号上注入时髦潇洒的女性韵味,实属破格创新。此后,他继续创造出同样出色的妙绝钜作,如调皮的「I Love You」手镯,成了幽默又华丽的爱情象徵。
在珠宝界,「金」玉其外未必败絮其中。八零年代,珠宝设计走向极尽奢华的风格,成为该时期的标誌。各种华丽首饰无不用上黄金,将这种挥「金」似土的设计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随着女性加入劳动人口,艳丽夺目的现代金饰设计开始冒起,带来特大抢眼的环形耳环、饰鍊、胸针和耳环夹。爱马仕及卡地亚等奢侈品牌则用上百搭密镶技术,让首饰表面看似铺满名贵宝石,打造出瑰丽迷人的耳环和粗手镯,在高消费珠宝客户群掀起了金面及鑽面设计热潮。
由古代传统珠宝至崭新当代首饰,黄金历尽时间洗礼,至今依旧备受重视,仍是文化、财富和美丽的瑰丽象徵。无可置疑,在未来世代,黄金这广为世人梦寐以求的材料,将继续为设计师带来无尽薰陶,无限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