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徐倩怡
中文翻译:曾子珊
翻译审稿:劳嘉敏
我们或多或少会对特定事物有所偏爱,许是深思细挑,亦是直觉使然,所喜所爱总不离某类材料、质感、颜色或设计流派。这些决定往往归因于个人品味,我们粉饰家居所选之陈设也时常被视为一面镜子,映照内在的真实本我。
在《与物共居:室内意趣法则》(暂译)一书中,作者 Monica Khemsurov 和 Jill Singer 留下了这么一个顺理成章的结论:
「这些物品代表着你向世界述说的故事,关于你的个性与执著、你的经历与记忆、你的渴求与意欲。」
这本厚厚的物志由网上杂志《Sight Unseen》众编辑所著,从实用与美学兼备的角度,讲述在家居中融入使人心情愉悦之物的理念(详阅「怦然心动」一文)。我们为家居添置的器物固然是为熟悉的私人空间注入灵魂的元素,但中国艺术的古物珍玩又如何成其事?它们每一件都有其历史渊源,足以反映历代匠人工艺之高超,我们应如何悉心置放这些佳器珍品,才能借境衬物,并且倒过来以物造境,让境随物转?求师于室内设计专家所从的黄金法则或能让我们知其一二,得出些许宝贵见解。
我们从「物华」拍卖专场(5 月25日至6月1日)挑选了部分作品,出发拜访现居香港的知名艺术及设计组合 Julie & Jesse 的工作室,探索如何运用单色调和相似色来突显器物的色泽、质感和形状,并遵照60-30-10的比例法则,透过主色相(60%)配上辅助色相(30%)和强调色相(10%),赋予空间或照片构图一种平衡感与和谐感,使之看起来更具视觉美。
从上方右图可见,白色岂止一貌而已,在各个素净的石膏模具和陶瓷制品的衬托下,这件北宋定窰刻花莲纹执壶更显精雕细刻之美。我们所言的白色实际上是指一种无彩色(白光是包含了所有颜色的光),其色阶表现宽广,由沙白、乳白,到米白、骨白皆有,横跨暖色调至冷色调,因此对于偏爱中性色调的人来说,白色极为令人着迷,它可以让不同的表面、材料和质感纹理有所变化,营造明暗有致之貌相。
白色不止一貌,同样道理,青瓷也不尽相同,姿色万千,有如左图所见。在色彩界域中,我们大略可以形容其色为柳绿或淡灰绿。青瓷的柔和色相与灰、白的中性色调配合得天衣无缝,舒畅和悦之感自青瓷色油然而生。在陶瓷的类别中,青瓷是指源于中国的青色釉瓷,千百年来一直备受皇宫推崇,这项工艺后来更在亚洲地区广为流传。倘若一画胜千言此话非虚,则图中的宋至元龙泉青釉弦纹盘口瓶、明初龙泉青釉双系水丞及宋龙泉青釉刻莲瓣纹盖盌的故事已呼之欲出,从背后的模具到焦点中的成品,它们代表着陶瓷制作的起承转合和中国陶瓷历史的丰富姿彩。
同一色相之色调可成单色系配色,但实际而言,相似色涉及色轮上三种相邻色的调和。譬如说,橙色夹于黄、红两色之间,因此这三种颜色是由两种原色及其二次色组成的相似色,然后再加上无数的色调变化,使其色彩公式更加复杂细腻,但这无减相似色在视觉上的和谐美感。在左图中,东周战国时期青铜嵌红铜蟠螭纹壶与清道光窰变釉石榴尊相衬的效果出乎意料,青铜嵌红铜的质朴表面与窰变釉的晶莹亮泽相映成趣,铜锈暗绿与石榴嫣红分野鲜明,让两件作品宛转曼妙之姿尽舒眼前。
若论相似色之妙合典例,可自右侧照片的唐三彩器得见。所谓唐三彩,意为「三色」釉彩,乃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釉陶器。唐三彩施釉药或泥浆釉入窰,烧成琥珀、碧绿和乳白之色。在这组珍器中,唐琥珀釉绞胎三足鬲的暖橘调棕红让唐三彩撇口杯和唐三彩印花枕更为出彩。借鉴60-30-10法则,我们可以视琥珀色为主色相,乳白色为辅助色相,印花枕上的幽绿色则是点睛之笔,在这种表现方式下,印花枕遂成焦点所在。
不同物料的质感和表面在比照下各具美态,添隽逸尔雅之气,借轻重之别点缀明室(即60-30-10法则中的10)。左图中的清十八世纪黄玉鱼龙形双联花插质地温润,配衬精致而珍罕的唐金高足杯,显得大方得体。小杯金辉熠熠,衬出玉器内蕴的暖黄色泽,尤显两件器物形式出众,细节鲜明。
右图的布局同样意趣盎然。背景中的陶瓷雕塑匀亮净滑,起伏连绵之状如山势在临,映照前景中的清雍正御制宝石红料小罐与乾隆御制宝石红料仿古螭龙铺首纹杯。琉璃晶莹剔透,与滑亮的陶瓷釉面形成对比,温暖含蓄的奶白陶瓷更使艳红琉璃跃现眼前,一见难忘。
在居室中陈置古器珍玩不必然要诉诸富丽堂皇,这篇文章选用的例子正好展示了就算是现代家居,我们也可以透过别出心裁的摆设,让古代雅器融入居所,让器皿蕴藉的清逸风韵流转一室。
特别鸣谢 Julie & Jesse 及 LATITUDE 22N 为这次拍摄提供协助。摄影:Wan Phot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