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寻觅艺术灵感,吴冠中一生周游广阔,即使经历资源匮乏的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渴望游历天涯的赤子之心亦未曾黯淡。他用尽各种方法,走遍神州大地,访及鲜为人知的乡村和世外桃源。从旷远无边的湖泊、绵延巍峨的山脉,到平凡野花草木,大自然对于吴冠中而言,远不止是绘画素材,更是精神寄托之所。大自然赋予吴冠中澎湃不息的创作力量,然而真正能激发创作灵感的却是可遇不可求,如他所言:
「为了画风景,我也曾跑过不少的地方,但感到可游的胜迹多,入画的对象少。」
东寻西觅两天池
上世纪八十年代,吴冠中先后走访新疆天山及东北长白山,为二地之「天池」写生,二者名虽同而地貌不同,风韵各异。天山之池为塔松簇拥,雪峯环抱,入目缤纷活泼;长白山之池乃火山口湖,湖水碧绿,山岩色调单一,一派素净冷然
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海拔高达二千米,火山口处积水极深,形成宽阔湖泊,横跨中朝边界,又名「天池」。 吴冠中鲜有刻画中国东北部景色,一九八五年夏,画家赴长白山写生,山巅上见一池清澈见底、碧绿湛蓝的湖水,为之深深倾倒。池水映照着一片晴朗天色,水色湛蓝、波平如镜,犹如一块晶莹通透的巨玉。可是,画家却因周遭的灰黄岩石而感到闷闷不乐。到达火山口时,吴冠中发现火山喷浆结成的岩石像大块煤渣,呈赭、黄、灰、黑色,四周山石亦是赭灰的,偶覆浅灰色的绿草,色调沉郁闷暗,并无谐协之美。
「在山石的闷暗色调中镶嵌一块蓝绿,不美,因其间色彩的明度缺乏变化,色相不协调……莽莽白原上嵌入一块翡翠,那才是我心目中的天池!」
「来寻长白山,要寻那宽阔无限的长白,那单纯的白……一旦天降大雪,则浩瀚林海连同奔驰的山脉一律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白色的宇宙中一味突出了面之转折,形之起伏,线之蜿蜒,『单调』转化为单纯之美!……我还要重来,不见白山非好汉!」
到访长白山一年后,吴冠中决意将心中天池美景诉诸纸上。他采用厚重笔触,在画面中央扫上一池碧水,让四周山脉化作一片皑皑雪峰。画面宽六呎,宣纸的独特质感烘托出雪山的素净明媚,呈现一派极简风格的北国风光。画家以灰墨大笔扫擦,外沿以爽俐的线条勾出山头轮廓,彩色细点表示稀疏零落的矮灌木,打破了白雪的单调。强烈的色调对比突显池水的深敛纯净,犹如天上之水。存世作品中,此乃唯一以长白山天池为题的全景画作,堪称罕见。
新疆天山天池
一九八一年夏,吴冠中与中央工艺美院师生到新疆讲学写生,共得速写三十三帧,描绘阿尔泰山村、白杨沟牧场等风光,集为《新疆行》速写册。其中位于天山的天池甚得画家钟爱,速写多达四帧,本幅即为其一,并于日后由画家挑选参与一九八九年首个于西方国家举行的大型巡回展览。
「新疆的天池隐于塔松丛中,四周雪山环抱,白雪皑皑、荫阴重叠、碧波荡漾,人道是瑶池,见过西王母入浴。」
本幅用色鲜明,满纸皆敷以浓酣的蓝、紫、绿,水色交融,捕捉了墨绿的塔松林与它倒映在蔚蓝湖面的色彩过渡,若非留白的雪山与右下方赭红的毡房,观者真有水、天、林一体之错觉!用色之丰富,于其速写作品中可谓罕见,可见画家反复敷彩以营造层次之用心。越四年,画家按此创作水墨画《瑶池》,改为强调池水与松林的独立形象,与本幅各异其趣。
踏遍天涯 为大地写照
吴冠中走遍南北,把乡土情思诉诸笔下,除描划名山大川外,江南的白墙黑瓦,山野密林、江岸草树,皆在其融汇中西的艺术语言下,呈现崭新的艺术面貌。留意今季中国书画拍卖会(7月10日,香港),细赏更多吴冠中的作品。
- 1979年
- 1981年
- 1983年
- 1984年
- 1986年
- 1987年
- 1980年代
- 1980年代
- 1980年代
- 1980年代
- 2000年
-
1979年
-
1981年
-
1983年
-
1984年
-
1986年
-
1987年
-
1980年代
-
1980年代
-
1980年代
-
1980年代
-
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