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箱画派

关于垃圾箱画派

罗伯特・亨利,《纽约的雪》,1902年作,华盛顿特区美国国家美术馆 Henri, Robert

何谓垃圾箱画派?

垃圾箱画派主要人物之一罗伯特・亨利(Robert Henri)说:「在美国,艺术创作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让美国人民学会如何在自己的时代和国土上表达自我。」 垃圾箱画派艺术家以17世纪到19世纪的欧洲现实主义手法,描绘1900年代纽约的移民和工人阶级生活,将这个艺术流派与印象派、学院派和其他主导视觉艺术的「优雅传统」流派区分开来。

垃圾箱画派的特色

垃圾箱画派的作品以深沉的色调和粗犷的笔触,强而有力地展现了现代城市生活的压迫感和活力,《码头上的工人》、《华盛顿广场上的美籍意裔人庆典》、《麦所利酒吧》、《屠夫的运货马车》和《摔跤手》均为该流派的代表作。

乔治・贝洛斯 (George Bellows),《码头上的工人》,1912年作

垃圾箱画派和八人派

1908年,罗伯特・亨利在纽约马克白画廊举办了一场名为「八人」(The Eight)的展览,这次展览首次正式向公众展现这种崭新的绘画风格,影响深远。除罗伯特・亨利外,参与展览的还有另外四位垃圾箱画派创始人:生于加拿大的莫里斯・普伦德加斯特(Maurice Prendergast) 和恩内斯・劳森(Ernest Lawson),以及与亨利同为纽约人的亚瑟・鲍温・戴维斯(Arthur Bowen Davies)。同场另外三位艺术家的风格则更具诗意,与亨利等四人的风格稍有不同。

威廉・詹姆斯・格拉肯斯,《巴黎的帆船》,约1895年作,2010年以92,500美元成交。

这次展览旨在向纽约国家设计学院保守的展览政策提出抗议,亦是为了提倡艺术应更多元化,追求更远大的理想,赶上时代的脚步。展览在纽约闭幕后,约翰・斯隆(John Sloan) 又安排在美国多座城市巡回展出。观众意见两极,部分认为这些作品大胆而充满活力,部分则认为它们草率马虎而阴郁。所幸的是,参观展览的人数众多,都市现实主义亦从此成为了美国艺术的主流。

艾佛雷特・希恩(EVERETT SHINN),《巴士底日,7月14日,巴黎》,1930年作,成交价为56,250美元。

垃圾箱画派的影响

在举办纽约军械库艺术博览会(1913年)的前十年,垃圾箱画派代表了美国最前卫的艺术潮流。在1913年过后,纽约观众接触到马塞尔・杜尚具立体及未来主义风格的《下楼的裸女》和其他视觉冲击更大的创新作品后,垃圾箱画派中常见的场景开始略显沉闷。然而,一众年轻艺术家却受到垃圾箱画派的启发,继续致力描绘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雷金纳德・马什(Reginald Marsh)、多丽丝・李(Doris Lee)、拉斐尔・索耶(Raphael Soyer)、本・沙恩(Ben Shahn) 和霍勒斯・皮平(Horace Pippin)等美国画家在华尔街大股灾后的几年,继承了这一创作流派的衣钵,而迪亚哥・里维拉(Diego Rivera)、戴维・阿尔法罗・西凯洛斯(David Alfaro Siqueiros) 和何塞・克莱门特・奥罗斯科(José Clemente Orozc) 则引领了墨西哥壁画运动。社会现实主义至今仍是美国艺术中充满活力的分支,其代表人物包括理查・卢尔(Richard Lewer)、胡安尼托・托雷斯(Juanito Torres) 和麦克・阿莱维茨(Mike Alewitz)。

垃圾箱画派领军人物的作品目前收藏在多间机构内,包括布鲁克林博物馆、底特律艺术学院和波士顿美术馆。

收起
展开

垃圾箱画派简史

  • 1886
    罗伯特・亨利开始在宾夕法尼亚州美术学院就读。

    (左)罗伯特・亨利,1897年所摄
  • 1892
    亨利开始指导格拉肯斯、乔治・班哲明・卢克斯(George Benjamin Luks)、希恩和斯隆;他们自称「木炭俱乐部」(The Charcoal Club),在费城举办聚会,一起绘画人像画并热切讨论美国诗人爱默生和惠特曼的作品。

    (左)垃圾箱画派艺术家和友人在约翰・斯隆位于费城的工作室,1898年所摄
  • 1904
    垃圾箱画派艺术家全数移居纽约后,在国家艺术俱乐部举办群展。

    (左)乔治・班哲明・卢克斯,《布朗克斯的沙坑》,1906年作
  • 1905
    格拉肯斯的著名作品《冬季的中央公园》描绘了纽约一隅,展示了他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天赋。

    (左)威廉・格拉肯斯,《冬季的中央公园》,1905年作
  • 1908
    合称为「八人派」的五位垃圾箱画派创始人和其他三位艺术家举办展览,此后将在美国的几个城市举办巡回展览。

    (左)乔治・贝洛斯,《宾夕法尼亚车站破土动工》,1907-08年作
  • 1909
    贝洛斯在《同队竞技》中描绘了一场精彩的拳击比赛

    (左)乔治・贝洛斯,《同队竞技》,1909年作
  • 1912
    斯隆成为《人民群众》杂志(The Masses)的艺术编辑,这是一本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和文化批判的月刊,以创新破格的插图见称。

    (左)约翰・斯隆为《人民群众》1914年6月刊所绘的封面,描绘了勒德洛大屠杀。
  • 1913
    垃圾箱画派艺术家与杜尚、毕加索和马蒂斯等欧洲现代主义艺术家共同出席纽约军械库艺术博览会。

    (左)军械库艺术博览会海报
  • 1916
    在《纽约太阳报》的一篇评论中,漫画家阿尔特・杨(Art Young)的作品被批评为「垃圾箱艺术」(ash can art),这是「垃圾箱画派」一词的来源。

    (左)阿尔特・杨,约1914年所摄
  • 1925
    卢卡斯的《碎炭男孩》充满艺术家对宾夕法尼亚州煤矿家庭的早期记忆,展现前卫抽象主义崛起后,社会现实主义图像的影响力仍然持久深远。

    (左)乔治・卢克斯,《碎炭男孩》,1925年作,2011年在苏富比以170,500美元成交
  • 1934
    1934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一场展览使用了「垃圾箱画派」一词,是这个原为贬义的用词首次用于展览之上。

    (左)亚瑟・鲍温・戴维斯,《极乐园》,1928年作
  • 1953
    最长寿的「垃圾箱画派」艺术家艾佛雷特・希恩在纽约去世,享年76岁。

    (左)艾佛雷特・希恩,《舞台上的女孩》,1906年作

艺术家

垃圾箱画派的代表人物

垃圾箱画派的创始人是罗伯特・亨利、威廉・格拉肯斯、乔治・卢克斯、埃弗雷特・希恩和约翰・斯隆,他们曾一同在费城学习和工作,并在1896年至1904年间陆续移居纽约。第二代垃圾箱画派的艺术家大多为亨利的学生,包括乔治・贝洛斯、杰罗姆・迈尔斯(Jerome Myers)和基佛特・比尔(Gifford Beal)。艺术家爱德华・霍普,以及摄影师雅各・里斯(Jacob Riis)和刘易斯・海恩(Lewis Hine) 有时亦会获划分至这一派别。

相关拍品

申請估值

申請估值

想知道您的物品是否适合在苏富比上拍?

上传物品的资料和照片,即可申请网上估值。

申请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