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 2024年9月14日至25日 • 香港

年九月,苏富比中国书画部隆重推出张大千泼墨巨制〈巨荷〉六连屏,此作可视为画家进军国际画坛的宣言。画家写于一九六〇年,取珍藏乾隆内库纸六张、明末清初之吴天章墨,并为其专门兴建大画室,不惜工本制成,高逾三米,宽八米,属画家传世尺幅最大之作。画中翠荷漫湖接天,随风招展,见澎湃、飘荡之动势,彰显其笔下豪迈奔放的气魄。

一九六一年中,本幅首展于巴黎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巨荷 ─ 张大千笔下巨制〉,大获成功,震撼西方艺坛,大千经此更自谓「成名世界」。展览邀约遂纷至沓来,同年年底参加巴西圣保罗「双年艺展」、一九六三年复亮相于纽约赫希尔艾德勒画廊举办之首场美国个展,再创佳绩,由美国读者文摘社购藏。一九八二年,于纽约苏富比释出,转入「补拙斋」收藏,未再示人,历经欧洲、南北美洲巡展,至今六十载,〈巨荷〉今首度亮相亚洲。

展览详情

2024年9月14日至9月25日
周一至周六|上午11时至晚上7时
周日及公众假期|上午11时至晚上6时

香港苏富比旗舰艺廊
中环干诺道中8号遮打大厦

张大千 〈巨荷〉六连屏 

设色泼墨纸本 立轴 一九六○年作
358 x 793.4 公分 141 x 312 ½ 吋

款识:
蜀人张大千笔。
庚子十一月三巴摩诘山中用乾隆内库纸、吴天章墨写此屏风六幅。

钤印:「张爰」、「大千居士」、「己亥己巳戊寅辛酉」、「大风堂」。

展览:

  • 巴黎,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巨荷 ─ 张大千笔下巨制〉,一九六一年五月十七至六月十九日
  • 巴西,圣保罗近代艺术馆,〈第六届「双年艺展」〉,一九六一年九至十二月
  • 纽约,赫希尔艾德勒画廊,〈张大千画展〉,一九六三年十月二十二至十一月二日

著录:

  • 〈巨荷 ─ 张大千笔下巨制〉(巴黎,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一九六一年五月),展览编号2
  • 〈第六届「双年艺展」〉(巴西,圣保罗近代艺术馆,一九六一年),张大千展览编号1
  • 〈张大千画展〉(纽约,赫希尔艾德勒画廊,一九六三年十月),展品目录编号 42
  • 〈张大千的世界〉,谢家孝着(台北,征信新闻报,一九六八年五月初版),插图二
  • 〈从古典到现代 — 张大千的艺术1950-1983〉(台北,羲之堂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二○一九年九月),页40

来源:

  • 〈读者文摘〉社旧藏
  • 纽约苏富比,中国工艺品及书画拍卖,一九八二年六月,图录封面,编号133
  • 「补拙斋」收藏


〈巨荷〉相关大事记

一九五六年四月,张大千在日本举行〈张大千临模敦煌石窟壁画展〉,展出近四十件作品,呈现远赴敦煌研习数载之累累成果,参观人潮如织,广获好评。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Musée Cernuschi)馆长瓦迪姆‧叶理绥(Vadime Elisseeff)此时正游历东京,观展后深受打动,在现场亲邀画家赴巴黎举办个展。

张大千与毕加索

翌月,大千首次踏足欧洲,筹办首个欧洲展览。在叶理绥悉心安排下在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展出敦煌壁画摹本及「大风堂」藏古画,又在巴黎近代美术馆展出大千近作逾六十帧,同一时间为欧洲观众展现画家变化多端之笔墨风格,传媒争相报导,哄动西方艺术界。

此趟欧游,画家收获丰硕,壮游当地名胜古迹,饱览西方各流派艺术精粹,更与毕加索会面,互换作品志念,蔚为国际艺坛佳话。

一九五九年秋,叶理绥与大千巴黎重晤,欣闻画家此际正致力探索创作风格之变,从工笔细写转研抽象泼墨,遂力邀他再赴法京,举办大型泼墨画展。

画家雄心勃勃,欲藉此机会,寻求突破,进军西方艺坛,遂不惜工本,创作巨幅泼墨荷花通景屏。整个过程,特委托摄影记者、好友王之一,一一拍摄记录,以编入翌年法国〈巨荷特展〉图录。王氏日后于〈我的朋友张大千〉书中〈画巨荷建大屋〉一章,细述亲睹大千绘此六屏巨荷之筹备及经过:



大千先生常说 :「我饭桌大,画桌大,画室还不够大。」现在为了想要画一幅〈巨荷图〉,目前的画室施展不开,想要另造一间大画室。大千先生是说做到就做,只要想到的事,立刻就要动工,他恨不得一晚上就能造起一幢画室。对于动工建造需要花多少钱?银行存款够不够?这些「小」问题,他从不考虑。

张大千为画〈巨荷〉,在八德园中兴建大画室(王之一摄)

大千先生一面督工建造大画室,早晚必到新开辟的荷花塘边徘徊几个钟头。有时坐在塘边深思;画荷花虽然是大千先生的拿手,可是这次他却特别下功夫观察。 

画家创作时,众人随侍在侧磨墨调色(王之一摄)

大画楼造好,二十米长、十米宽,远看像间大仓库,近看有点像宫殿屋脊,楼上下两层,楼下两旁是睡房,最后一间是黄敏的裱画室;楼上除了几间储藏室以外,就是一大统间画室,全部铺上地毯,右手的尽头放着一张大画桌,画室内没有任何装饰,空空荡荡像一个小运动场,小孩子们在上面追逐、打滚,玩得好开心。大千先生将大楼布置好了以后,就要家中所有的人来帮忙将磨好的墨汁倒在一个大盆里,又将纸张从储藏室中取出来铺在地毯上,开始计划他的巨幅荷花,又经过很长的深思熟虑。

画家泼墨后斟酌下笔收拾(王之一摄) © Courtesy Musée Cernuschi, Archives, CER-PH.EXPO1960-1961
泼墨后细意收拾(王之一摄)© Courtesy Musée Cernuschi, Archives, CER-PH.EXPO1960-1961

一天下午,大千先生卷起短衫的衣袖,将磨好的墨汁,一碗一碗的倒在纸上,看来十分可怕,我在旁看得提心吊胆,无法想象如何处理,墨泼完以后,将画室门锁上,不许任何人入内走动,让它自然风干,这些工作也不过半个多钟头,大千先生即下楼捧了一个盖碗茶杯独自饮起茶来了,他不讲话,闭目深思,看得出心思很沉重,原来他在计划如何处理他刚才泼下的那些墨团团。平常爱摆龙门阵的大千先生,现在突然地安静下来,他的心情沉重,面部的表情也严肃,平日和蔼和亲,今天就有显著地不同。他自从目疾以后,画风大变,以前的工笔绘画当然不能再画,现在的大气磅礡的画,不仅只用眼力,而是用心眼来画。这次的大画的事先准备工作腹稿早就打好。翌日清早,画室打开,一块一块的墨团团、宣纸,也都绉在一起,真不知道如何处理,大千先生不慌不忙的将每张宣纸整理以后,又将早就准备的石青也一碗一碗的泼上去,门又关了一天;这样一连几天,仍旧看不出什么眉目,只看见新地毯上东一块墨渍,西一堆颜料水渍,大千先生毫不在意这些,只顾在那些宣纸上比画。数日后,张夫人和葆萝将墨团团的宣纸一张一张抬到画桌上,大千先生又用毛笔将每个墨团团连接起来,又加上荷花一朵一朵点缀上去,又将六张宣纸拼在一起,果然是一幅构图完整的巨荷图。

大千聚精会神下笔于铺在画桌的乾隆纸上(王之一摄)© Courtesy Musée Cernuschi, Archives, CER-PH.EXPO1960-1961

巨荷图完成了,大家松了一口气。张夫人说:「下次再画这样的大画,最好能订做一架磨墨的机器吧!看起你一碗一碗的倒下去,一点也不心痛,那里知道磨墨人的辛苦,磨得两手发酸,心里发毛,这个罪也真不好受。」

大千先生笑着说:「其实,墨汁在中国、日本都有制造,只是不放心他们用的是些什么化学原料,因为有些用墨汁的画经过裱画过程就容易晕开,破坏画面,那不是全功尽弃了吗?所以委曲你们辛苦点吧!」

画毕,六纸并连合观 (王之一摄)

巨荷图完成后,大千先生又恢复往日的神情,继续摆龙门阵。我从旁观察他老人家,体重至少减轻五公斤,胡子也白了不少。不过,他愉快的心情,补偿了这些天的辛苦。作画的过程,我都一一摄入镜头,日后也带到法国去,举行稀世罕见的一幅画展览;印制目录时,也将作画的过程的照片刊入。 

事后,大千先生说:「你照的这些照片在巴黎深得名画家常玉的赞许;他是最早留学法国的西画家,有中国马蒂斯的称号,他的资格比赵无极要老的多了,只是脾气时别古怪;这次编印巨荷图的目录,完全由他设计。他特别称赞你的照片每张都把握住绘画过程的精神,所以才将全部编入目录内;常玉难得赞掦别人的作品,你要引以为荣。」


大千创作本幅时选材讲究,不惜重金,取「乾隆内库纸、吴天章墨」写成。吴天章,安徽休宁人,明末清初制墨名工,与曹素功、吴守默并称,制墨种类多且精,尤擅制集锦墨。大千用其墨所写,必属经心佳构,且每于题跋点明。在台湾〈征信新闻报〉记者谢家孝一九六八年所撰〈张大千的世界〉即有相关叙述:



「和纸一样,墨也要越陈越好,因为古人做的墨,捣烟极细,下胶轻重合适。可是近人制墨,不但未求改造,反而粗制滥造了,不仅下胶又重又浊,并且用洋烟,甚至于等而下之,有用烟囱烟的了,怎么能用来画画呢?」

「据说,大千先生画的那六巨幅墨荷,就用的是明墨一碇。那碇明墨就值一百五十美金,六千台币的一碇墨,也就在那一幅墨荷用光。」

「墨对画的表现,纸对墨的承受,这两者对画的关系都很重要。如果所用的墨不好,所用的纸你不了解纸的特性,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得心应手,绘出来的画也必然逊色。」

 「我们都喜欢用旧纸,并不是纸放旧了就好画,实在是古人做事不肯偷工减料,本质好就好用。」

「若求好墨,要光绪十五年前所制的,乾隆御制的更好,因为宫中多有明墨,因风碎裂,加胶重新制造,所以又黑又光亮,用这样的墨画画,真可以墨分五色,光彩夺目。」


一九六一年,巴黎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巨荷 ─ 张大千笔下巨制〉展览图录及海报

画毕,未及装裱,仅贴背纸,大千便匆匆携赴巴黎展览,惟临近开展,却要求延期。当中原委,当时留学巴黎的女画家林蔼在〈大成〉杂志第一百八十五期〈张大千在巴黎〉专文中曾披露:



一天,大千先生打电话来叫我载他去巴黎的仙奴诗博物馆(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Musée Cernuschi)他说:「林小姐,请妳来帮帮忙,把这些画熨平,过几日就要开展览会了。」我与心一就在博物院一个偏室里,用熨斗去熨那些大画,原来张先生画了六张大水墨荷花,用的是乾隆纸,仙奴诗博物院要他展览,但未经装裱的画,是有许多皱纹的,用熨斗熨也熨不平伏。我说张先生,为什么不裱好了再展览呢?他说没有人会裱这样大的画,只有拿到日本东京才有人裱,同时在短期内也不可能裱好的。我说张先生,这样一张伟大的作品,不装裱而钉在墙上展览,对它的美感未免大打折扣,也恐怕会给外国人窃笑,怎么中国的画家这么寒酸呀!当时张先生不作声,我们仍然用熨斗在熨,不久,他命我们停止工作,竟从善如流,决定拿去东京装裱。听说东京某裱画店,因为地方不够大,特地造了一座房子来裱这六幅大墨荷呢。过了年他再来巴黎时,这六幅大水墨荷花,在仙奴诗博物院展出,哄动一时。


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巨荷 ─ 张大千笔下巨制〉展览现场,本幅悬于展场中央。一九四五年作〈墨荷〉四联屏同场展出。

同年五月,大千再次回到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巨荷〉通景六屏隆重登场。同场亦展出一九四五年作〈墨荷〉四联屏 (现藏台北历史博物馆)。馆长叶理绥于展览序言云:



张大千希望超越他一九四五年的作品(〈墨荷〉四联屏),于一九六一年创作了一件更巨型的作品,转而强调神韵及笔墨的抽象表现。……完成的作品为六屏,覆盖了8米宽,3.6米高的面积。这件作品的特殊性在于它的主题。实际上,它不是于眼前展开的广阔风景,而是一塘荷花。荷花象征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是画家最钟爱的植物,只有细致入微地了解才可以创作出如此瑰奇的形象。

将这件巨制与一九四五年的〈墨荷〉并置同观颇为有趣,二者的比对可以帮助我们厘清画家十五年来的艺术历程:色彩的简化及更为大胆的构图,再也无法被题字平衡,因为画面本身张力十足。这两件作品的对比也向我们揭示了长久以来中国人对待绘画的传统,将它视为鲜活且变化的事物……因为画家在完成作品的当下尽量避免修饰,但他仍会为自己保留在数年后修饰的权利。同样地,张大千于一九六一年重写了他一九四五年的作品,带来新的气象。尽管这种重写和对比,显示出两件作品创作技法显著不同,后来者较少突出色彩,而在线条表现方面则更坚实。


时装模特儿在展品前留影,刊于一九六一年法国Vogue杂志

是次展览大获成功,〈巨荷〉震撼了西方观众,挣脱了中国画的固有形象。在时尚之都巴黎,这场展览还牵引中国艺术与世界潮流结合,模特儿身穿时装,在画前摆姿拍照,刊载于潮流杂志〈时尚〉。张大千亦形容经此展览,自己「成名世界」!

一九六一年六月十二日,大千致三哥张丽诚信札即提及是次展览:

「弟此次在巴黎博物馆展览,颇得好评,可惜目录不能与哥嫂寄回。哥嫂见了,一定是欢喜,你的小兄弟成名世界了。」

巴西圣保罗近代艺术馆第六届「双年艺展」现场

大千原意携〈巨荷〉至欧洲各国巡展,再返亚洲亮相。惟巴黎展览盛况远播国际艺坛,巴西圣保罗近代艺术馆慕名遂邀画家携〈巨荷〉参加当地「双年艺展」。巴西展览经过,王之一书中亦有提及:



一幅画展览轰动了欧陆,也传遍了世界各地的艺术界及美术馆。巴西圣保罗近代艺术馆举办第二届(作者笔误,应为第六届)「双年艺展」时,特别邀请大千先生荣誉展出,当时,〈巨荷图〉仍在巴黎隆重展出,原来要在欧洲各地巡回展览,只得提前自巴黎空运来圣保罗。……

大千先生接受了邀请,〈巨荷图〉已空运到达,打开装箱,展开一看,如此大幅六条通屏,每条宽两米、长三米,拼起来就有三米高十二米宽(笔者误,应为三米半高八米宽)。展览会场没有这么大的地方可以挂,馆长立即下令在三楼扶梯前正面,漏夜建立一座大招壁,才将〈巨荷图〉展出,当然,也是全会场中最大的一幅作品,吸引了很多观众,此后,中国的绘画艺术才在巴西受到重视。展览闭幕后,巨荷又被空运去纽约。


左:一九六三年十月纽约赫希尔艾德勒画廊〈张大千画展〉图录。右:〈纽约时报〉对该画展之报导

巴西展毕,美国纽约赫希尔艾德勒画廊 (Hirschl & Adler Gallery) 亦洽邀办展,开拓北美市场。一九六三年,〈巨荷〉领衔大千首场美国个展,再创佳绩,展品悉数售罄,画廊更要求延长展期。大千在纽约致函好友张目寒信札中,即谓:

「寒弟:画展盛极一时,为纽约从来所未有,画廊请求展期二周,亦从来所未有者,弟当大慰也。」

本幅由美国读者文摘社收藏,据谢家孝〈张大千的世界〉载,以十四万美金购入。

据谢家孝〈张大千的世界〉载,〈巨荷〉由美国「读者文摘社」以十四万美金购入

大千好友、资深新闻工作者黄天才在〈张大千的后半生〉一书中,忆述画家对此事之感悟:


大千知道画作全部卖光,心里很高兴,这表示美国人已懂得欣赏中国传统水墨画了;只是,对〈巨荷图〉也被私人藏家买去一事,心中觉得有点「可惜」。这幅巨构,他用了六大张乾隆纸,一锭明朝墨,还特别造了一间大画室,费了他很大很大的心思力气才完成的,他原准备在欧洲各国巡回展出后,再拿到南、北美州各国展览,然后再带回亚洲,在日本、香港、台湾等处展出。不料,只在巴黎、圣保罗、纽约三地露面就被收藏家买去了,心中难免有点怅然若失之感。......

大千接着向我解释,说他画〈巨荷图〉,目的并不在卖钱,主要是想在海外多向外国人介绍中国传统水墨画;画这么大一幅画,是要引起西方人注意及重视。〈巨荷图〉已经在欧洲、南、北美洲展览过,都很轰动,得到好评,他很高兴;在纽约展出,原不在他的预计之中,艾德勒邀展,居然展品全部卖出,〈巨荷图〉还卖了这么高的价钱,而且买画的是美国文化界的重要人物,这些都是画廊的「本事」,画廊的「功劳」,中国传统水墨在西方艺坛算是扬眉吐气了……


一九八二年六月,纽约苏富比中国工艺品及书画拍卖,本幅编号133,并刊于图录封面

一九八二年,本幅在美国纽约苏富比释出,转入「补拙斋」收藏,一直留在西方,未再示人。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

申请估值

申请估值

想知道您的物品是否适合在苏富比上拍?

上传物品的资料和照片,即可申请网上估值。

申請估值
arrow Created with Sketch.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