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代:东南亚重要私人美术馆珍藏

跨世代:东南亚重要私人美术馆珍藏

艺术反映人类共有的审美观念,展现各地文化风采,是不同世代与社群之间的沟通钥匙。承接「跨世代・东南亚重要私人美术馆珍藏」在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创出的亮眼佳绩,我们将呈献这位藏家的另一批艺术珍藏。

在东南亚,由藏家创立的私人博物馆的出现,为本来缺乏政府支助和教育基建的地方艺术,提供了一个能够面向公众、提升知名度的机会。为了推广区内的优秀艺术作品,一位藏家凭借超卓远见及过人眼光,将当地深具历史价值的现当代艺术珍品什袭而藏,锐意创造一个不只具有展示功能,更能让观众持续与艺术交流互动、可以重复体验并持续更新的博物空间,让公众得以一睹这批佳作之美。

由此而生的「跨世代・东南亚重要私人美术馆珍藏」一如其名,反映藏家对艺术孜孜不倦的热爱:他跨越世代之隔,将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古典大师和年轻当代艺术家连结起来的决心。此项目以促进跨世代思想交流为宗旨,望为当地艺坛建立强烈的文化认同,并在艺术及小区之间筑起沟通的桥梁。

在当代艺术方面,本收藏的领衔拍品为印度尼西亚BMW委托创作的艾可・努谷厚2009年杰作《快乐昂贵》。此作呈现一片由蓝色、黑色和白色构成的水底奇景,画中可见一只只外型怪异的半人生物,体现努谷厚多年来的创作特色。本作的标题「Seneg Kuwi Larang Regane」为爪哇谚语,意即「金钱无法买到快乐」,在人人均被灌输要以物质财富获得满足感的现代社会中,这句话尤具意义,发人深省。艾可・努谷厚常在作品中刻画都市生活的澎湃活力,此作影射了印度近代史上的两个重要年份——苏哈托下台、展开社会改革的1998 年,以及峇里岛发生致命恐怖炸弹袭击的2002年。

麦拉蒂・苏若道默于德国汉堡美术学院就读,师从古川杏和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在学时刻苦习艺。2001至2002年,麦拉蒂于母校开设研究生课程。过往20年来,麦拉蒂曾于多场重要国际展览及艺术节上表演,包括「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2018年)、「日惹双年展—赤道系列1」(2011年)、「新加坡双年展」(2015年)及「曼谷艺术双年展」(2020年)。2020至2021年,麦拉蒂于雅加达努桑塔拉现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历来规模最大的个展——「为何让小鸡跑步?」(Why Let the Chicken Run?),声誉鹊起。

艾林・迪维哈坦托常以树脂为绘画媒材。他喜爱将工业物料与抽象图案互相并置,以独特色彩强调媒材的人造质感。此作品系列以人体X光扫描的影像为灵感,风格别树一帜。艾林・迪维哈坦托・苏纳里奥是印度尼西亚改革开放后崛起的知名年轻艺坛新秀,其作品挑战绘画的概念本质,在现今当代艺术的领域中为绘画创作寻找新定位。

克里丝汀・艾珠在万隆出生,现驻当地工作,是如今最备受追捧的当代女性艺术家之一。艾珠的创作媒材十分广泛,兼及摄影、绘画及装置艺术,《流质再度与我说话...》正是当中典例。画中的三名人物形如人偶,探讨戏剧、宗教与人际关系等主题。此作可被解读为创作过程的不同阶段,与其风格大致抽象、偶尔可见人类肢体或自然风景参杂其中的画作互相呼应,体现艾珠作品的情感内蕴及充满活力的创作主题。

丁丁・乌利亚的影像装置作品《我们不注意花朵,雅加达》取名自安托万・德・圣・修伯里知名著作《小王子》中的一句名言。故事中,一位地理学家对小王子说,地理学家不会将一朵花录入地图,因为它的生命转瞬即逝,与地球不同。在本作中,乌利亚以八条有声录像建构复杂对话,以探讨移民主题,将政治疆界的变幻无常与人类对维持地域完整的希冀互为对比,表达艺术家的所思所感。在影片开初,地上可见一个五彩缤纷的花卉植物装置,以及一张世界地图。观众可随意更改花卉的位置,塑造世界地图的不同部分,参与互动体验。观众的一举一动,均在录像中如实反映。

菲比・贝比罗斯(Febie Babyrose)、赫伯特・汉斯(Herbert Hans)及路迪・哈图瑁拉(Ruddy Hatumena)于2006年共同创立艺术组合特罗拉马(Tromarama),他们的作品探讨数码世代的超现实这个概念,探索虚拟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连系。特罗拉马被公认为印度尼西亚最具潜力的新兴艺术家团体之一,他们的作品曾于世界各地展出。影像作品「The Lost One」把玩日常对象的概念,从中寻找那能够解答生命有何意义的「遗失之物」。

作为一位备受赞誉的诗人及散文作家,乌戈・乌托罗是一位扎根于文学的艺术家。乌托罗部分的视觉语汇由文字经成,而本作是他一系列与文字相关的创作当中的典范,提醒观众艺术亦是一种叙事手法。

苏华格于1959年在印度尼西亚出生,并于1986年取得印度尼西亚万隆理工学院艺术设计系平面设计的艺术硕士。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参与过多达200场展览,亦属不少知名东南亚艺术收藏。本作出自苏华格一个以艺术探讨食物政治、身分认同、人类欲望及动物世界等主题的系列,艺术家在本作中带领观众了解肉类买卖,揭示出食物政治许多矛盾的面向。在构图的正中央,一只牛满身穿戴着饰物,并带有马都拉族群的记认,显然是一场比赛中的「本地冠军」;在牛的周围,一位女士正在贩卖一份份切好的生肉,与画面中心这头获奖的动物形成强烈的对比。

西特拉・萨斯米塔(Citra Sasmita)的创作灵感,来自女性在社会中日新月异的角色,以及她们对峇里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画作《变形记:屠戮之花》中,六位半遮半掩的女性各手持具有象征意味的对象,包括石头、仙人掌、小刀及剪刀。而在本作中出现的胎盘(峇里文化称之为ari-ari)及绣着金色玫瑰花纹的布匹都有特别的文化意义——峇里文化视胎盘为小孩,通常会将其安葬于居所附近。白色油彩从六位女性脚下滴落,与绿色的背景形成对比。布匹在峇里文化中,通常用于传统庆典,或覆盖树木、纪念碑及人像;但在本作中,萨斯米塔用布匹覆盖画中人物,这种反传统做法为作品带来崭新的联想和意义。

當代藝術

More from Sotheby's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

arrow Created with Sketch.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