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 蘭黃金時代的誕生,主要起源自荷蘭各省脫離西班牙帝國,宣佈完全獨立的一連串民主運動。這個過程刺激了當地的貿易發展,為荷蘭帶來蓬勃的經濟增長,而且從十六世紀末一直延續至十七世紀。時局的改變衍生出龐大而富裕的中產階級,從此以後,購藏藝術品不再是皇帝、皇后或宗教修會的專利——只要擁有財富,人人都可以收藏藝術。舉全球第一家真正的「上市」公司、總部位於阿姆斯特丹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為例,截至1630年代,此公司的市值已相等於今時今日的7.9兆美元,超過現時全球20大企業的市值總和,可見新興經濟與財富規模之龐大。當時,阿姆斯特丹取代了安特衛普的地位,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貿易港口;同時,荷蘭北部與南部的經濟發展亦十分繁榮,幾乎不受八十年戰爭(1568至1648年)持續引發的動盪所影響。
今次拍賣的藝術珍品——安博休斯、魯本斯、倫勃朗、哈爾、凡・霍延與米格農的精美畫作,正是在這個時代逐一面世。安博休斯是世界上第一位耗盡畢生事業潛心鑽研靜物油畫的藝術家,他二十年的藝術生涯,與荷蘭東印度公司及東方貿易的崛起完全吻合,兩者的交匯絕非偶然。隨著東方市場的大門對外敞開,歐洲人眼前突然出現了各樣新奇美妙的舶來品,他們亦亟需有人可以精確描摹這些新事物。如是者,這種繪畫體裁得以迅速發展、大放異彩,直至世紀中期以後,楊・戴維茨的技藝臻至顛峰。德・赫姆及其弟子亞伯拉罕・米格農筆下飽滿多汁、甜美豐碩的水果堆滿了森林草地,這些靜物畫是1660年代繪畫的代表作。
荷蘭中產階級的崛起,導致市場對肖像畫的需求飆升,促使倫勃朗・凡・瑞金(或譯林布蘭)與弗蘭斯・哈爾聲名大噪。從那時起,能夠擁有一幅出自名畫家之手的個人肖像畫,成為了成功人士的標誌。在肖像畫領域中,凡・德克和魯本斯在荷蘭南部佔主導地位,而倫勃朗和哈爾則雄踞北方;前者於1632年移居阿姆斯特丹後,在當地一舉成名,後者則在哈勒姆度過畢生大部份時光。本場拍賣同時呈獻三位當時最偉大的肖像畫家——魯本斯、倫勃朗與哈爾的傑作,所有作品的創作年份相隔不超過十年,分別出自安特衛普、阿姆斯特丹與哈勒姆三地,珍罕難得。
雖然魯本斯和哈爾作品的畫中人身份不詳,但能夠聘請兩位當時首屈一指的藝術家為自己作畫留念,可見兩位人士無疑屬富裕的中產階級。今次拍賣誠獻一幅倫勃朗的自畫像傑作,目前在私人藏家手上的倫勃朗自畫像僅有三幅,本作就是其中之一,如今上拍後會否再有來者,尚未可知。倫勃朗初到埗阿姆斯特丹後繪成此畫,在他平生所畫的41幅自畫像中,只有兩幅身穿正裝,此畫為其中之一。本作可能是倫勃朗的一種自我營銷手段,用以展示其尊貴富庶、備受景仰的藝術家身份,彷彿正在訴說:「看我多麽威風凜凜、衣冠楚楚、成就非凡,我也可以將你畫成這樣」。
翻譯:衛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