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 石的颜色千变万化,从纯白、淡粉、浅蓝到紫红均有,艳如繁花,华丽醉人。钻石的色彩层出不穷,结构简单、成份纯净,只需一种元素——碳,便能结晶。钻石于地幔的高压环境下成形,其结晶过程受温度、环境变化及自然辐射等不同的环境因素影响,令晶体内部结构出现杂质或内含物,呈现纷繁绚丽的色彩。由此可见,彩钻的诞生实属机缘巧合,乃自然界的奇妙奥蹟。
蓝钻
自古以来,蓝钻一直是世人心目中的超凡瑰珍,教人魂牵梦荣。蓝钻的色彩神秘迷人,被誉为世界上最罕有的自然珍宝。蓝钻在地壳深处结晶,因晶格的碳原子结构渗入了微量元素「硼」,使钻石呈现梦幻的蓝色。它的产生机会微乎其微,每次发现均令人叹为观止,实属大自然的珍贵馈赠。拍品1756镶一颗4.84卡拉梨形艳彩蓝色内部无瑕钻石,色泽天然、均匀分布于钻石表面,瑰艳不凡。
蓝钻最早于印度戈尔康达的传奇钻矿——「科鲁尔矿」(Kollur mine)发现,该钻矿曾产出多颗知名蓝钻,包括「神像之眼」(Idol’s Eye)美钻。历史上曾记载多个蓝钻传奇,包括十七世纪时让・巴蒂斯特・塔弗尼尔(Jean Baptiste Tavernier)售予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一颗深蓝钻石。此钻本名为「TAVERNIER 蓝钻」(Tavernier Blue),随后改名为「法兰西之蓝」(French Blue),属法国皇室珠宝珍藏。后来,亨利・菲利普・霍普(Henry Phillip Hope)在1830年购入名震天下的「希望之钻」(Hope Diamond),有研究指出,这颗钻石可能是从失落的「法兰西之蓝」重新打磨而成,为这个传奇添上神秘色彩。拍品1752镶一颗由卡地亚镶嵌的5.22卡拉浓彩蓝色钻石,钻石呈切角长方形,采用经改良的明亮式切割,净度达内部无瑕,优雅迷人。
蓝钻的独特色彩多数源自于晶体结构中的微量硼元素,而Type IIb蓝钻则几乎不含氮元素。「希望之钻」就是Type IIb钻石的典例,1654号拍品 5.04卡拉心形艳彩蓝色钻石也是一例。蓝钻的原石形态普遍不对称,色调斑驳不均,因此钻石工匠在切割工序的每一个步骤上均需慎之又慎、务求精确,才能在颜色、重量及形状各方面达致完美平衡,可谓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拍品1753 呈献一对精美绝伦的浓彩蓝色钻石,钻石分别重1.95 及1.63卡拉,两者均为Type IIa。Type IIa钻石以其纯净度见称,几乎不含氮元素,澄净亮白。
粉红钻
在芸芸彩色钻石之中,粉红钻的致色原因尤其神秘。黄钻及蓝钻的颜色分别源自晶体结构所含的硼元素或氮元素,但目前并无证据显示,粉红钻的色彩同样源自晶体所含的微量元素。有推测指,粉红钻的成色是因原子层排列出错,令晶格产生罕有变异、选择性吸收光波所致,是浑然天成的缺陷美。钻石成形时,晶体内的碳原子层错位平移,令钻石产生粉红色孪晶纹。孪晶纹的多寡直接影响粉红钻的成色浓度,纹理越丰,成色就越明显。切割钻石时,工匠要将粉红钻的滑移面(glide planes)以垂直方向正对台面,令粉红钻呈现最佳成色。拍品1722镶一颗18.68卡拉淡彩紫粉红色钻石,钻石呈切角长方形,采用经改良的明亮式切割,华美瞩目。
粉红钻的颜色丰富多样,每一颗钻石均蕴涵与众不同的特色。除主色以外,粉红钻往往呈现出另一种修饰色,包括橙色、紫色或棕色。带修饰色的粉红色钻石高贵迷人,但不带修饰色的纯色粉红钻才是最珍罕的瑰宝。虽然粉红钻的呈色千变万化,只有色阶位处于红紫色到橙色之间、色调及色彩饱和度达到特定标准的钻石,才能被评定为「粉红色钻石」。拍品1807呈献一颗非常罕见的3.64卡拉彩粉红色钻石,主石周边饰以不同颜色、形状不一的彩钻,五彩缤纷。
黄钻
彩色钻石的化学成份常蕴涵杂质或结构缺陷。黄钻的色彩源自碳晶体结构所含的氮元素,这些氮杂质令钻石的折射光线产生变化,吸收了可见光的蓝色部分,赋予钻石明亮的黄色光彩。如钻石含有大量氮元素,便会按照「彩色钻石」的统一成色等级作出划分,而非原本的M至Z色,分别为淡彩(Fancy Light)、彩(Fancy)、浓彩(Fancy Intense)及艳彩(Fancy Vivid)。钻石的成色浓度越高,其价值亦会随之提升。
「世上的芳花蔓草、蔚蓝天空和辉煌落霞都是稍纵即逝的,犹如昙花一现,变幻无常。可是,珍贵宝石的光彩与色泽却千年如一,未来亦会璀璨如是。在这个变化无穷的世界,宝石的隽永之美别具魅力,早已深受世人推崇。」
其他彩钻
除了上述三种颜色以外,地壳深处罕有自然元素的相互作用、结构改变、甚至自然辐射,均可能令钻石形成瞩目迷人的色彩,呈现千变万化的修饰色。每颗彩钻的结构与成色均为独一无二,体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令世人趋之若鹜、珍罕贵重的稀世奇珍。欢迎浏览2020年7月10日香港苏富比瑰丽珠宝拍卖会,寻找属于您的一抹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