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销画之乾坤:从浩官肖像画看历史

中国外销画之乾坤:从浩官肖像画看历史

Chapters

古代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中国与西方的经贸活动一直是世界历史中的重要篇章。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中国与西方的所有经贸来往均以广州为中转站。在1839-1842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广州是全中国唯一对外通商港口,也是来华商品和人员出入中国的集散地。

今次「艺蕴传心:雪月藏亚洲艺术珍品 」拍卖会欣呈《Arts of Asia》杂志创办人兼亚洲艺术收藏界先驱雪月及 Stephen Markbreiter 伉俪悉心珍藏的多幅中国外销画,为藏家打开一扇明窗,窥探该时期的民生与繁盛的商贸活动。本收藏内涵广博,以当时华南一带几位社会贤达为重心,包括据称为当时全球首富、名商兼艺术赞助人浩官,以及赫赫有名的早期驻中国艺术家乔治・钱纳利及其学徒林呱。

中国历史之窗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来华的商人时兴聘请中国画家为他们绘画肖像,而中国商人也会将自己的肖像送赠洋商留为纪念。远赴中国的商旅,亦会特意委托画家将眼见广东沿岸繁盛的国际商贸往来实况纪录,带回欧美家乡以作见证。

中国外销画是专为西方市场而作的外销艺术品。这些画作已有数百年历史,于十八至十九世纪兴盛一时,留下了大量传世作品。在这百多年之间,中国与西方贸易日益频繁。随着香港高速发展,中国南方的经济突飞猛进,进一步促进中西往来。这批人文风景画让我们穿梭古今,欣赏香港开埠初期的渔村朴素风貌,并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广东港口的繁华盛况。

世界首富的肖像

本季雪月藏亚洲艺术珍品中,有一幅极具代表性的肖像画。画中的中国人富贵显荣,身穿石青宫服,目光平缓地望向观者。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之翼」展区现藏一幅尺寸较大的浩官全身像,构图与这幅画极为相似,作品由建筑师兼藏家W・格德尼・比蒂于1941年遗赠。

画中人应为浩官伍秉鉴(1769–1843年),或其第五子伍绍荣(1833-1856年)。浩官是广州十三行怡和行的行主的商名,而伍秉鉴则是广州十三行全体行商的总代表,为极少数获清廷特准向洋人售卖丝绸和瓷器的行商之一。直至1834年,他的个人财富估计高达2,600万美元,堪称嘉庆及道光年间的世界首富。有传1822年时发生了一场大火,多间广州公行难逃祝融之灾,地上熔化的白银浆足足长逾三公里。

浩官不仅擅于经商,为人也甚慷慨。据说,他会为遇上经济困难的外商提供协助,其投资甚至扩展到美国铁路兴建和一些新技术的发明。根据1842年《南京条约》,清廷须向英国赔款300万美元,浩官一人便承担了100万,获赐三品顶戴。浩官在商界人脉极广,与当时势力庞大的外商往来密切,包括广州英商会主席詹姆士・马地臣、怡和洋行创办人威廉・渣甸、美资旗昌洋行创办人塞缪尔・罗素,以及美商阿比埃尔・阿博特・劳。1843年浩官去世时,他的商界朋友们为了纪念他,将一艘商船以他的名字命名,又为他写悼念诗;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更为他造了一尊蜡像并展出多年。

钱纳利与林呱

画家的巧手让浩官的面容永远定格在肖像画中。中国画家庭呱(亦称林呱,本名关联昌,1809 –1870年)为浩官画过一幅水彩象牙肖像小画,现藏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不过,浩官的肖像画有更多出自乔治・钱纳利(1774–1852年)之手。

钱纳利的人生与他的作品一样多姿多彩。他在1774年出生于伦敦,是一位业余艺术家的儿子。17岁时,钱纳利已享负盛名,作品曾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展出。此后,他开始以油彩、蜡笔和铅笔绘画细密肖像画及小型全身像,后来更开始创作水彩画及风景画,直至1846年。1797年,钱纳利迁居都柏林,在当地建立家庭,但在1802年却抛下妻儿远赴印度。钱纳利在印度定居至1825年;为了躲避到加尔各答寻找他的债主和妻儿,他再次出走,远渡澳门。




此后,钱纳利在中国渡过余生,1852年与世长辞,成为第一位定居中国的英国画家。钱纳利性格活泼、机智幽默,与驻广东的英美商人十分熟络,他们也很欣赏钱纳利的肖像画。钱纳利的独特风格吸引了大批学生追随,他们纷纷绘画肖像,笔下画有华洋商贾和历史人物,因此,钱纳利可谓造就了当时的人物画风格。

市面上不乏据称为钱纳利创作的画作,但只有本作是唯一一幅肯定为钱纳利所作的浩官肖像,作品现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收藏。钱纳利的浩官肖像与另一幅茂官肖像均由W・H・奇切利・普洛登于1827年委托绘制。根据钱纳利在一幅草图上记下的缩写符号,这幅肖像画可追溯至1827年12月26日。

苏富比即将拍卖的浩官画像,出自钱纳利的得意门生,后来的竞争对手林呱。林呱潜心学习钱纳利的欧洲绘画风格和美学,是以钱纳利为中心的艺术家群体的中坚分子。他在钱纳利的指导下作画,掌握其创作风格和技巧后自立门户,成为著名中国外销画家,专为西方市场创作,也是第一位在西方举办展览的中国肖像画家。

1830年代,林呱在广州设立工作室,1845年将业务开拓至香港。世事难料,这位钱纳利的昔日学徒,后来竟逐渐夺走了老师的客源。在1836至1855年间,一位美国医疗传教士彼得・帕克(Peter Parker)委托林呱绘画一系列病患肖像,仔细记录一群准备接受手术的肿瘤及畸形病人的千姿百态,画面猎奇而不失神秘美感,令林呱一举成名。

精心虔集的亚洲艺术珍藏

除了珍贵不凡的中国外销画以外,「艺蕴传心:雪月藏亚洲艺术珍品」 另呈多件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玉雕,精品琳瑯。雪月(1934-2020年)是一位卓越的越南记者,而 Stephen Markbreiter(1921-2014年)则是知名的英国建筑师。夫妇二人于1970年创办《Arts of Asia》杂志,其发行量为所有亚洲艺术杂志之冠。两人毕生钟情东方文化艺术,以多年心血虔心集成中国艺术珍藏,为亚洲艺术收藏界的先驱。

STEPHEN MARKBREITER 及雪月( TUYET NGUYET)伉俪,《Arts of Asia》杂志创办人

中國藝術品

关于作者

More from Sotheby's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

arrow Created with Sketch.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