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
南宋 官窰米黃釉直頸瓶
描述
- stoneware, paulownia wood
來源
展覽
《宋・高麗・桃山期 陶磁百選展》,東京美術倶楽部青年会,東京,1960年,編號24
《中國宋元美術展》,東京國立博物館,東京,1961年,編號191
《青磁名品展》,日本陶磁協會,東京,1963年,編號5
《唐宋名陶展》,日本陶磁協會(日本橋白木屋),東京,1964年,編號87
《中國陶磁名寶展》,五島美術館,東京,1966年
《中國美術展シリーズ 宋元の美術》,大阪市立美術館,大阪,1978年,卷四,編號1-18
《宋磁-神品とよばれたやきもの-》,東武美術館/ 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 山口県立萩美術館/ 浦上記念館,1999年,編號64
《中國陶磁 美を鑑るこころ》,泉屋博古館分館,東京,2006年,編號32
《南宋の青磁 宙をうつすうつわ》,根津美術館,東京,2010年,編號59
《青磁のいま-受け継がれた技と美 南宋から現代まで》,東京国立近代美術館工芸館,東京,2014年,編號 I-02
出版
小山冨士夫,《唐宋の青磁 陶器全集》,卷十,東京,1960年,圖版48
小山冨士夫等,《世界陶磁全集:宋遼篇》,卷十,東京,1961年,圖版80
繭山龍泉堂,《龍泉集芳》,卷一,東京,1976年,圖版461
長谷部楽爾,《世界陶磁全集:宋》,東京, 1977年,圖版69
小山冨士夫,《陶磁大系:青磁》,東京,1978年,卷36,圖版17
「米色青磁」,《常盤山文庫中國陶磁研究會會報》,卷一,東京,2008年,圖版1b、2(右圖)和圖1(右圖)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官窰自南宋起即已備受推崇,據當朝文獻記載,杭州新都新建修内司窰,以北宋官用瓷品為模。後再增一窰(同於杭州),製作相類瓷器,品質稍遜。上述記載與現知考古研究基本相符,杭州烏龜山、老虎洞兩窰遺址分別位處南宋皇城以南及城內[1]。根據遺址位置及殘片品質,普遍認為烏龜山為郊壇下窰遺址,較遜一籌,老虎洞為修内司窰,製器精良。然而,判斷現存官窰瓷器出自修内司或郊壇下窰,至今仍非易事。
普遍認為,釉質必當上乘,方可稱為官窰瓷器。此外,官窰器多帶秀緻釉裂開片,釉色多樣,有油灰、月白、粉青、米黃等多種色澤。開片變化亦頗豐富,或為表面明顯裂紋,呈色隨漬加深,或為釉下晶瑩細紋,層層開裂如寒天冰破。
本品釉色溫潤雋秀,珍稀難得,釉下冰裂紋,雅緻蘊藉。如此米黃釉色,珍罕絕倫,來自氧化而非還原之窰燒化學反應,亦因其稀有,故此色與世人對宋瓷美學之普遍印象有所分歧。
現世對完美官窰器之概念,主要來自清宮御藏,其中明代以前之工藝,多入藏於乾隆年間[2]。米黃釉官窰器於當時明顯未受重視,而現時台北故宮博物院亦無收藏。
長谷部楽爾指出,宋朝以前,唐代浙江越窰以秘色瓷為至臻,宮廷供奉西安城外法門寺佛祖舍利,便即包括最少一件秘色瓷器,外罩施黑漆,嵌平脫鏤銀鎏金團花,內施越窰焦黃釉,色澤與本品類同[3]。由此可見,黃釉在當時備受推崇。
若將珍瓷與美玉比較,官窰黃釉之超然地位則更具說服力。玉材,乃最受歡迎之中國工藝原材,無論南北,歷來多以良玉比較青瓷,以玉色之千變萬化,比擬青釉千峰翠色。
黃玉珍罕貴重,觀乎傳世宋代玉雕(圖一),宋人似對黃玉格外鍾情,而本品黃釉與黃玉美感如出一轍,故此,宋朝鑑評家亦當對此色甚為熟悉。
宋朝期間,大量宋瓷於傳入東洋。而過去數十年來,如本品之黃釉色澤於日本備受追捧崇敬,特以「米色」稱之,意指帶殼稻米之金黃(中文「米色」指米飯去殼煮熟後之顏色,多指不透明白釉,與此處日文「米色」所指有別)。此詞由鑑藏家米內山庸夫所創,米內山五十年代曾供職杭州日本領事,於郊壇下窰遺址蒐得多件破片。近年一份專題著作,詳細論述四件米色官窰器,其中包括是次拍賣之米黃釉直頸瓶,作者對之評價極高,指其器型臻美,釉色勻潤,經歷近千年而不變,乃藝匠色澤控制準繩超卓之功。[4] 著作所述米色官窰器,其中一件與本品成對,其餘兩例一為闊口盆,另一為花型小盃。盆例口沿帶一道明顯窰裂,有說乃因為釉色出眾,冰裂雅緻,故縱有窰裂亦獲保存。
與本品成對之瓶例,現藏鎌倉市常盤山文庫,器型相同,釉色非常接近,唯瓶身一方釉色稍微偏綠,由此更見米色官釉與青色官釉之直接聯繫。(圖二);倫敦大英博物館藏一瓶例,青釉色澤屬官窰典型,或與本品出自同一窰(圖三)。然而老虎洞與郊壇下窰遺址均曾出土釉色及冰裂紋與本品極相近之殘片,故難定斷本器出自老虎洞抑或郊壇下窰。[5] 日本青瓷藝術家川瀬忍曾於還原、氧化等不同狀態下試燒瓷器,在氧化燒成之器上,深褐色素胎轉變成與本器相近之淺褐色.[6]
宋瓷比例勻稱,臻美神妙,至今仍為設計之模範。本瓶即屬其中佳例,口沿微撇,圈足寬闊,朗秀雅逸,堪稱宋瓷傑作。其釉色潤澤如玉,冰裂紋靈巧雋雅,實屬官窰精品傑作,珍罕獨特,一品難求。
[1] 《南宋官窰》,北京,1996年;杜正賢編,《杭州老虎洞窯址瓷器精選》,北京,2002年;張振常編,《南宋官窰文集》,北京,2004年。
[2] Sarah Sato亦曾於其文章提及此論點,見<Beishoku Celadon Ware of the Southern Song Guan-yao>,「米色青磁」,《常盤山文庫中國陶磁研究會會報》,卷一,東京,2008年,頁48及108。
[3] 長谷部楽爾,,出處同上,頁78-80及91-3,頁76,圖16c (上)。
[4] 出處同上,頁35-6及121-2
[5] 如杜正賢編,前述出處,圖版31、36、 48、 84及112;《米色青磁》,出處同上,圖版 11 a-p
[6] 出處同上,圖版13,留意實驗品A 及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