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诸如兰的理想国之旅

无处不在:诸如兰的理想国之旅

当代韩国艺术家诸如兰(Je Yeoran)的个人展售会「无可抗拒的生命之色」,即将在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举行,并由李章旭(Jang-Uk Lee)担任客席策展。在展覧开幕之先,诸如兰与我们分享她的艺术人生、紫色对她的特殊意义,以及她如何尝试拥抱天空和大海。
当代韩国艺术家诸如兰(Je Yeoran)的个人展售会「无可抗拒的生命之色」,即将在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举行,并由李章旭(Jang-Uk Lee)担任客席策展。在展覧开幕之先,诸如兰与我们分享她的艺术人生、紫色对她的特殊意义,以及她如何尝试拥抱天空和大海。

如兰的抽象刮画是一个由颜色、质感和原始动态组成的独立宇宙。在玩味的色彩底下,埋藏着她对建立情感联系的渴望——不论是与其父亲、周遭的世界,甚或是时间本身。过去30年间的艺术创作,如同一场引领她走向无限的意义探求之旅——她的首个系列《无题》(1990年代),探索黑暗与光明之间的两极;在接续的《成为与成为》(2000-2006年),她加入了大胆的蓝、红色调。在诸如兰最具代表性的《随处,无处》系列(2006年至今),则在杂乱无章、多重复杂的现实之中,拥抱个中「无处不在」的特性。

艺术家对自然的喜爱,反映在画布上狂热的物理性动作之中。随着动作的推展,迸发出越发生动的纯净明亮色块,近乎雕塑性的笔触,令人想起抽象表现主义画家的勇猛,以一种肯定人类经验普遍性的情感深度,虏获了观众的目光。艺术家的灵感来源极广,当中包括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阿瑟·韩波的诗(A 黑,E 白,I 红,U 绿,O 蓝:元音们,/有一天我要泄露你们隐秘的起源),以及詹巴蒂斯塔·维柯的著作《新科学》——它阐述了人类文明是从三个循环往复的阶段:神的时代、英雄时代和人的时代逐步发展而成。

诸如兰的画作无疑开创了当代艺术的新范式,收藏机构包括国立现代美术馆(韩国)、首尔市立美术馆(韩国)、Total当代美术馆(韩国)和路易威登基金会(法国)。由Space K首席策展人李章旭(Jang-Uk Lee)客席策划的「无可抗拒的生命之色」展售会,将于2023年3月29日至4月12日在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举行。

可否分享一下你的艺术之路?你的动力是什么?

小时候的我十分爱玩,或许这是好奇心所致。我记得自己沉迷那些牵涉很多手和身体动作的游戏。不论是玩泥、水、摇摆、鼠火游戏(摇晃放着燃烧物品的罐子来创造光纹的韩国传统游艺)、弹珠还是捡球⋯⋯我对于与弹性有关的圆形物体均深感兴趣。后来步入青春期,在这个叛逆反常的时期——总是出走、冲动和四处晃荡,我的兴趣逐渐转向了绘画。

「我要在韩国当一个优秀艺术家。」

说到令我成为艺术家的关键时期,不得不提到欧洲。我二十多岁时,很希望在海外留学,所以去了欧洲旅游。那些规模宏大、形式丰富的艺术活动,直至今天仍然令我感到既新鲜又兴奋。但国际学生的生活不太吸引我,于是我作了一个很简单的决定:我要在韩国当一个优秀艺术家。回国后,我很幸运有机会在独立而野心勃勃的Artificial画廊举办个展,展出我在两、三年间密集创作的作品。

我的动力来自我对于摆脱物理或文化枷锁的冲动、欲望或热情。我想当中也有一点遗传因素,还有我对先父的眷念和向往。他是一个到处漂泊、了不起的人物。

这些年来,你的艺术实践有什么转变吗?

终归艺术家留下来的,是他对这个世界的表述。我全部的创作系列,都是不断探索事物在世间的表现形式,以及时间与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诸如兰《无题》1997-2000年作

我在90年代创作了《无题》系列,2000年至2006年《成为与成为》系列,以及2006年至今的《随处,无处》系列。在《无题》时期,我的作品色调深沉,黑色不纯粹是一种颜色,而是以我的方式,尝试在画布上调解黑暗与光明、光与影之间的二元对立。在《成为与成为》系列,颜色的存在变得更加明显,出现蓝、红等色调。当时我已尝试表现画中的动态,一种「成为」的过程,而不是颜色本身。在那段时期之前,我亦使用装置或其他物料创作。但从那时起我开始专注作画,而且只用刮刀。在那大约12年间,我认为「色调」已足够作为「状态」的表述,但在展出《成为与成为》系列时,我突然意识到所谓「色贫」的空间。我在工作室开始利用油彩的物理性质进行大胆的色彩实验,而这做法亦一直延续至今天的《随处,无处》系列。可以说,事物的暂时性、其简单而不严谨的变化,都演化为一种全然的状态——复杂、尖锐、充满层次。

顺时针:诸如兰《随处,无处》(USQUAM NUSQUAM)系列(局部) 2023、2017、2022年作

为什么会将这个系列命名为《随处,无处》(Usquam Nusquam)?

某年冬天,我阅读了詹巴蒂斯塔·维柯的《新科学》,学会了「Usquam Nusquam」这句拉丁短语。它是对乌托邦的一种隐喻,意即「任何一处和无一处」(anywhere and nowhere)。我喜欢它字母的排列和发音,它「不在却又无处不在」的意思,亦与我的创作方向十分吻合。

你会怎样形容自己的作品?你自觉是一位怎样的艺术家?

我希望我的画能够成为一个瞬间,棋局中最后终极的一步;而我作为创作者,每次都会将它们重新改写。以我聚焦紫色的新作为例,紫色是红和蓝的混合物,但它本身亦独当一面,强烈而密不可分地拥抱两者。紫色可以颇棘手,但它也十分高贵,能够将人提升至一个祥和的境地。在各种各样的颜色过后,将紫色刮覆上白,是一个令人心情舒畅的动作。

诸如兰《随处,无处》(USQUAM NUSQUAM)2022年作

谈到颜色,法国诗人阿瑟·韩波(Arthur Rimbaud)以黑、白、红、绿、蓝符号取代AEIOU元音,这令我产生很大的共鸣。颜色对艺术家来说就像是情感的发射站,艺术家可以在颜色的引导下塑造它们,这批新作正好反映了这个想法。

我很希望自己能成为与别不同的人。幸运地,我也不是很清楚自己是个怎样的人。人。

能否分享一些影响你创作的灵感或事物?

身为人母、早晨的太阳、笑容,以及对优秀的人的崇敬之心。我胆敢说我的作品源于自然。自然有许多形态:我们眼见的景象、宇宙万物、语言,还有很多。但对我来说,自然是颜色不断折迭的状态。在我身体和能量的共同操作下,我的作品展露出这种色彩的力量。

最终我所绘画的世界,亦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生命亦推动我不断创作。人、植物和动物拥有各自的生命,而这是一个神秘的领域。艺术是生活的依托和喜悦的集合体。从这方面来说,母亲在我的思想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她知道如何以同等力度体现人性和自然,而她亦表现得毫不羞怯,快乐满满。我希望我的画也能够做到这一点。

诸如兰《随处,无处》(USQUAM NUSQUAM)2022年作

可以描述一下你日常生活里的一天吗?

我是早起的人,与狗儿一起运动约一小时后吃早餐,然后到工作室工作。我会创作大约六小时,中途不时休息,处理完家务后就上床睡觉。

你最近在听什么歌、看什么节目、读什么书?

英国广播公司的纪录片《动物王国》;关于乌俄战争的新闻;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德尼·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

你未来有什么计划?

我会尝试拥抱天空和大海。

當代藝術 展售會

More from Sotheby's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

arrow Created with Sketch.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