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 象超現實主義則將無意識衍生的象徵形態放到聚光燈下,展示潛意識心理的不同面貌。
以上兩大流派開闢了表達情感和主觀意念的新模式,與之相反的幾何抽象主義,其焦點在於清晰的建構、純粹形態、一絲不苟的畫法。皮耶·蒙德里安、瓦西里·康丁定斯基、卡茲米爾·馬列維奇是這門抽象藝術的代表人物。
在東方,尤其是中國,抽象主義的發展和分類並非如此清晰有序——在東方美學、哲學和精神思想與西方抽象主義的融合下,湧現了一批獨特的藝術視野和思潮。
中國的歷史和政治沿革對這個發展非常重要:藝評名家高明潞指出「中國當代抽象藝術的歷史不能單靠正常詞彙去理解。我們必須明白,抽象藝術在中國曾經處於邊緣地位,而且持續到近年。它的邊緣化是由於人們認為它與傳統相連,當時的前衛藝術同樣被邊緣化,因為國際市場將中國政治和社會主題視為前提。抽象藝術在這個正統觀念之下無處容身,或者是被忽視,而所謂非政治藝術,實質上也是充滿政治意味的……」
藝術史家愛德華·魯茨-史密認為,「余友涵是首批將西方風格融入個人藝術語言的(後社會主義)中國藝術家」。他是中國前衛藝術運動的先驅,也是國內抽象主義的開拓者之一,更有人認為,他在中國的藝術地位等同皮耶·蒙德里安和傑克森·波洛克之於西方藝術界。
《無題》出自余友涵在一九八〇年代中開創的《圓》系列,見證形態與精神、本能與自控、宇宙的動態與自然力量的高度結合。《無題》畫面素約,色調單一而濃邃,充滿神秘氣息。這幅畫用色沉鬱,筆觸節奏短快,底下層層相覆的力量似在緩緩地蓄勢待發,視覺效果引人入勝。
余友涵融合傳統國畫的手法與西方抽象藝術的整體視覺效果,在表達感受與營造構圖之間平衡得恰到好處。從更深的層次看來,余友涵將西方抽象藝術與東方的「氣」結合起來,讓宇宙的自然定律與流動節奏指引他的藝術創作。
余友涵自言:「從精神層面而言,我的主要靈感來自老子的《道德經》,我在八十年代才開始讀它。讀的時候,我陶醉於它的基本道理。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像老子的理念一樣,宇宙是鮮活的,永恆地處於變化中。」
余友涵的《圓》系列糅合西方表現主義的不同元素、象徵形態和幾何抽象,並植根於東方精神思想,它或許開創了「後西方」抽象美學的先河,表達的是宇宙和無限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