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茶文化源流久远,并早已融入华夏子民的生活中,古今百姓「开门七件事」当中就有茶。今年十二月,苏富比首献两场与饮茶相关的拍卖:「甘茗廻香 – 中国历代茶器的演变」及普洱茶专场「珍茶浅酌」,和大家一起细赏珍茗古器,回望这清香绵远的历史。
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众说纷纭,最广为人知的起源莫过于传说中神农氏尝百草,发现以水煮叶后服用可解毒。至于文献记载,则始于西汉时期辞赋家王褒所写的一则四川见闻〈僮约〉,是目前最早有关饮茶和买茶的纪录,此外司马相如和扬雄等西汉文学家都曾在著述中提及过茶。
历朝关于茶事只有零星记载,直至唐朝,茶文化才真正兴起。家喻户晓的「茶圣」陆羽生于盛唐开元年间,他著述的《茶经》是已知世上最早关于茶的专著,内容涵盖茶叶栽种采收、制茶工序、鉴茶、煮茶方式、茶具使用方法等,堪称集大成之作,对中国人的饮茶习惯影响深远。陆羽认为茶不仅有益身体,更可清心怡神,其时文人雅士皆好品茶,在煮茶和品茗的过程中暂得逍遥,因此茶又称「涤烦子」 。随着饮茶习惯盛行,而且禅寺僧人品茶风气更盛,品茶与修心养志遂成一体。唐末品茶名士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说:「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茶具亦随之演变得更精致妍秀。俗称「影青」的素雅青白瓷成为宋人喜用的主流,盛行于唐朝的白釉瓷则逐渐式微,而且被建窰黑釉瓷取代。建窰茶盏釉色多呈深棕或黑色,与茶汤对比鲜明,因此被视为是品茶的理想器皿。
茶文化在宋朝登峰造极,其时主要的备茶方式为点茶法,即是先将茶饼磨成细末,置于茶盌内,注入沸水,再加以击拂,形成细滑如乳的泡沫。每个步骤都一丝不苟,有如禅修,静心凝神,修身养性。点茶法东传至日本后,孕育出茶道精神,今时今日大行其道的抹茶也是起源于此。
及至元明两朝,泡茶成为备饮的主要方法。明朝中国人口增加,经济繁荣,茶文化发展更为鼎盛。
明太祖洪武帝下诏废止茶饼制作,纳贡只采散茶,一举扭转了唐代以降的煮茶文化。朱元璋认为泡在沸水中的散茶最能带出茶的品质及味道,因此明朝之后,用于泡茶的茶壶、茶盌和茶杯成为最重要的茶具。
正统四年(1440年),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著《茶谱》。全书分十六则,讲述制茶、品茶之道以及茶具鉴赏,简明扼要地涵盖了茶事的各个方面,下启中国茶文化的新篇章。
以散茶叶冲泡的方式在清朝继续演变,时至今日仍是中国最常见的备茶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