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12 月香港苏富比呈献四幅枚中栨(梅忠恕,1906-1980)杰作,此组作品以「Memory & Modernity」为主题,创作时期由1930 年代至 1970 年代不等,涵盖艺术家近半世纪的创作人生。这几幅作品来自重要欧洲私人收藏,藏家与枚氏家族交好,珍藏的作品反映出其品味清雅高致。藏家于90年代期间直接向枚氏家族购得此四幅画作,可见这些作品别具意义。
梦中的越南
枚中栨(梅忠恕)的作品让观者进入「梦中的越南」。最早提出这个形容的是枚中栨首个回顾展的策展人,该次展览由法国马孔市乌尔苏林博物馆及巴黎赛努奇博物馆合办,并由枚中栨的独女Lan Mai女士负责统筹,展出的画作来自法国国家机构、私人收藏家和枚氏家族的收藏,其中许多作品从未曾公开展出。枚中栨毕生探索关于身份认同的问题,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得以窥见当中点滴 :他与越南和法国的关系,以及他与中越和欧洲艺术史的渊源。
以上影片只提供法文版本。
枚中栨出生于越南的上流社会,父亲Mai Trung Cat是越南北宁省总督。1919年,越南政府正式废除科举制,枚中栨唯有另谋出路。1925 年,河内新成立的中南半岛美术学院为他提供了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 他在1930 年毕业,旋即在顺化取得了教职,在该处任教共七年,并于 1936年在中南半岛美术学院任教,同时参加本地及国际展览。1937年,枚氏前往法国,参加在巴黎举行的国际艺术博览。为了逃避由家人安排的婚姻和生活,他决定留在法国。他与黎谱和武元谈等艺术家一样,为了事业而留在欧洲发展。枚中栨在法国四十多年间,创作了许多出色作品,而且广受赞誉。 1980 年,他在巴黎附近的小城与世长辞。
越南最后的阳光
中南半岛美术学院非常重视东亚艺术创作的发展,同时亦将欧洲艺术风格纳入学院课程。 因此,枚中栨最早期的作品当中,也包括多幅油彩画布的佳作。枚氏的油画非常罕有,据记录仅七幅曾经亮相拍卖场。《河边戴圆锥形帽子的仕女》是尤其重要的作品,完成于1937 年,也就是艺术家在越南的最后一年,同年 7 月,他就离开了越南。
观赏本画,令人不期然想起《芳小姐的肖像》——这幅1930年的油画作品在2021年4 月于香港苏富比以 2440 万港元(310 万美元)成交,创下了越南艺术品的世界拍卖纪录。两幅画的共通点不仅在于它们同属油画,更在于画中人的形象:两幅画里面的女郎身穿的黛奥是一模一样的。观察乌尔苏林博物馆展出的画作,可见留意到枚中栨有多喜欢这件绿色的奥黛,它至少出现在那个时期的五件重要作品当中。虽然这名女子的身份至今尚未确定,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无可否认,她是枚中栨在顺化期间最喜欢的模特儿。事实上,他在顺化时创作的许多素描和油画,里面画的都是同一个人,此人与本画的主角非常接近:椭圆的脸庞、大眼睛、一缕曲发落在脸颊上。画中的她在中午时分站在河边,绿色的奥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彷如玉雕般玲珑精致。她的脸被一顶圆锥形帽子遮住,略带一丝神秘感,背景云层聚集于河流上方,两条船正在河中航行。
本画用色和谐,画中女郎表情甜美,气氛宁静安详。与此同时,微风略过吹动黛奥,女郎用力捏紧帽子系带,令画面更觉张弛有度。枚中栨擅长为油画注入叙事感和力量,从本画当中,我们也可看到他用色和运笔的技巧灵活,为顺化的日常生活场景添上一种难以抗拒的迷人魅力。
融情于画
远居异乡的枚中栨深知自己不会再回到祖国,因而寄情采用丝绸及水粉创作,舍弃油彩画布。他从 1940 年代后期开始专注水粉绢本创作, 发展出一种非常个人的风格。他用分层的平面取代透视法,亦不再用色彩展示阴影效果,作品亦偏离了写实主义。
《旋律》创作于 1960 年代中期,当时枚中栨的用色最为明亮。此画非常优雅,而且尺幅庞大。画面以设计精致的红色栅栏代表画中人身处的阳台,一位女郎正为同伴弹奏月琴。自顺化时期以来枚氏一直都有修习越南传统音乐,技巧甚为出色,所以音乐对他来说尤具意义。他在作画时还会播放越南歌曲,所以音乐对他的创作过程也很重要。
在此之前两年,即 1964 年,《横卧仕女》就已经展示了艺术家营造空间诗意和亲密感的能力。《横卧仕女》中的女郎脱下奥黛、只穿着丝绸裤,用扇子遮在胸前,可说是艺术家最富情色意味的画作。我看过枚中栨的数百幅作品,却很少看到这样刻意地摆出模棱两可姿态的作品。他以红色作背景,那是欧洲象征主义中代表激情的颜色,此外还一个盌,这是一个语带双关的隐喻。而画中所见的窗帘,通常用于越南传统的祖先肖像中,现在却成了旁观者偷窥的暗示。
除了越南文化之外,枚中栨的作品还借鉴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曾经代理其作品的画廊经理人让-弗朗索瓦·阿佩斯特盖(Jean-François Apesteguy)曾鼓励枚中栨从欧洲经典艺术中寻找灵感,或许因为如此,他寻觅到一个新方向。 在我看来,这幅充满暗示的作品充分证明了枚氏的博学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