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 实现心中构想的艺术杰作,艺术家往往不惜耗费工本与时间,甚至另辟新径,以前人未见的崭新方式实现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今年11月的Contemporary Discoveries当代艺术网上拍卖云集多位创意无限、才情洋溢的当代艺术家之作,让我们来领略一下其中六位的创作心路和技巧。
乔希 ‧ 斯博林
斯博林的作品融合画作与雕塑,悬挂在墙上的画布作品分成12部分,一条条色彩缤纷的弯曲线条从墙上隆起,似是抒发情感的涂鸦,又似是经过精密计算而成的完美线条,跨越平面与立体,是别树一帜的独特存在。斯博林以计算机激光切割技术将夹板切割成他想要的形状,再在夹板之上绷紧画布,最后方在画布上绘画。作为现代人,他的生活却非常贴近大自然。早上起来,他会先在自己位于纽约伊萨卡的农舍外伐木劈柴,为工作室及室外浴缸供暖。他坚守「日出而作」的道理,在日光正盛之时,在工作室内借助自然光为作品制作小型模具,并预先绘画一次,完成迷你模型,确保最终成品能还原他的构思。
对于斯博林来说,颜色仿若浩瀚宇宙般,是永远都不能走到尽头的广袤空间,可穷尽一生,不断探索。据说,他的工作室内就有超过1,200种专有的混合颜料。正如他在2022年接受《贝浩登》访问时所说:「颜色使人惊讶。每次我觉得我终于了解透彻时,我一作新尝试,就又学到新东西。」虽然他的艺术作品通常指向人造现象,但他本人却在郊外生活。他的创作过程贴近自然、着重工艺,却又依赖计算机程序与雷射切割等现代科技。这位生于1984年、曾获 KAWS 指导的艺术家说:「你会希望自己的艺术品看上去来自自己身处的时代。」
六角彩子
六角彩子的作品无论是主题或是技巧都配合得天衣无缝。她所画的小女孩洋溢着青春少艾的阳光气息,而有甚么创作方法能比用手指涂抹颜料更充满童真呢?六角彩子以手指沾染颜料,直接涂抹到卡纸之上,而她创作时,经常坐在地上,更添童趣。
「除非我的双手直接沾上颜料,否则我也不觉得自己在绘画。这样也更有趣——使用双手,用全身作画。」
那为何偏偏选择卡纸呢?「对于我这种画作来说,它是完美的媒材。我喜爱卡纸的一切——温暖的感觉、撕裂后粗糙的边沿,还有油彩黏在表面的质感。这就是我直到今日仍然使用卡纸的原因。」她的画作散发着温暖和天真无邪的感觉,即便在您身心俱疲之时,作品仍能带来如梦境般的能量与活力,使烦恼一扫而空。
六角彩子在1982年生于日本千叶县,她的作品在日本不同阶级和年龄层之间都深受欢迎,使她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日本本土艺术家之一。她最近的个人展览分别在日本千叶县立美术馆(2020年)和荷兰阿姆斯特尔芬 Museum Jan van der Togt(2019年)举行。
Stickymonger
来自南韩的画家兼雕塑家 Stickymonger 本名 Park Joohee,现居于纽约布鲁克林,她的工作室位于纽约市世贸中心三号大楼50楼全层。她的创作灵感同样来自日本漫画中眼睛大大的可爱女孩,与六角彩子不无类似,但两者的绘画方式却大不相同——六角彩子喜欢徒手作画,而 Stickymonger 则以喷漆创作。
Stickymonger 在韩国成长,家里开了汽车加油站,因此她从小就会拿车场里的工具来玩耍。长大后,她移居纽约市,曾在广告界巨头奥美工作,其后放弃工作,全心投入艺术创作。她最开始以贴纸创作,亦因此起了「Stickymonger」的别名(「sticky」意指「黏」)。她曾以贴纸贴满大厦的外墙,世贸中心三号大楼就是著名例子之一。这些贴纸并不是如墙纸般能一大幅贴上去,而是由几百张小贴纸慢慢黏贴而成。这些瞩目的墙上作品以她别具辨识度的可爱女孩为主题,颜色则从泡泡糖般梦幻的色彩到黑白素色不等,千变万化。其后,Stickymonger 开始以压克力彩和水溶性喷漆创作。她享受喷漆绘画的灵活,并在喷漆画作中重复绘画草莓和黑色小孔图案。她的画中人物脸上的黑色小孔代表她们对于别人的评价充耳不闻、我行我素的性格。
「相比精细的线条,我更喜欢随心绘画的粗糙线条。日文『Heta-Uma』一词分别由『Heta』(坏)和『Uma』(好)组成,意思为『虽坏但好』。即便我这些粗糙的线条看上去不太好,但事实上可能还挺不错。」
Stickymonger 最近的展览包括:ART021 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Thank You Plastic」(2021年)、纽约 Allouche Gallery 的「Still Smiling」(2021年)和杜拜 Four You Gallery 的「Lonesome Planet」(2020年)。
权宁禹
韩国艺术家权宁禹(1926-2013年)在东、西方文化和传统与创新之中寻找平衡,从韩国到欧洲再折返韩国,闯出了自己的创作路途。他1966年在首尔新世界艺廊举办的个人展览阐明了他的创作意图与目标——白色米纸一格格黏贴在棕色板上,形成单色调的抽象画作,而这也是他此后的创作方向。在媒材方面,他一直钟情于纸张,却甚少为它染上缤纷色彩,以减少对纸张原来型态与吸水能力的影响。1975年,权宁禹的作品在日本东京画廊举办的「韩国・五人作家 五个 Hinsek〈白〉」 中展出,这个群展集合了全白色的艺术作品,亦是首个韩国当代艺术家专题展览。一年后,权宁禹移居法国,并在巴黎 Jacques Massol Gallery 举办个展,以撕碎扯开的白纸为媒材,探讨这种材质的韧性。其后,他开始在作品中埋入日常用品,他先在平面上放置即弃勺子、塑料瓶、钉子或其他物品,并再在上面覆盖纸张,以作定型。
权宁禹毕生从未停止创作与创新,在他的创作过程中,无论撕扯或黏贴都亲力亲为。这种依靠双手的创作方式永不过时,而他的作品亦在全球各地备受赞誉。目前,大英博物馆、三星艺术馆和香港 M+ 等大型机构均有收藏权宁禹的作品。
达米恩・赫斯特
达米恩・赫斯特在九十年代冒起,曾经是英国年轻艺术家运动的成员,一直抗拒自己被标签归类。他创作的《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1991)和《献给上帝的爱》(2007)有何共通的技巧?前者是保存在甲醛溶液的原条鲨鱼,后者是镶满钻石的骷髅头,赫斯特尚未毕业已经创作了许多捣蛋胡闹却技艺成熟的作品,这个钻石骷髅头的命名就是源于艺校老师对其作品的惯性反应,据称《献给上帝的爱》在2007年以一亿美元售予私人投资者。那如何找出赫斯特作品的共同思路呢?大体而言,赫斯特产生了两种风格,一种是称为「圆点画」的创作手法,作品由彩色圆点组成,画题多与药物名称相关;第二种是「旋转画」,他把画布固定在旋转圆板,再将颜料倾倒在旋转的画布上,利用离心力让颜料产生放射形的飞溅效果。
赫斯特于1988年开始创作圆点画,而且曾在不同材质的表面进行创作。旋转画则拒绝受圆点画的僵化排列支配,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会退居次位,他倾倒颜料后就任由旋转运动发挥,无从预计颜料喷射的方向。赫斯特曾表示他创作旋转画的灵感源自英国广播公司的儿童节目《蓝色彼得》(Blue Peter),在1975年播出的一集中,主持人约翰・诺克斯(John Noakes)示范过绘画旋转画。赫斯特的旋转画系列于1993年面世,当年他与艺术家安格斯・费尔赫斯特(Angus Fairhurst)打扮成小丑,在市场摆摊,邀请路人每次花一英镑与他们一起创作旋转画。赫斯特于1965年出生于英国布里斯托,是世上最炙手可热的艺术家之一,亦是如今仍活跃于艺坛的最知名英国年轻艺术家运动成员。
弗洛兰泰因・霍夫曼
荷兰艺术家弗洛兰泰因・霍夫曼以创作尺寸庞大的雕塑而广受群众喜爱,他的作品曾在多个大城市展示,为当地增色不少。他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是以聚氯乙烯制作的《橡皮鸭》,2007年首先在法国圣纳泽尔展出,随后又在香港海面和多个城市亮相。在不同城市展示的橡皮鸭其实并非同一件作品,每次展出的橡皮鸭其实都是在当地重新制作,而且他无意让作品组成创作系列,每次展览因而更加独特,这个安排更可以让当地人参与制作,大众也会更喜欢属于自己城市的橡皮鸭。在香港展示的《橡皮鸭》由本地造船公司制作,香港著名创意工作室AllRightsReserved处理项目的生产安排和物流,也负责取得香港政府批准在维港展示雕塑。AllRightsReserved创意总监林树鑫表示︰「我们委托造船公司进行这个项目时,他们当初极不情愿,因为相比起造船,这个项目的规模实在太小。但项目完成后,我们邀请他们一起合照,项目团队和工人都非常自豪。」霍夫曼的作品一般都非常巨型,最早在圣纳泽尔展示的《橡皮鸭》高26米,承载着接纳、宽容和促进世界和谐的正面讯息;在鹿特丹展示的《博斯波尔德狐狸》长16米,这头叼着塑料袋的狐狸雕塑宣扬的是平衡城市规划与自然保育的必要性。
探索更多
中文翻译:黄梓铃、刘伟娟
Chinese version translated by Michelle Wong and Caddie L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