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张荔英的静物画

人间有味是清欢︰张荔英的静物画

二十世纪南洋画派中唯一的女先锋张荔英画技超卓,所绘静物画宛如她的个人经历,诉说她从灯火璀璨的巴黎走到东南亚的一方净土,成就传奇的艺术人生。
二十世纪南洋画派中唯一的女先锋张荔英画技超卓,所绘静物画宛如她的个人经历,诉说她从灯火璀璨的巴黎走到东南亚的一方净土,成就传奇的艺术人生。

张荔英(1906–1993年),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首位女教育家,曾经是活跃于塞纳河畔的巴黎画派成员,她的静物画尤其创新,巧妙地融合中国、东南亚和西方的艺术元素,折射出她流离于中国内地与巴黎的颠沛岁月,以及最后在新加坡安身的经历。

张荔英,《 荔枝与桃子 》,估价代询

张荔英深受法国后印象派大师塞尚影响,她在《荔枝与桃子》(约1940–45年作)同步呈现多个视点,大胆展示自己的主观视角,笔触粗朴自信,营造画面张力之余,亦增添含蓄的动势,她从巴黎习艺所得尽见于此。 1906年张荔英生于浙江商贾之家,父亲酷嗜艺术古玩,她早年在巴黎和纽约接受教育,漫游当地博物馆和街头,自此与西方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1926至1927年间,她在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学艺,却一直对巴黎念念不忘,于是回到法国的克拉洛西美术学院(Académie Colarossi)和比娄学院(Académie Biloul)接受艺术训练,因而领略到后印象派画家的创作要旨。后印象派画家主张在绘画表现画家的主观感情和内心世界,而塞尚对展露个性情感更是毫不保留,他以静物画为载体,在平淡无奇的日常物品中发掘诗情画意。

保罗・塞尚,《静物与窗帘》,约1898年作,埃尔米塔日博物馆藏

荔枝与桃子》是充满隐喻的作品,画中尽是沐浴爱河的象征,张荔英以此作纪念与第一任丈夫陈友仁的幸福婚姻,可是张荔英完成此作时,已经陷入于丈夫病逝的伤痛之中。 1930年,张荔英与前中国外交部长陈友仁在巴黎共谐连理,二人夫唱妇随,恩爱有加。同一时间,张荔英的艺途亦一片光明,结婚当年她以两幅画作首度入选秋季沙龙。 1937年,她更一连参与了两个在巴黎举行的大型展览。陈友仁一直支持张荔英的创作事业,经常担任妻子的模特儿,成为张荔英笔下最常出现的人物形象。张荔英不时在日志记录创作灵感,包括来自爱情的感悟、对为人母的憧憬、搜购水果作静物画等等。她在此作描绘所偏好的半成熟水果时,一改早年静物作品中短促犹豫的笔触,用笔洒脱,又利用温暖的洋红和冷静的鸭蛋青等互补色,形成充满野兽派风情的交互作用,为西方传统静物画注入女性触觉和饱满情感。 

左至右︰ 清雍正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纹大盘《大清雍正年制》款 ,成交价18,525,000港元; 明永乐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 ,成交价27,662,500港元

尽管《荔枝与桃子》描绘寓意吉祥的水果,但夕阳斜照,果子的长影投射在藤编茶几旁的白墙上,似是预告张荔英与陈友仁即将面对风雨飘摇,二人终将天人永隔。陈友仁因工作关系,带着张荔英到香港暂住,但1941年中日战火蔓延至香港,夫妇二人被日军拘捕,翌年转押至上海,由于陈友仁坚拒日伪劝诱,因而被日军软禁。然而,张荔英滞沪期间未有停止作画,甚至找到机会在上海新城饭店(1943年)和法国文化协会(1947年)举办了两场个展。即使她在上海人身自由大受限制,但也无碍她用静物画记录生活片段,借绘事排遣尘虑。张荔英从少就立志学习油画,而非父亲属意的国画,她要用油画「绘画身边一切事物,例如人、食物、花、盐水鸭、舢舨、农民、马铃薯。」她不断从身边的日常物品发掘美,篮子看似寻常不过,在她眼中却尤其优雅,更成为在她的静物画中经常出现的重要图腾。
 

「我发现只要在不同地方来来回回,特别是在市集,就会见到代表所属国家的篮子。例如在中国,你一画篮子,就会知道那个篮子来自什么地区,所以人家叫我『张篮子』(Basket Chen),事实上,我觉得篮子真是非常漂亮。」
张荔英

1940年代初中日战火炽盛,陈友仁的健康每况愈下,最后在1944年因心脏病去世,终年66岁。张荔英与陈友仁的婚姻非常幸福,出自她婚后的静物画暖意洋溢,散发亲切的光芒,充满希望,但丈夫离世以后,这些特质只有在她往后日子较惬意时才再次出现于画作中。 1953年6月,她与第二任丈夫离婚后移居新加坡,回归到她口中「简单、实际、富有创造力的生活。」她已经认定新加坡是下半生的容身之地,开始用新方式记录这片美丽富饶的热带土地。 1956年她在吉隆坡英国文化协会举行个展,她在展上提及︰「不论我绘画的是一张脸还是一颗豆,一座山还是一朵百合,我始终如一,就是我不得不展现这些东西的美。」她运用猩红、草绿、芥末黄等亮丽色彩,描绘当地盛产的红毛丹、香蕉、木瓜,画面舒心愉悦,笔触表现力十足。当张荔英走到人生最后一章时,将自己比喻为「在阳光从不间断的多种族天堂中茁壮成长的热带水果」,她终于可以重温与陈友仁相互厮守的快乐时光,回味当年的动人深情。 

「我已经重整我的生活,但其实与当年我和友仁在一起时没有太大分别。实际上如果友仁现在能来看我,他会觉得很自在!他往时带着的香气仍未消散,还弥漫在我的新生活中。我能过得如此称心满足,朋友也大感惊讶。」
张荔英

潘玉良《 青甁红菊 》成交价:17,440,000 港元

张荔英的静物画让观者触碰到心底的宁静,展现乐观正面的思想,这有赖于画家本身能够在动荡的岁月里克服困苦,专注于生活和所爱的人和物。刘抗是与张荔英同代的南洋画家,曾将她低调克制的表现手法与梵谷喜好展现反覆奔放的心情互相比较,评论道︰「(张荔英的作品)以含蓄盖过强烈奔放的情感,表达更多温暖与柔情。」身为二十世纪艺坛的女画家,张荔英极尽展现生活诗意之能事,她从浙江出走到巴黎,辗转到过纽约、香港、上海、槟城,最终落脚于新加坡,漂泊的生活孕育出她广阔非凡的视野,丰富的阅历让她成为连接东西文化的桥梁,为新加坡的艺术面貌奠定基础。

张荔英的作品获多间博物馆收藏,包括上海龙美术馆、福冈亚洲美术馆和巴黎庞毕度中心。 1982年张荔英获颁发新加坡文化奖,确认她作为塑造新加坡艺文景观的重要一员。 2020年,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为张荔英举办逾二十年来首个大型回顾展,展览名为「此心安处——张荔英艺术展」,聚焦于她以画笔记录新加坡面貌的作品。如今她的画作在市场上十分罕见,仅得数幅油画流传于私人手上。

张荔英拍卖纪录

中文版翻译︰刘伟娟

Chinese version translated by Caddie Lau

現代藝術 | 亞洲

关于作者

More from Sotheby's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

arrow Created with Sketch.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