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文明开初,人类已懂得从大自然撷取美丽的事物来点缀身体。随着珍贵矿物的开采,我们身上的饰物从贝壳、石头和骨头,逐渐演变成如今工艺精致的华钻。然而无论潮流如何更迭,金器在亚洲文明里的地位始终举足轻重。虽然纹饰和物料在不同文化中各有含意,但是美丽、神圣等特质却是人类的共同追求,高贵的黄金自然也不例外。
香港苏富比精心策划的「烁金炼心 - 雪月藏古典金饰珠宝」网上拍卖将于7月21日至28日举行。雪月蒐集珠宝金饰逾四十载,每件藏品均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本次拍卖欣呈来自爪哇、高棉、缅甸、安南、西藏各地的古典金饰,华宝璀璨。
「审美标准虽为主观概念,但其呈现方式是一种社会集体的表现。」
美丽华饰
黄金彰显气魄,首饰的设计则能反映某个时期的审美观。在古代东南亚的文化认知里,无论人神、男女、帝后都会佩戴金饰。而金饰除了传达佩戴者自身的美丽和地位以外,还跟生育、情欲和创造力息息相关。
- Ω 形耳饰
- Mamuli 吊坠
- 飞天女神戒指
- 神圣金项链
-
Ω 形耳饰
-
Mamuli 吊坠灵猴纹 mamuli 金耳饰/吊坠,印尼群岛松巴岛东,十九世纪
Ω形金饰大部分都设计成耳环,不过在小巽他群岛的松巴岛上,岛民会用最大最繁丽的Ω形珠宝装饰衣裳,或作为吊坠。这个小岛上的Ω形金饰与众不同,外界通常以巽他语「mamuli」来称呼它们。本次拍卖包含此枚灵猴纹 mamuli 金耳饰/吊坠,以及鹦鹉纹和水牛纹 mamuli 金耳饰各一。
查看拍品 -
飞天女神戒指金嵌玛瑙飞天及摩羯纹戒指,高棉吴哥王朝,九世纪
随着吴哥文明愈趋繁荣,金饰亦变得愈加精美繁复,从当时寺庙里装饰华丽的飞天女神像即可见一斑。这枚精雕细琢的九世纪金戒指也是以小巧玲珑的躯壳承载厚重历史的典例。
查看拍品 -
神圣金项链
权贵象征
小小一块金饰也可以是东南亚各个古帝国盛衰起落的缩影,当中的细节甚至诉说著贸易、宗教交流及战伐带来的文化融合。随着印度教和佛教从次大陆传播开来,东南亚的金饰开始受到印度宗教信仰影响,最终演变出别具区域色彩的风格。
高棉帝国(吴哥王朝):九至十三世纪,吴哥王朝支配着现今中南半岛的绝大部分,经济贸易发达,国力鼎盛,珠宝工艺亦随之发展蓬勃。寺庙里的神像都穿金戴银,浑身缀满宝石。就连舍弃荣华富贵走上佛道的释迦牟尼,其造像都是华彩加身,金光灿然。黄金宝石佛像的概念源自九至十世纪的东印度地区,高棉帝皇将之纳为己用,意在强调天赐皇权。
真腊国:真腊国(即高棉帝国前身)在公元一至八世纪末最为兴盛,珠宝以纹样华丽花巧著称。考古出土的文物有黄金及琉璃珠、戒指、吊坠、手链等,后期发展成熟的款式尤其精美。八世纪后期,爪哇入侵真腊国境,因此后人可在当时的珠宝风格中觅得印尼文化的蛛丝马迹。
爪哇:爪哇是印尼其中一个面积广阔的岛屿,它坐落于印尼、印度与东南亚海路贸易的中心,并得益于此,成为区内最早成形的印度教及佛教多文化帝国。古爪哇国的皇族与黄金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身份最尊贵的皇族成员会在宗教祭祀等特殊仪式上佩戴金饰,而且无论是头冠、臂环,还是胸饰、腰带,其式样都跟随神像上的金饰打造。
- 海兽摩伽罗
- 高棉昔日华辉
- 文化大熔炉
- 爪哇印度教
- 古国余晖
- 峇里印度教
-
海兽摩伽罗
-
高棉昔日华辉金嵌水晶戒指,高棉,八至十一世纪
元朝周达观在1296年出使真腊(即高棉帝国),回国后著成《真腊风土记》,叙述当地的人文风俗及山川物产。其中一段记载道,「寻常妇女,椎髻之外,别无钗梳头面之饰。但臂中带金镯,指中带金指环。且陈家兰及内中诸宫人皆用之」。
查看拍品 -
文化大熔炉金嵌宝迦楼罗形戒指,应为高棉吴哥王朝或印尼爪哇,九世纪
这枚戒指可谓东南亚文化融合的结晶。戒环带爪哇风格,但工艺应为高棉。金翅鸟迦楼罗与骑在祂背上的女神来自印度神话,女神可能是吉祥天女或其化身悉多。
查看拍品 -
爪哇印度教圣牛南迪莲纹金戒指,印尼爪哇,十至十五世纪
南迪一般被认为是一头雄性神牛,祂是印度主神之一湿婆的护法和坐骑。印度教和佛教在爪哇广泛传播,并于七世纪成为主流信仰。直至八世纪,夏连特拉王国治下的中爪哇地区主要信奉印度教。
查看拍品 -
古国余晖
-
峇里印度教鎏金银嵌宝格里斯剑柄,印尼峇里,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
峇里距离爪哇东部只有两英里,岛上丰富的传统以当地信仰为基础,糅合外来的印度教和佛教元素。格里斯剑深受峇里人崇敬,被认为具神明力量,一般用作护身符或宗教庆典饰物。
查看拍品
印度:东南亚金饰深受印度及次大陆民俗信仰影响。当地的帝皇强调君权神授,所以帝皇即天子,而且像从头到脚覆满金箔和宝石的神像一样浑身珠光宝气,好比下凡的维护之神毗湿奴或毁灭及转化之神湿婆,皇后则有如湿婆的妻子雪山神女。统治者佩戴金饰,意在彰显自己手握神圣大权,因此,黄金在巩固宗教地位及维系社会阶级方面至关重要。
灵性内涵
珠宝之美洁净无垢,可用于供奉神明或装潢寺庙,因而贵金属和宝石常与神界、神性密不可分。
- 高棉吴哥王朝
金嵌红宝及蓝宝四角星形戒指,高棉吴哥王朝,九至十三世纪
流传至今的高棉帝国金饰少之又少,因为在高棉风俗里,先人遗体会连同陪葬饰品一起火化。镶宝石的金戒指通常在寺庙范围内发现,极可能是用于供奉的金器。从精美程度判断,这枚戒指应是宫廷之物。
- 北印度斋浦尔
金嵌钻石及红宝摩羯首手镯 内饰珐瑯彩穿花孔雀纹,北印度斋浦尔,十九世纪
印度教寺庙里为神明献舞的女子被称为「神的仆役」(devadasi),她们会盛装打扮,借此洁净己身。这种同时妆点神像和舞者的习俗慢慢影响到女子出嫁所戴的珠宝,新娘披金戴银,象征身体圣洁。这只手镯巧饰一对吻部相接的摩羯首,寓意婚姻结合和生命循环不息。
- 印尼峇里
金嵌宝花鸟纹戒指,印尼峇里,十九至二十世纪初
本品可谓峇里金饰的至臻典范。戒指两旁饰小鸟,鸟喙巧作二爪将主石固定,这种爪镶方式可追溯到十五世纪印尼东爪哇的满者伯夷国。峇里金匠擅长将黄金制成细珠,再将细小的黄金颗粒焊接在戒指表面,然后用金片包镶主石。
- 东爪哇
- 占城(今越南)
- 西藏
- 印尼群岛
- 北印度斋浦尔
金嵌钻石、红宝及祖母绿鸟形戒指 背饰珐瑯彩鸟纹,北印度斋浦尔,十九世纪
戒指正面的鸟形镶钻石、红宝石及祖母绿,背面则以珐瑯彩绘孔雀图案,非常罕见。在印度文化里,这枚戒指是连接现实与灵性境界的桥梁,超凡脱俗。
- 泰北
- 菲律宾莱特岛
丧葬礼器
「黄金在昔日预示新生,而今则用于引渡离魂。」
黄金的化学属性稳定,制成的器物可长久保存。在东南亚文化中,手镯、珠链、面具等祭祀器物常以黄金打造,即使是以其他物料制成的首饰也大多覆以金箔,希望借此作为媒介接通来世。丧葬仪式上常见金器,以增强与亡灵的沟通,祈求神明或祖宗庇护。
马来-波利尼西亚族人的祖先在大约五千年前定居菲律宾群岛,随后扩散至印尼及马来西亚,为死者打造金面具是该族人的传统风俗。越南南部Giong Lon地区曾出土过三个公元前100年至公元100年的金面具,工艺风格不尽相同,但是三者极有可能肇始同源。经科学鉴定,东南亚地区最古老的黄金来自峇里,乃公元前100年至公元100年间的丧葬礼器,当时的礼器常见金锥、金珠、金饼、叶形眼盖及嘴盖、琉璃珠及贝壳。曾有一枚金戒指在属于该时期的墓地遗迹外被发现,由于当时指环在东南亚地区并不常见,故此推断金戒指可能来自距今1800年前的印度。
围绕亚洲古国金饰的谜团重重,某些金器的用途早已遗失在历史的夹缝中,不过本次「烁金炼心 - 雪月藏古典金饰珠宝」网上拍卖依然罗列上百件古典金饰,让今人透过岁月摩挲后的润泽质感,想像多元交织的东南亚古代社会及宗教文化,追忆那业已湮没,但余韵犹存的雍容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