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kspiration: Chinese Paintings & Manuscripts Online
Inkspiration: Chinese Paintings & Manuscripts Online
「小風景」收藏 ︳From the Collection of Ink&colour Gallery
Lot Closed
December 20, 03:41 AM GMT
Estimate
8,000 - 20,000 HKD
Lot Details
Description
Louis Cha Leung-yung
1924-2018
Letter to Tung Chiao
ink on paper, one leaf
27.7 x 21.2 cm 10⅞x 8¼in.
----------------------------------------------
金庸 致董橋信札
墨水筆紙本 一通一頁
內容︰
橋兄︰
各稿未細閱,大致無問題,惟似覺得枯燥,但也無可奈何。希望別的文章能配合得輕鬆些,以資平衡。(本期多用外國通訊,甚好。)
整個設想是好的,可鞏固「明月」的權威地位。
以後有稿不必交我看了,你辦事,應可放心。
查。
又︰「明月小窗」你寫的稿可隨便用個筆名,並應付稿費。
來源:現藏者得自上款人
註︰本札書於「明報有限公司」信箋
「董橋先生陸羽茶敘,有時會說一些報界前輩的趣事,趣事聽在收藏家耳朵裏,別有一種思緒。『金庸寫社評,看文筆我們當然都能看出來』,董先生還說你們也不難分別,他的社評標題,字體比別人寫的大一號。『查先生坐在社長室裏吸煙,一支接一支,煙霧繚繞,總是夜深才動筆。排字房工人趕住收工,在社長房外探頭探腦,甚至大聲吆喝『快啲寫啦』』。
排字房排字時,『先把查先生的手稿,剪成一行一條,一條一條的⋯⋯』董先生繪形繪色說到這時,哎呀,我們都叫了出來。張愛玲說,『有一天我們的文明,不論是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為過去。』
雖然如此,能略略感受一下舊時香港報館的情境,也是好的。記得半個世紀前,周作人《知堂回想錄》分幾十次寄來香港報刊連載,曹聚仁每次都請人先謄抄一遍,七百多頁的手稿,遂得以完整保存至今。報紙社論、專欄,日日新,已顧不上保存手稿矣。幸好文人畢竟是文人,他們就算在同一辦公樓裏辦公,他們寫信交談。這封查良鏞寫給董橋的信,一個電話可以交代的事,見諸文字,情事隱隱約約,幾十年了保存了下來……」
─林道群
董橋〈文林回想錄〉︰
「我給金庸管理月刊管理日報那麼多年了,他是社長我是總編輯,中外媒體架構中社長有權管總編輯,總編輯直屬社長督導,社長任何時候插手編務都不算干預編採工作。社長職權其實比出錢的老闆更大。《明報》集團編輯部門以外的營業部歸金庸的合伙人沈寶新先生管,他是總經理,是行政總裁。我在金庸手下工作十多年最大的益處是得到了一向客氣的指導,他的學問他的閱歷他的處事手法讓我畢生受惠。編輯部的文稿天天多得排山倒海,金庸不太過問,很少插手拿去親自處理,報紙、月刊、周刊一出版,他倒是細心審閱,偶爾寫字條給相關同事提意 見。世界各地重要傳媒機構的報紙雜誌從來跟時事跟政治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政治立場的取向當然就是老闆的立場和取向。明報集團是金庸所創辦,金庸和大陸那邊的恩恩怨怨成了金庸報刊政治立場的基礎,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議題的考量,也都成了集團屬下報刊呈現在版面上的考量。《明報》日報數十年一紙風行之餘經常因為立場的牽動而引起批評自是意料中事。這份報紙這份月刊永遠含帶着金庸先生的影子;《明報》的社評既是金庸的手筆居多,他的議論和他對一 些議題的申辯向來是讀者愛看的文章,微起微落之間平均的銷量保持穩固。那是金庸這位傾倒萬千讀者的武俠小說家永不褪色的魅力。這個現象古今中外非常罕見,像我這樣的書生有緣在這樣一個機構工作十多年確是人生難得的際遇。」
27.7 x 21.2 cm 10⅞x 8¼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