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徐倩怡
中文版:蘇富比翻譯部
玉 文化在中華大地源遠流長,在八千年前的史前時代已經興起,有人謂「了解玉,就會了解中國和亞洲的文化。」玉有「天上之石」的美譽,在古代封建時期更是身分地位的象徵,天子貴族皆佩玉,且玉代表仁、智、勇、義、潔五德,儒家亦曰「君子比德如玉」,可見玉的精神價值。
時代變幻如流,唯玉文化相傳不斷,如今仍是健康和財富的象徵。在愛玉者眼中,即使是完美無瑕的鑽石亦不足與玉相比。玉分為軟玉和更珍稀的硬玉,而翡翠就是一種硬玉。翡翠一度是清宮御用材料;到了二十世紀初,法國珠寶設計師開始將翡翠融入設計,尤其是西方裝飾藝術盛行的年代,讓翡翠在亞洲以外地區開始受注目。近年,隨著當代珠寶界全新演繹翡翠,加上新一代人從翡翠的歷史底蘊中找到文化共鳴,這股東方之美強勢回歸,再度掀起熱潮。
翡翠珠寶魅力非凡,市場方興未艾
1985年11月,香港蘇富比率先為翡翠珠寶和中國工藝品分設專場,並另輯圖錄,在拍賣史上翻開全新一頁。此後近四十年裡,市場對翡翠珠寶的需求越見殷切,隨著時代品味變化,大眾對翡翠亦生出不同觀感。
在這場1985年的歷史性拍賣中,一套據傳曾屬慈禧太后的翡翠珠鏈配戒指和耳環套裝以286萬港元高價售出。蘇富比另辟專場拍賣翡翠珠寶一舉,開創先河,領先同儕,令香港成為有識之士尋覓上乘翡翠的首選之地。隨後幾年,翡翠項鏈、戒指和手鐲等翡翠首飾在拍賣會上炙手可熱,當中不少更是海外華人賣家委託的傳家之寶;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的鼎盛時期,在拍賣會登場的清代翡翠數量遠超現在。
翡翠艷麗高貴,卻又蘊藉低調;盈盈欲滴的鬱綠柔光,別具自然韻味,教人心馳神往。相比起鑽石的璀璨或紅藍寶石的閃耀,翡翠有一種靜謐優雅的氣質,清貴脫俗,總是靜待我們雙眼、光線、翡翠本身的三大元素結合,才煥發深邃潤澤的光芒。


二十世紀初,東方主義席捲歐美裝飾藝術領域,卡地亞等珠寶世家當然不會看漏充滿東方韻味的翡翠。二十至三十年代,各大品牌紛紛採用翡翠為設計元素,以當時流行的幾何風格鑲嵌翡翠、紅寶石和鑽石等寶石,融合東西方風格,創作出裝飾藝術風格珠寶。此類裝飾藝術時期的作品在拍賣會上往往備受矚目,在香港更是特別受歡迎,售價通常高於同時期的其他珠寶。
例如美國名媛芭芭拉・赫頓(Barbara Hutton)舊藏的扭紋翡翠手鐲,1988年在蘇富比拍賣會以略高於700萬港元成交。赫頓的收藏中還有一條「赫頓-姆季瓦尼」(Hutton-Mdivani)翡翠珠鏈,那是她與姆季瓦尼王子成婚時獲父親送贈的結婚禮物。這條項鏈由二十七顆歷史可追溯至清代的翡翠珠組成,配定制紅寶石和鑽石鏈扣。2014年,這條翡翠珠鏈在香港蘇富比以2億1,400萬港元天價成交,時至今日仍是全球成交價最高的翡翠首飾,亦是歷來最貴的卡地亞珠寶。當時有七位買家爭相出價,氣氛激烈,競投長達二十分鐘,終由卡地亞「抱得美人歸」,購回自家創作的項鏈,為品牌歷史添上令人津津樂道的一頁。
翡翠與帝王
相傳翡翠在十三世紀傳入中國。當時一個雲南商人經過現在的緬甸北部時,為了平衡騾子身上的兩邊重擔,撿起路邊的一塊巨礫,發現了內裡碧綠璀璨的玉石。翡翠輾轉進入宮廷後,王室貴族對這種翠艷的美石一見傾心,翡翠漸始成為宮廷之物。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老孺人墓中的翡翠手鐲,應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翡翠手工藝品。乾隆皇帝(1711–1799年)亦是其中一位最早的翡翠收藏家,在位期間將管治範圍擴大至緬北,直通和田,取得頂級和田玉和翡翠。正如乾隆皇帝在詩中所記,玉石開採後運往北京,只有宮廷作坊的御用工匠才獲准以這種珍貴的玉料製作玉器,這種玉石後來獲冠以「翡翠」一名。
翡翠珠寶的經典造型
良材在手,亦須經雕琢,才能化作美玉。翡翠是一種成份複雜的礦物,須經精湛工藝雕琢,才能突顯翡翠內的光波流轉,而圓形蛋面、玉珠和手鐲等光滑圓潤的形狀,就最能呈現頂級翡翠的晶瑩靈秀。圓形蛋面切割在十八世紀才傳入中國,是經典的翡翠切割方式,長寬比例和諧;至於玉珠則講求絕對勻稱、質色均配。手鐲整體呈圓形,需出自同一塊玉料,石材耗損最大,在三種切工中最難達致正濃陽均的標準,製作難度最高。
中西合壁,打造當代翡翠
翡翠早在一百年前已經風靡西方,在裝飾藝術時期流行一時;如今,當代珠寶設計師和各大珠寶品牌亦為翠綠欲滴的玉石吸引。1997年,香奈兒推出一套瑰麗矚目的翡翠首飾,將翡翠雕刻成香奈兒的經典山茶花圖案,與鑲嵌鑽石的葉子互相輝映。2000年10月,Christian Dior Joaillerie 的維多利亞・德・卡斯特蘭(Victoire de Castellane)亦與蘇富比合作,設計出充滿女性美的珠寶系列「Promesse」,作品中的鑽石宛如露珠,散落在翡翠樹葉上,突顯翡翠的純淨濃艷。系列中每件作品均單獨出售,單是項鏈就拍得356萬港元。數年後,蘇富比與瑞士奢侈品牌 De Grisogono 創始人方華之(Fawaz Gruosi)合作,讓香檳鑽和紅寶石與蛋面翡翠互相映襯,成為「高級珠寶的大膽宣言」。

近年,趙心綺(Cindy Chao)、陳世英(Wallace Chan)、JAR、Carnet 和劉孝鵬(Nicholas Lieou)等知名當代設計師都將翡翠融入新設計。當東方翡翠與西方元素相遇時,翡翠或與鑽石一同鑲嵌於白金首飾上,或與其他寶石互相輝映,呈現西方珠寶設計的精緻美學。不過,要將翡翠融入設計,同時要展現其內蘊之美,絕非易事。可幸的是,正因為融入了當代風格,欣賞翡翠的人越來越多,也有更多設計師漸漸明白從全球視角和品味來運用翡翠。蘇富比認為,當代翡翠珠寶市場發展尚未達至高峰,翡翠珠寶收藏擁有尚待開發的潛力,值得世人稱賞和國際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