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十九世纪珠宝大师卡洛・朱利亚诺(Carlo Giuliano)打造的珐琅手镯,至雍容华贵的美好年代天然钻石头冠,每件首饰都反映出所属时代中不断演变的美学和工艺。 「瑰丽珠宝I」经专家团队精心筹划,聚焦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至二十世纪之交、来自各个地域和文化背景的珠宝如刻工细腻的清代玉雕护甲、稀世罕见的十九世纪初蒂芙尼出品等。装饰艺术时期的珠宝设计焕发超脱活力,出自二十年代的卡地亚胸针和Janesich精美胸针,体现了当时盛行的几何造型和大胆创意。这些精致首饰不仅展现著名珠宝世家传承的精湛工艺,更是可以上手观摩的历史瑰宝,连结这一个半世纪塑造珠宝面貌的不同文化浪潮和艺术运动。
十八世纪
珠宝曾经是重要的阶级象征。十七世纪末,钻石切割工艺发展出明亮式切割,切面数量更多,钻石因而更闪烁生姿。巴洛克时期的珠宝深受欢迎,设计以突显钻石宝石为主,尽量隐藏金属镶托,所用宝石尤以钻石为多,而且经常将钻石镶嵌在银托上,加强亮白光彩。自1725年左右起,欧洲开始大量进口巴西钻石,钻石也愈受追捧,商人开始制作仿品,引致不少假钻在市面流通。传世的十八世纪钻石首饰极少仍然完好,鉴于当时钻石本身的价值,许多都已经从首饰上拆下来,重新镶嵌在设计较现代的珠宝中。
璀璨华贵的钻石珠宝套装在宫廷生活中必不可少,最大件的钻石配饰佩戴在胸前,较小的钻饰则用来装饰礼服。当时流行的珠宝有像高身衣领般围绕脖子的宽项圈配以吊坠,以及女子戴在上衣正中的三角襟巾胸针。精致的金腰链在十八世纪尤其常见,用于挂置钟表、钥匙、钱包等贴身小物,部分腰链会镶嵌钻石或浮雕宝石,而宝石浮雕亦在当时由英国陶瓷商约书亚・威治伍德(Josiah Wedgwood)推而广之,成为一门流行工艺。
十九世纪
十九世纪的珠宝受当时的考古发现启发,出现不拘一格的复古风格,模仿哥德式、文艺复兴时期、古希腊、古罗马、伊特鲁里亚、洛可可、古印度的设计比比皆是,展现遥思古代辉煌时期的想像。例如本场上拍的蒂芙尼「塞浦路斯式」金耳环、蒂芙尼托帕石凹雕配钻石胸针和珐琅配氧化锆古董手镯,结合东方美学与拜占庭的奢靡繁复,夺目诱人。同场一对软玉护甲雕工精细,激发观众对贵妇生活的想像。护甲是中国贵族妇女佩戴的日常饰物,象征明清两代女性的地位和财富,她们一般会蓄长指甲,于是会佩戴精致护甲,保护指甲不被折断,更可与留短甲的劳动阶层和平民区别开来,以示尊贵。
许多现今备受尊崇的珠宝公司都在十九世纪成立,迎合当时新出现的新资产阶级。其中历史最悠久的是1870年彼得・卡尔・法贝热在圣彼得堡创办的珠宝公司,他在1842年接手父亲的珠宝生意。 1898年,阿弗烈・卡地亚与儿子路易在巴黎开设珠宝公司,他们以镶工精细和运用名贵宝石名闻遐迩。二十世纪初,卡地亚成为世上最著名的珠宝商,为欧洲王室设计珠宝。在大西洋的对岸,纽约人查尔斯・刘易斯・蒂芙尼在1851年起采用英国的「纯银」标准(92.5%银和7.5%合金),开始生产银器,并在1886年推出最具代表性的Tiffany六爪镶嵌法,此后蒂芙尼的订婚钻石戒指风靡全球,见证无数爱情故事。其他在十九世纪成立的著名珠宝品牌包括巴黎的梵克雅宝(1896年)、罗马的宝格丽(1884年)、伦敦的Asprey & Company、纽约市的Black, Starr & Frost(1810年以Marquand and Co.之名创立)。
1888年,戴比尔斯联合矿业有限公司成立,钻石价格变得比较相宜,并引入全新钻石切割方式。本场有一条旧式欧洲切割圆形钻石「Riviere」项链,项链由52颗镶在托架的钻石扣连组成,钻石从中间的最大一颗开始,往两端渐渐变小,宛若流水(命名源自法语「河流」一词),浪漫唯美。这款项链最早在十八世纪流行,直至今天也深受欢迎。
新艺术运动
十九世纪末新艺术运动在美好年代的背景中展开,当时欧洲大陆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黄金时代」。新艺术运动的创作主要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反对刻板地模仿古代风格,主张采用反结构的元素和不对称造型,仿照花草植物等有机形态中像「鞭痕」的蜿蜒曲线。当时,高级珠宝商都集中钻研镶嵌方式,致力突显尤其是钻石等宝石的火彩。然而,新艺术运动珠宝未有跟随,反而注重复杂繁缛的设计和鲜艳绚丽的色彩,设计焦点不在于昂贵用料,而是精湛工艺和创作巧思。雷内・拉利克(René Lalique,1860–1945)和乔治・富凯(Georges Fouquet,1862–1957)等新艺术大师,用黄金搭配兽角、玻璃、碧玉、琥珀、珐琅等普通材质,展现独特的创作视野。他们也开始将石榴石、橄榄石、黄水晶、海水蓝宝、玛瑙、蛋白石、月亮石等各种半宝石也用于珠宝设计中,相比完美的圆形珍珠,他们更喜欢运用形状和颜色不规则的巴洛克珍珠。
雷内·莱俪(René Lalique)、乔治・富凯(Georges Fouquet) 和菲利普・沃尔弗斯(Philippe Wolfers)在珠宝创作中寻求突破,将花草、走兽、虫鸟等自然题材转化成风格独特的图案,又将女性形象化为奇幻世界的仙子、海妖和人面狮身的斯芬克斯,放诸珠宝设计中。这些艺术家的创作不局限于一种艺术形式,反而会将新艺术运动的精神注入他们整体的艺术作品。莱俪是新艺术运动中最著名的设计师,曾接受珠宝匠的训练,但实际上他涉猎多个艺术领域,尤其擅长玻璃制作。乔治・富凯曾与知名捷克画家阿尔丰斯・慕夏(Alphonse Mucha)合作进行特别项目,例如为法国演员莎拉・伯恩哈特(Sarah Bernhardt)设计蛇形手镯,慕夏又为富凯制作了一枚描绘飞瀑的蝉形吊坠,其后,富凯请慕夏为他在巴黎新开的珠宝店设计室内装潢。 1902年,慕夏出版了关于新艺术设计的著作《装饰图案文献集》(Documents Decoratifs),内有多幅插图,展示涂有珐琅和镶满宝石的珠宝。
爱德华时代风格和美好年代
爱德华时代自英王爱德华七世(1901–1910年在位)的统治时期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结束。这个时代相当于英国的「美好年代」,爱德华七世是一众富裕时尚精英的领袖,他们经常受欧洲大陆的艺术和潮流启发,大英帝国在他治下经历了浪漫的黄金时代,他对美的追求和对轻浮事物的热爱也延伸至珠宝艺术。自从在1902年接受加冕起,他举办过多场社交聚会、盛大舞会、晚会等,宴席上衣香鬓影,主人和宾客无不在展示璀璨夺目的珠宝首饰,而卡地亚和宝诗龙等珠宝世家也很乐意为这些名门贵胄设计珠宝。
此时的卡地亚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品牌,并很快成为爱德华的御用珠宝商。卡地亚率先将稀有的铂金应用在珠宝设计中,钻石镶嵌在铂金托上形成「白中白」的效果,镶托就像被「隐藏」起来,钻石仿佛悬浮在皮肤上或空中。铂金强度高,可以用于制作更复杂精致的珠宝。爱德华时代的珠宝经常用上金丝细工、种子式镶嵌等精细工艺制作,又加入像蕾丝般轻巧的图案,以蝴蝶结、花环、花卉等女性化题材为设计。插上白鹭羽毛,头冠和束发带等镶珠宝头饰都广受欢迎。当时钻石供应充足,一件爱德华时代的珠宝镶嵌几种切割法的钻石也很常见,例如一件珠宝会同时镶有长方形和水滴形的钻石。
令人惊讶的是,当时珍珠比钻石更稀贵,所以更明显是展现财富的象征。 Collier de chien项圈(法语「狗项圈」的意思)是当时非常流行的首饰,据说设计灵感源自英王爱德华配偶亚历山德拉王后的装扮(她刻意用珠宝遮盖脖子上的疤痕),一般是由数串珍珠项链组成的项圈,或者是中央饰有一枚胸针或宝石的丝带项饰。
装饰艺术
「装饰艺术」一词来自法语「Arts décoratifs」,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装饰艺术是席卷欧美的国际美学运动,命名源自1925年巴黎举行的国际现代装饰和工业艺术展览,主张采用极简的新优雅概念,以简洁的几何图形和像电木胶等各种天然和人工合成材料展现设计。立体派和未来主义等前卫艺术运动拥抱传统和现代的理念,装饰艺术也是如此,摒弃昔日的繁缛细节,用大胆的抽象表现展望现代城市生活的盎然活力。此时的珠宝商较少运用钻石和宝石,反而不断试验将铬和钢等金属加入设计,搭配珊瑚、黑曜石、白水晶等非同寻常的石料。大众在时代中感受到解放的自由,呼应当时的潮流变化,例如时尚大师普瓦・波烈(Paul Poiret)和可可・香奈儿(Coco Chanel)推崇更突显流线形的中性设计,拒绝过去常见的多余装饰,让女性可以行动自如,展现魅力。
充满几何设计的装饰艺术又称为「现代风格」,至今仍然广受欢迎。其时,单色款珠宝备受追捧,因为可以突显用新式切割法处理的几何形状钻石,长方形、切角方形、方形、三角形、梯形、半月形的钻石成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切割方式,而且总是与绚丽的彩色宝石拼砌成马赛克图案。二十年代末,全白色调的时尚开始流行,设计师在珠宝中结合钻石和水晶,将两者镶嵌在铂金上,用水晶烘托钻石的耀眼光彩,展现装饰艺术中鲜明的极简主义理念。铂金强度高,只要在设计中运用极少量铂金,也可造出造型简约的坚固托架,突出镶嵌其中的闪亮钻石。
珠宝世家卡地亚和梵克雅宝是走在装饰艺术运动前沿的先锋。卡地亚在1917年推出风格隽永的坦克腕表,又在二十年代发表以意大利语命名的水果锦囊系列(Tutti Frutti);梵克雅宝在三十年代推出受软管结构启发的Passe-Partout系列,著名的隐密式镶嵌工(Mystery Set)艺亦同时面世,宝石之间不露金属爪托,看起来像不须外力支撑而密铺珠宝表面,而可以收纳女性随身小物的Minaudière百宝匣本身就是一件精致珠宝。装饰艺术时代的其他著名设计师,例如雷蒙・滕普利耶(Raymond Templier)、乔治・富凯的儿子尚・富凯(Jean Fouquet)、Janesich、Ostertag、勒内・柏文(René Boivin) 、保罗・布兰特(Paul Brandt),亦极尽展示争奇斗丽的装饰艺术珠宝设计。
二十世紀中葉
经历战时物资匮乏,以及随后多年被迫缩减开支生活的沉郁日子后,大家终于在二十世纪中叶迎来奢华风格。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推出优雅精致的「New Look」系列,预示女性之美在新时代中欣然回归。
「我们刚摆脱了战争和制服的时代,当时的女兵都穿得像拳击手,我设计像花朵似的女子,她们有柔和的肩膀、紧致的腰线和宽得像花冠的裙摆。 」——克里斯汀・迪奥
社会名流的日程表排得密密麻麻,他们经常出入晚宴、沙龙聚会、鸡尾酒派对,自然需要穿戴精美体面的珠宝首饰。继七彩缤纷的彩色宝石热潮过后,钻石再次站在珠宝界层级的顶峰。 1948年,全球最大钻石商戴比尔斯展开「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宣传项目,这句标语成为最为人熟知的广告宣传之一,连系美钻与永恒的情意,促使钻石珠宝重新流行起来。
有各种戴法的多功能胸针和蛇形项链取代二十年代流行的长项链,成为每个女性搭配造型的必备首饰。女子会戴上装饰脖子的珍珠项圈,手上戴着由六角形和三角形刻面组成的立体手镯,戒指的设计华美考究,多为拱桥、打开的书、盘长和土耳其式等令人神往的造型。
铂金在装饰艺术时代极受欢迎,但到了四五十年代时,铂金就让位予各种色调的金饰。珠宝匠透过在珠宝中组合由不同比例的金、铜、银打造的合金,发挥金饰的五彩效果,或者为金饰制造打磨光滑的亮面、缎面、交错格状纹、编辫纹、线纹、点刻纹、刻面、卷圈纹、敲花、凹纹、扭纹、金丝绕、网纹、錾刻图案等,营造质感对比。金丝细工是巧匠将金银等贵金属拔成细丝,再编织扭捏,焊接成金属饰品,自1939年起,大众对金工的精细和闪亮程度精益求精,促使金丝细工的技艺达到极致。巴黎珠宝匠皮埃尔・史特勒(Pierre Sterlé)是他一代中最重要的设计师之一,即使是王室成员和社交名媛,也只可透过预约到访他邻近芳登广场的工作室。不过,他制作金饰的技艺又的确无与伦比,所打造的金叶仿佛可以无风自摇,镶满宝石的小鸟也栩栩如生。他设计的钻石配铂金珠宝是代表设计和工程学的得意成就,镶嵌圆形和长方形钻石的丝带造型,以及坠有钻石流苏的不对称设计,玩味与魅力兼具。
這一個半世紀的珠寶史與藝術史、時裝史,以至世界史交織在一起,隨著世界急速變化,珠寶設計師也與時並進。踏進二十一世紀,品味和風格繼續演變,科技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至此,珠寶設計也許正處於另一場變革的風口浪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