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斯・哈林(1958 – 1990年)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纽约的著名街头艺术家兼社会运动的活跃分子,他笔下的角色造型和设计距今已经数十年,却仍然打动人心。班克斯可谓今天最享负盛名的在世艺术家,可是大众只知道他来自英国布里斯托,他的真实姓名和身分至今成谜。
哈林和班克斯各有独特的前瞻创见,基于同样来自街头的身分,终在首尔百艺阁(Paradise Art Space)的展览「有爱有天堂︰班克斯与凯斯・哈林」聚首一堂。两位街头艺术的风云人物开创出自己的视觉语汇,他们的作品围绕政治和社会议题,而且深受大众喜爱,今次展览正是二人开展跨时空对话的璀璨机遇。
哈林和班克斯利用容易被看见的公共空间接触群众,成功从街头艺术的次文化闯入大众意识。纽约市肮脏破旧的地铁站里,广告牌就是哈林的涂鸦板,而班克斯就把人家的房子、商铺、办公室墙身当画布,从布里斯托一直画到伯明翰。他们集叛逆分子和艺术家于一身,总流露出一种非主流艺术家的自信,展现一股美国贼王杰西・詹姆斯式的不羁魅力。《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艺评人瓦尔德马・雅努茨扎克(Waldemar Januszczak)曾形容班克斯的成就︰「……找到在艺术界外经营得如此成功的方法。」这番形容放诸哈林上也相当中肯,关注和追随他们的人不一定是传统艺术的受众,他们进入艺术界,却无视当中的规条,或者如班克斯在2001年写道︰「最快登上行业顶峰的方法就是反转整个行业。」

街头艺术的形象一直都是偷偷摸摸的,涂鸦创作总离不开借用视觉语言、与同行合作和向行家致意。哈林比班克斯早一辈,班克斯受哈林笔下的标志性象形符号影响也不足为奇,例如《选择你的武器》(2009年作)中,班克斯以经典的模板喷漆人物结合哈林的狗形符号。法国传奇街头艺术家「老鼠布莱克」(Blek le Rat)也是班克斯的灵感来源,班克斯绘画老鼠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向这位涂鸦前辈致敬。
哈林的象形符号,大众接触最多的就是他信手画成的发光婴儿、吠叫的狗、金字塔、十字架、飞碟、舞者,而小孩、老鼠、猴子和警察的模板涂鸦就是班克斯最常表达的形象。对他们而言,手绘符号成为街头标记,在充斥着腐败、贫穷和各种不幸的城市中提供一片令人反思的心灵绿洲,符号所出现的不公义地方也不仅仅是展示涂鸦的画布,更为二人的涂鸦增添迫切感和创作意义。

虽然哈林和班克斯生于不同时代,但大众舆论是他们共同的创作主题和关注点,二人都以作品直指各种社会弊病。八十年代哈林步入创作盛年时,艾滋病在美国爆发,他最终更被艾滋病夺去生命;班克斯则成长在城市工业衰落的年代,社会不甚和谐。哈林说过公共艺术应该让愈多人体会愈好,并且不应带有绝对的含义,要尽可能让观者产生自己的看法,不过他的作品通常都具有明确的关怀,例如支持争取同志权益,力主裁减核武,反对种族隔离等等。班克斯的作品则关注当代议题,例如社会动荡(《爱在空气中》,2006年作)、权力 / 警察(《粗鲁的警察》,2003年作)、宗教差异(《放飞气球的女孩》,2005年作)和持刀伤人(班克斯曾捐赠作品予慈善组织「用艺术对抗刀刃」)。幸好他擅于把握作品的喜剧感,意味着所宣扬的讯息不会过于浮夸或者教条化。2006年,他在洛杉矶举行的个展「勉强合法」(Barely Legal)大获成功,但他却嘲讽这场个展︰「准备这场展览的工作相当艰巨,我有近一个月的时间要在早上爬起来,部分画作得花上数天去画。基本上展览就是讲述这个世界有多可怕,生活是多么的不公、残酷和无谓,并提出避开思考这一切的方法。」
人类都是复杂的个体,凭着不同热忱和动力行事;有些人更会煽动社会变革,他们就是机智的艺术家,怀抱理想,对生活充满热情。哈林在日志中谈及自己的性冲动︰「这种……性能量可能是我感受过最强烈的冲劲,可能比艺术更猛?」班克斯曾与其他艺术家合作,涉足娱乐界,他曾为英国摇滚乐队 Blur 设计唱片封面,又租用伦敦滑铁卢站下的利克街,让年轻涂鸦艺术家有一展才华的地方,并为饶舌歌手 Stormzy 设计了一件有英国国旗图案的防卫背心。

艺术既可以是昙花一现,也可以旷日弥久,特别是好玩有趣的作品。例如1983年哈林趁舞蹈员比尔・T・琼斯首度到伦敦表演,他邀请琼斯参与摄影项目,让琼斯全身赤裸,再用白色颜料画上类似非洲图腾的线条图案,拍摄效果非常震撼。班克斯则更进一步,在个展「勉强合法」中找来一只活生生的大象,将牠的身体绘满红色和金色图案,让观众无法对大象视而不见。今次百艺阁很高兴展出班克斯的《没有气球的女孩》(2018年作),此作诞生时极富戏剧性,是班克斯对转瞬即逝、名人效应等主题,以至于拥有权的完整概念所作的深刻探讨。《女孩与气球》(2002年作)在伦敦苏富比上拍当晚,班克斯早已预定令人咋舌的戏码,就在拍卖官为画作落槌的一刻,画框响起警报声,画作徐徐卷入暗藏画框下缘的碎纸装置,碎掉一半才停下来。现场所有人都被这一幕吓得瞠目结舌,后来才知道是班克斯处心积虑策划的。事后画作重新命名为《没有气球的女孩》,在2021年再登伦敦苏富比拍场,苏富比形容此作是「历史上第一件在拍卖会上诞生的作品」。虽然班克斯不在现场,但他将拍卖过程变成行为艺术,拍卖官和一众藏家也只能眼睁睁见证这场前所未有的终极表演。
哈林的生活重心围绕着拓展人脉、影响他人、参与小区、与朋友合作等等。,他跟与他同时冒起的传奇人物尚・米榭・巴斯基亚和华裔摄影师曾广智私交甚笃,又与门生 LA II(本名安吉尔・奥提兹)友好,二人合作完成的三米长巨作《无题》(1983年作)也将于今次展览展出。另外,名人加持也是街头艺术家崛起的因素。哈林曾与乐坛天后麦当娜、名模 Grace Jones、时装教母 Vivienne Westwood 等时尚名流合作推出跨界作品。

哈林和班克斯用人人皆知的符号探讨切合当代生活的主题,解放大众对艺术的想象。哈林的艺术传奇影响深远,在他不幸离世数十年后,班克斯从街头冒起,用突袭方式创作公共涂鸦,继续以玩世不恭的叛逆精神冲击世界。
中文翻译︰刘伟娟 Caddie L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