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至2022年短短五年间,相继出现多件影响国际局势的世界大事——新冠疫情、英国脱欧、全球各地民主及民粹主义崛起、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越加紧张,以及俄罗斯派军入侵乌克兰,无一不是足以颠覆全球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大危机。
即使面对如此动荡不安的时局,最顶端的艺术市场仍然出乎意料地顽强坚韧。英国的艺术市场数据分析公司 ArtTactic 为这份报告研究了全球三大拍卖行苏富比、佳士得和富艺斯在过去五年出售的百万美元以上艺术作品。他们发现,疫情最严重的2018到2020年间,百万美元以上作品的总成交额从74.4亿美元大幅跌至35.2亿美元,但随后在2020至2022年短短两年间,这项数字已经大幅反弹回升至81.5亿美元。比较2018年初到2022年末,顶级艺术市场总成交额实际上出现了9.5%的增长。
新冠疫情对艺术市场的影响绝非单一。拍卖行、艺廊、艺术展览是藏家、艺术家与业内人士交流的传统空间,但疫情迫使这些场地暂停开放,活动亦无奈停办,促使艺术行业从实体空间转向网上平台售卖艺术作品。在此之前,高端艺术品买卖行业其实大多并未正视过这个销售渠道。
虽然网上展厅对艺廊与艺术展览来说帮助不大(收益在2021年夏季实体空间重开后才得以改善),网上拍卖或结合网上与现场竞投的拍卖却大为成功。 ArtTactic 的研究显示,2018年苏富比、佳士得和富艺斯的网上拍卖总成交额合共只有1亿1,600万美元,但到了2022年,这项数字已经升至近9亿美元。
我们可以综观整个奢侈品市场的表现以更好了解顶级艺术市场。疫情期间,三大拍卖行的奢侈品和其他收藏级精品销售数据急剧增长,《彭博》亦报导「超级富豪正以前所未见的规模在网上购买奢侈品」。根据 ArtTactic 所搜集的数据,苏富比、佳士得和富艺斯的珠宝及钟表总成交额在2022年合计达16.2亿美元,相比2018年上升了19.5%,而衣服及饰品的总成交额亦从2018年的1,440万美元飙升至2022年的1亿2,250万美元。艺术品及奢侈品跨门类拍卖正是掀起这股跨门类收藏潮流的主因。今年一月,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的篮球衣在一场涵盖古董、艺术和奢华精品的拍卖上以370万美元成交,而逾100万美元成交的限量版球鞋亦越来越多。
「百万美元以上的艺术作品市场录得增长的同时,能越过此门槛的作品门类亦出现重大改变。」
科技发展在这五年间推动数码艺术和非同质化代币(NFT)总成交额的急速增长,带来另一重大突破。数码艺术诞生其实已有半世纪之久,但 NFT 却是真真切切的当代产物。根据《彭博》在2022年搜集的数据,NFT 艺术作品的成交额在2021年1月仍然近乎零,但短短一年后各大 NFT 平台如 OpenSea、NFTX、Larva Labs、LooksRare、SuperRare 和 Rarible 上的成交总额合计已达170亿美元。
随着 NFT 兴起,主流艺术市场很快亦见到它的踪影。单在2021年,就已经有六个 NFT 以逾100万美元成交,包括 Beeple 以6,900万美元破纪录成交的《每一天:前5000天》。虽然 NFT 价格并不稳定,目前加密货币市场亦正值凛冬,但购买加密货币和 NFT 都已经成为了年轻藏家购藏数码艺术时的必然选择。
随着世界各地纷纷解除因应疫情而实施的封城措施,艺术场地重开,艺术活动亦相继复办。大家纷纷重返公众场合,博物馆、艺廊和双年展的入场人数显著上升。由2021年延期至2022年举办的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共计录得80万入场人次,相比2019年的第58届增加了35%,创下双年展举办127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博物馆亦再度举办重要的大型艺术展览,以阿姆斯特丹荷兰国立博物馆为例,目前正在举办的约翰尼斯・维梅尔展览门票在开售几日内已经全数卖完,可见公众反应极为热烈。
整体而言,艺坛整体在过去五年的动荡中已算是安然度过,而百万美元以上的艺术作品市场更录得增长,确实令人鼓舞。同时,这个市场亦出现不少重大改变,包括能越过百万美元门槛的作品门类、买家人数、他们购藏的目的和方式等,以下我们将逐一探讨。
富裕阶层财富持续增长
顶级艺术市场的拓展与全球财富增长有着莫大关联。 2018年,投资银行瑞信估计全球有149,890名「超高净值人士」,这群超级富豪拥有的个人资产撇除房地产以后仍有5,000万美元或以上,而他们亦正是能在拍场上轻松花费超过100万美元购买艺术品的客人。2022年,全球超高净值人士数目已经升至264,200。其他全球财富指标亦同样反映「富人越富」的现象。2018年,全球拥有逾1亿美元的人士估计有50,230名,而逾5亿美元的就有4,390名;到了2022年,这两项数字已经分别升至84,490和7,070。
至于富裕人士的地区分布,美国在全球财富榜上大幅抛离其他国家。141,140名超高净值人士居于美国,占全球总数超过一半,它同时亦是全球财富增长最快的国家,有46,000名新上榜的超高净值人士。中国紧随其后,超高净值人士数目增加19%至32,710名,而亚太区(不包括中国和印度)就录得14%增长至30,010名。
洛克菲勒资本管理公司(Rockefeller Capital Management)国际部主席兼《金融时报》专栏作家鲁奇尔・夏尔马(Ruchir Sharma)在2021年曾撰文表示:「过去二十年以来……全球拥有十亿美元或以上的人数升逾五倍,而最富有的一小撮人资产已经突破1,000亿美元。」这是由于各地政府在面对全球通胀和公营部门薪酬下降的情况下,为防富人大批搬离而不愿向他们征收更多个人财富或商务税项。
同一时间,富裕的年轻一代开始崭露头角。他们不但从数码科技等发展一日千里的行业中赚取高收入,亦开始继承父母的财产。二战前(1928 – 1945 年)和二战后(1946 – 1964 年)出生的两代人合共正将约30万亿至68万亿美元传给下一代,而经济学家将这个过程形容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跨代财富转移。
随着全球财富增长,拍场上的顶级艺术作品总成交额亦显著上升。根据 ArtTactic 的分析,即使在疫情的阴霾下,100万美元以上的作品总成交额亦由2018年的74.4亿美元,上升9.5%至2022年的81.5亿美元。2,000万美元以上的艺术品总成交额亦录得明显升幅,五年内由26.7亿美元攀升37.9%至36.9亿美元。
为何富裕人士会选择购买艺术品?
究竟是什么驱使富裕阶层花费巨额购买艺术品呢?这方面其实尚未有深入研究。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社会学教授法比奥・罗哈斯(Fabio Rojas)最近在〈当代艺术藏家的社会学理论〉(A Sociological Theory of Contemporary Art Collectors;Routledge 出版,2021年)中提到,虽然「除了投资回报以外……艺术收藏家有自己的个别目的」,但这些背后的原因却鲜有人深入了解。
罗哈斯在文中表示:「一方面,有些藏家积极专注于艺术世界中竞争激烈的元素,譬如买卖艺术赚取利润,以及购买享负盛名的艺术家佳作。另一方面,亦有藏家特意购买朋友的艺术作品,希望为艺术家社群作出贡献。」他在文中比较了「阶级向」和「社群向」两个极端的藏家,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大多数藏家在选择购藏哪些艺术品时都会同时兼顾这两方面。
相比珠宝和钟表等其他奢侈品,艺术之所以如此吸引,价格又更为可观,或许是因为它独特而又让人愉悦的特质。顶级艺术品是强大的文化象征,将藏家与艺术家和重要的公共博物馆连结起来,更是上流社会的身分证明。
艺术可以是促进社会平等的工具——女性与有色人种等以往被边缘化的艺术家可以透过创作发声,而购买最新的当代艺术作品亦可以是支持弱势社群的举动。艺术亦可以反映成熟的品味——鉴赏艺术的能力反映了高知识水平和广阔的眼界。讽刺的是,赋予艺术吸引力的文化元素同时亦是推高其金钱价值的因素,而较高的价值又会吸引只为投资回报而购买艺术作品的买家。
莱坊(Knight Frank)的2022年《财富报告》访问了超过600名私人银行家、财富顾问和家族办公室员工有关他们客户的消费行为,他们合共为这群超高净值人士管理价值逾3.5万亿美元的资产。研究发现,全球各地的超高净值人士平均在「投资热情所在」的范畴增加了约25%的支出,购买奢侈品、古董车、艺术品和洋酒。
「艺术之所以如此吸引,价格又更为可观,或许是因为它独特而又让人愉悦的特质。」
这些数字在某些地区尤其高企:澳大拉西亚录得39%增长、亚洲30%、拉丁美洲38%、英国25%,中东则有29%。除亚洲以外,其他地区的超高净值人士均表示他们投资收藏品的主因为「享受拥有的乐趣」,而亚洲的超高净值人士则将之视为金融投资。几乎所有地区的受访人士都表示,艺术在他们为「热情」而投资的收藏品中位居榜首。非洲、中东和俄罗斯是少数的例外,这些地区的受访人士将艺术排在第二,而第一就是古董车或珠宝。
巴塞尔艺术展和瑞银集团发表的年度《艺术市场》报告中,艺术经济(Arts Economics)研究所和《瑞银投资者观察》访问每年花费逾一万美元在艺术与古董上的藏家。 2022年的2,339位受访者中,88%曾购买艺术品,而这是所有奢侈品中比例最高的类别。 2021年,34%受访者花费100万美元或以上购买艺术或古董,而超高净值的受访者中则有66%达到这个消费额。对顶级艺术市场的未来尤其重要的另一发现,就是52.5%的藏家都属于千禧世代(1981 – 1996 年出生),而6.2%更是Z世代(1997 – 2012 年生)。这些年轻藏家对当代艺术尤其感兴趣。
人人追捧的大师杰作
艺术作品如有近例获纳入博物馆或重要收藏,文化价值自然就会大大提高。然而,这类备受肯定的大师杰作数量稀少,因而形成藏家们争相竞投追捧的现象,进一步推高成交价,推动顶级艺术作品市场发展。
2020年,在疫情最严重之时,全球全年只有一件成交价超过5,000万美元的作品——弗朗西斯・培根的《启发自艾斯奇勒斯〈奥瑞斯提亚〉之三联作》(1981年作),作品最后以8,460万美元成交。2022年,24件作品以逾5,000万美元易手,相比2018年的15件,上升了整整60%。这项趋势并不局限于一个门类,而是综观所有门类都共同出现的现象。其中,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录得的升幅尤为明显:2018年,11件作品以超过5,000万美元在拍场上成交;到了2022年,这项数字已经跳升63.6%至18件。
西洋古典艺术家一向有「大师」的美誉,西洋古典油画就更是当之无愧的「大师杰作」。2022年,三幅西洋古典油画以逾4,000万美元成交,当中有两幅来自享负盛名的文艺复兴时期巨匠桑德罗・波提且利,另一幅则来自19世纪历史画家埃马纽埃尔・洛伊茨(Emanuel Leutze)。这位相较之下名气较小的画家的上拍作品《华盛顿横渡特拉华河》(1851年作)有一幅尺寸较大的近例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拍品最终以4,500万美元易手,足见市场对这类大师杰作的炽热需求。
艺坛走向多元共融
任何在国际艺坛内的人都感受到一股非官方但却影响深远的改革正悄悄席卷各大博物馆,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已大刀阔斧地重新筛选他们展出的现当代收藏作品,而这正是艺坛为改写艺术史上的传世作品名单而作的努力。如今,这些具指标性的大型博物馆收藏增加了许多来自女性艺术家、非白人艺术家、北美和西欧以外的艺术家和代表各种性向与性别身分认同的艺术家之作。
类似的风气同样席卷近年的拍卖市场。2022年,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占拍场上成交的当代艺术作品的四分之一,是2018年的两倍。非裔美国艺术家如史丹利・惠特尼非、拉希德・约翰逊和西蒙尼・雷伊等的作品占比亦渐渐增多。
拍卖竞投者的地区与年龄分布亦出现不少改变。根据苏富比向 ArtTactic 所提供的资料,北美仍然拥有最大的竞投客户群(45%),紧随其后是欧洲(32%),而亚洲竞投者的人数在2018至2022年间上升了40%,去年在所有逾100万美元的当代艺术作品竞投叫价数目中占18%。竞投者亦有年轻化的趋势,逾100万美元的当代艺术作品叫价中,千禧世代占近五分之一(17%)。
顶级艺术作品市场的前景
众所周知,过往的佳绩并不能保证未来同样一帆风顺。虽然2022年末艺术市场的成绩比预期中好,环球经济前景仍然充满不确定因素。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23和2024年经济增长仍然疲弱,它表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新冠疫情持续不退——这些都对经济前景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警告「风险仍偏向下行」。
话虽如此,一如2008至2009年金融海啸后的表现,顶级艺术作品市场如今再次展现它在经济下行时所拥有的顽强韧力。究竟100万美元以上的顶级艺术作品市场,是否能安然度过这个没完没了的全球危机呢?
全球市场调研公司欧睿国际(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发表的最新《全球财富及奢侈品报告》(Global Wealth and Luxury Report)预测,最富裕的三类人士,亦即超高净值人士、高净值人士和富裕的消费者,合计人数将在2030年上升65.5%。报告亦预计,全球各国的本地生产总值在2030年平均升幅为3.6%,而印度和中国将会是录得最大升幅的国家。
欧睿国际预测,2030年拥有最多超高净值人士的首五个国家依次将为美国、中国、德国、英国和加拿大,而拥有最多高净值人士的国家按顺序则会是美国、中国、德国、英国和法国。这些国家的超高净值人士和高净值人士人数预计将会在未来十年内翻倍,而这几个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已经确立了自己的艺术市场。
同一时间,男女薪酬差距幅度将逐步收窄。 《全球财富及奢侈品报告》中提到:「虽然女性大多是在购买家居用品上拥有决定权,但女性收入上升将使她们在奢侈品或高价物品市场上的角色同样越加重要。」报告预测2040年女性支配收入最高的首五个国家将依次为美国、中国、瑞士、挪威和澳洲,而这对于当地女性艺术家的市场,以及文化与收入排名将会大有裨益,因为女性藏家一般倾向支持女性艺术家。
「顶级艺术作品市场如今再次展现它在经济下行时所拥有的顽强韧力。」
按地域而言,亚太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而亚洲消费者将成为「定立潮流趋势的关键社群,塑造全球对消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目前的数据显示,亚洲藏家在可预见的将来仍然很大机会跟随西方的艺术市场潮流。
按年龄群组而言,到了2040年,千禧世代就会是最富裕的消费者,届时他们将「创造对高价值物品的消费需求……他们会希望在家中舒适自在,而出门在外则希望找寻有意义的体验」。
除了追求情感和思想上的刺激,年轻买家亦更有投资意向。美国银行的2022年《美国富豪私人银行研究报告》(Private Bank Study of Wealthy Americans)发现,艺术作品等另类资产在年轻一代之间越来越受关注。43岁以上的高净值人士中,只有5%表示将在投资组合中增加艺术等另类项目,但这项数字在21至42岁的年龄层中升至三倍达16%。这项趋势预计将会持续。
2017年,达文西的《救世主》在拍场上以4亿5,030万美元成交,缔造了艺术作品有史以来的最高成交纪录,震惊整个艺坛。但这样的天价仍然只是凤毛麟角——2018至2022年间,只有10件艺术作品打破1亿美元的关口,2亿美元以上的更是完全没有。
虽然如此,各地政府只要仍然拒绝重组税收架构,富裕阶层的可支配收入就会持续上升。只要年轻一代继续将艺术收藏视为生活质素的指标、推动社群的举动和慈善义举(以及精明的投资选择),而年长一代将之视为社会地位和知识品味的象征,百万以上的艺术作品市场定会继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