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 地亚「水果锦囊」(Tutti Frutti)珠宝充满二十及三十年代印度珠宝风格,缤纷明艳,「Tutti Frutti」之名取于七十年代。初时仅称曰「彩石」(pierres de couleur),掌管伦敦卡地亚,二、三十年代常赴印度的雅克・卡地亚则曾称之为「印度珠宝」(Hindou jewels)。
「水果锦囊」珠宝以雅克从东方带回的雕刻宝石制成,揉合异国情调于现代美感,首次面世旋即深受当时的时尚先驱喜爱。
令人意外的是,它们当时比其他卡地亚名品价格为低,在大萧条时期是极为理想的收藏投资。
雅克为了这个设计着意宝石的颜色多于净度。他凭借色彩配搭营造瞩目效果,在每颗宝石的纯净及透亮度上让步以达到强烈的对比。
雅克・卡地亚完成印度旅程后,首先去巴黎与路易会面,把旅途所得宝石拿给路易欣赏。兄弟二人均受东方文化吸引,拥有许多关于印度的图册(内容广泛,包括地毯、传统服饰、细密画等),有些图册因为两人都喜欢而各自拥有一本,从中汲取灵感。然而,这些图册多数为黑白印刷,未能表现出雅克在印度亲眼目睹的炫目色彩,这些正是他希望在设计「水果锦囊」珠宝时捕捉的:「在那里,一切都漫溢着美妙的印度阳光,」雅克解释道。他并表示:
「别以英国角度看,那只能看到这处艳红,那处青绿鲜黄。它像印象派油画一样。没有一处清晰定义,然而前所未有的明艳华贵,是印度在我心中留下唯一鲜明的印象。」
一位性格反叛而深受印度风格吸引的名媛将自己的名字与水果锦囊画上等号:对她倾慕者众,但用批判的目光看待她的人也不在少数,她就是承继胜家缝纫机王国的名媛黛西·法罗斯。
她是三十年代时尚的化身,尚. 考克多说她「发扬光大的时尚风格超越任何名女人。」比如说穿毛衣戴珠宝的新潮概念。可是,她也有不是那么光鲜的一面,据说她的幽默感总是带着刺,而且沈迷于「可卡因及其他女性的丈夫。」她于1933年出任《哈泼时尚》杂志的巴黎编辑,两年后因为感觉无聊而离职。她更愿意成为时尚icon,在卡地亚身上看到一间不随波逐流、创造时尚的公司。
1935年,巴黎「四处都是印度王公,随意穿戴华贵珠宝,」黛西举行东方舞会,吸引「巴黎所有珍稀珠宝自珠宝盒与保险箱倾巢而出」。《时尚杂志》跟随她的足迹,以对页专稿介绍「东方风华」,以及卡地亚印度风格珠宝的「蛮」风(「蛮」风之描述源于宝石并非如欧美淑女习惯穿戴珠宝,打磨成圆润的形状,反而更加有棱有角)。
翌年,黛西·法罗斯更进一步,委托设计也许是最瞩目的卡地亚「水果锦囊」珠宝「Collier Hindou」项链。后者由法罗斯私人珍藏的刻面蓝宝石、祖母绿、红宝石和钻石重制, 其宝石数目之多,以及活动设计之妙,独树一格。
如同黛西拥有的许多珠宝一样,这条项链有多种用途:项链中心部份(由两大颗刻面蓝宝石,镶钻石祖母绿珠,刻面红宝片及马眼形钻石组成)可以取出作夹式胸针两用。项链的设计忠于印度风格,以黑丝带系于颈后,然而它与其他为印度客人制作的珠宝有一重要分别:蓝宝石在印度被视为不祥之物,故此极少使用,此项链却用上许多颗。
黛西·法罗斯身后,此项链由长女卡斯特埃布尔爵夫人继承,后者于1963年聘请卡地亚将项链改装,以其收藏的宝石制成固定领口,中心部份的两颗蓝宝石则成为装饰钩扣。
1991年,即卡斯特埃布尔爵夫身后五年,此项链连同一对祖母绿及钻石耳环现身拍卖场,估价650,000 – 950,000美元,于日内瓦苏富比拍卖会以2,655,172美元落槌成交,刷新装饰艺术风格珠宝纪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