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e Chinese Paintings
Fine Chinese Paintings
FROM AN IMPORTANT PRIVATE COLLECTION | 重要私人收藏
Premium Lot
Auction Closed
April 21, 10:22 AM GMT
Estimate
9,000,000 - 15,000,000 HKD
Lot Details
Description
FROM AN IMPORTANT PRIVATE COLLECTION
Fu Baoshi (1904-1965)
Scholar Appreciating the Waterfall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signed, dated 1942, with four seals of the artist
79.8 x 54.2 cm 31⅜ x 21¼ in.
----------------------------------------------
重要私人收藏
傅抱石 (1904-1965)
太白〈廬山謠〉詩意
設色紙本 立軸 一九四二年作
黃堯題識
款識: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廔。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雲錦張。
影落明湖音黛光,金闕前開二峯長,
銀河倒掛三石樑。
香爐瀑布遙相望,廻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爲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閒與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滑。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綠雲裏,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廬遨遊太清。
苦瓜寫太白廬山謠立幅,余甲戌秋曾拜觀於江戶,雲峰石徑,渾樸非凡,畫藏住友氏,又宋梁楷寫減筆太白象亦歸異域,今略師梁氏規模製作此圖,信未能得萬一也。壬午四月。傅抱石記於重慶西郊山齋。
題識:
曩見抱石先生作,多焦墨潑皴,今日承道偉兄示讀此廬山謠圖,用筆灑脫,頗得苦瓜和尚趣,並有詳跋,想確為得意之作也,尤以李白詩,用不拘謹之筆寫出,更可見其氣之磅礡矣。應囑小誌,借筆記此因緣,用待得畫主人與作畫人之正教也。黃堯。乙酉春避亂居於滬。
鈐印:〈傅〉「傅」、「抱石」、「新諭」、「抱石齋作」。
〈黃〉「黃堯」。
展覽:
香港,大會堂博物美術館,〈傅抱石畫展〉,一九六八年三月一至廿七日
著錄:
〈傅抱石畫展〉(香港,大會堂博物美術館,一九六八年),圖版1
〈傅抱石年譜〉(增訂本),葉宗鎬著(上海古籍出版社,二○一二年十二月),頁75
來源:香港畫家、收藏家尤紹曾「星千六盦」舊藏
尤紹曾(1911-1999),上海人,畢業於滬江大學,四八年定居香港,從事貿易,代理冷氣、冰櫃等家電。業餘熱衷藝術,六四年與郭文基等創立中元畫會,油畫師從鄺耀鼎,後轉中國傳統筆墨,則投彭襲明門下,多次舉行個展,並出版畫集。曾於海運大廈開設三集畫廊,為國外及本地畫家辦展,乃早期香港現代藝術重要推手。
他鑑賞獨具慧眼,以收藏傅抱石、齊白石作品為人稱道。一九六八年初,香港大會堂博物美術館(即香港藝術館前身)舉辦大型〈傅抱石畫展〉,展品皆商借自本港資深收藏家,如「至樂樓」何耀光、「一硯齋」郭文基、「豐樂主人」葉義等,「星千六盦」尤紹曾為主要借展者,本幅即展品之一。
現藏者上世紀九十年代得於尤氏
註:「〈廬山謠〉的太白像,是出自梁楷,凡這類拙作,我都盡可能詳細地在畫面注明,以示不敢掠美。」
─ 傅抱石〈壬午重慶畫展自序〉
傅抱石酷嗜詩詞,乃激發創作靈感之重要泉源,以詩人、詩詞為題之作,多不勝數,然以李白〈廬山謠〉入圖,且錄全詩入畫者,恐僅見本幅矣!畫中跋謂「苦瓜寫太白廬山謠立幅,余甲戌秋曾拜觀於江戶……又宋梁楷寫減筆太白象……今略師梁氏規模,製作此圖」,清晰點明題材淵源。畫上題「壬午四月」,即公曆五月中至六月中,正傅氏埋首創作以備展覽之時。若參照上述引文,題材淵源皆吻合,創作時間相若,由此推之,本幅應即「壬午重慶畫展」中展品〈廬山謠〉!
「壬午重慶畫展」乃畫家抗戰入蜀後首個大型個展,一九四二年十月十日假夫子池勵志社舉行,集新舊作品百件。傅氏時為美術史教授,早著書立說,享譽甚隆,惟繪事上則未有所及,遂著力籌辦是展,窮筆底之能事,向各界一展實力,不少重要作品遂在展覽中登場,如〈訪石圖〉、〈洗手圖〉等,在其藝術生涯中具里程碑意義。
他對石濤推崇備至,「我多年來不離研究石濤的影響,石濤有許多詩往來我的腦際,有許多行事、遭遇使我不能忘記」,故展品中涉石濤者,佔顯著位置,皆殫竭心力創稿而得。本幅創作源起,乃畫家一九三四年負笈東洋,在東京拜觀石濤〈廬山觀瀑圖〉而受啟發。該作絹本,高逾六尺,現藏京都住友氏泉屋博古館,衍發自李白〈廬山謠 ─ 寄盧侍御虛舟〉意。此詩作於肅宗上元元年(760),乃李白因「安史之亂」從逆被逮,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後,往遊匡廬所出。詩中描繪廬山風光雄奇壯麗,亦流露詩人飽經風霜後,欲隱居求仙,寄情山水之避世心情。石濤畫法參合郭熙,復按親身遊歷所見而寫。取三遠式構圖,上方山崖高聳,危岩斜出,雲霧流淌,彌漫山谷,一泓瀑布懸天飛濺,下方石岩,二人觀瀑,一駐足,一閒坐。遊者細小、山石高聳,對比強烈,匡廬恢宏氣勢益顯。
傅抱石下筆,純取太白詩意,構圖、畫法皆未參苦瓜本,自闢蹊徑。其構圖大膽,取勢奇險,畫中地形崎嶇,峻崖環繞,層峰迭起,尖削突兀,奇松密集,蒼勁挺拔,冠蓋廣闊,虬枝崢嶸;峰後巨岩斜伸,平坦處見高士孤立崖邊,前臨深谷,對望傾瀉而下之飛瀑。高士,詩仙本尊也,造型非取畫家筆下常見細筆者,實得法自簡筆人物代表作、現藏東京國立博物館之南宋梁楷〈太白行吟圖〉。畫家擬之,挪至畫中,稍添淺色外幾無改動,卻恰與背景相配,天衣無縫,毫無兀突之感。太白身披淡青袍,昂首挺胸,神態自若,似欲一舒滿腔鬱鬱不得志之愁。其五官出諸簡筆,長袍則以粗線條勾勒,自領口一筆到底,寥寥點劃,盡得詩仙丰神氣度。
他寫來率性隨心,筆墨酣暢淋漓,山石、松樹多以「抱石皴」散鋒亂筆寫成,老辣縱放中別見瀟洒,得廬山雄奇,與崖上簡筆人物,一繁一簡,一濃一淡,對比強烈,亦生烘托之效。
縱觀全畫細節,皆堪與詩文對照,如「香爐瀑布遙相望,廻巖沓嶂凌蒼蒼」寫景,「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寫人,以至精微如取仰視角度觀山、以俯視遙望江水,亦一一融入畫中;又如詩首「我本楚狂人」取第一人稱,遂以李太白為主角入畫,可見畫家抽絲剝繭式剖析詩文片言隻字之用心,處理手法有異於常見山水,極具原創性。
寫成,遂按石濤本,以工楷抄錄全詩二百餘字,並詳述取材淵源,可見珍視之重。從畫家傳世作品中,相近或類同之作,迄今未見,即使日後好以同詩之「一生好入名山遊」句入圖,無論構圖、佈局,以至氣勢,皆截然不同,故本幅堪稱此題材之祖,甚或僅有者,獨特之處,無出其右!
畫上另具畫家黃堯(1914-1987)跋。黃氏,浙江嘉善人,居滬,在上海新聞報任美術編輯,其〈牛鼻子〉漫畫風行全國。他應藏家之請跋於畫上,時維「乙酉春」,即一九四五年三、四月間,時烽火未熄,故處「避亂」狀態。勝利後,他移居南洋,不復回國。
一九六八年,香港大會堂博物美術館舉辦傅抱石展覽,集尤紹曾等香江重要藏家珍藏,本幅由尤氏借展,可知是時已入其「星千六盦」收藏,自始未再曝光,至今方面世。
參考資料:
傅抱石〈壬午重慶畫展自序〉可參見〈傅抱石美術文集〉,葉宗鎬編(上海古籍出版社,二○○三年九月),頁332
石濤〈廬山觀瀑圖〉可參見〈石濤─清初中國的繪畫與現代性〉,喬迅著(臺北,石頭出版社,二○○八年一月),頁264
79.8 x 54.2 cm 31⅜ x 21¼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