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下部分提供2018至2022年間拍賣成交價為100萬美元或以上的藝術作品,以及未能出售但低估價為100萬美元或以上的藝術作品概況,亦即頂級藝術作品市場概況。我們將藝術市場分為四個主要門類:當代藝術、印象派及現代藝術、西洋古典藝術,以及中國古代書畫及藝術品。成交紀錄則來自三大國際拍賣行蘇富比、佳士得和富藝斯的拍賣數據。
百萬美元以上的藝術作品只佔拍場上成交作品的少數,但這個利潤極為可觀的頂級市場無論是總成交額或重要性都在與日俱增。2022年,31,094件成交拍品中只有4.3%(即1,352件)成交價達100萬美元以上,但它們的價格總和則佔這份報告所涵蓋的三大拍賣行全年拍賣總值100.48億美元的77.8%。2022年,百萬美元以上拍賣市場總成交額再創新高,升至81.5億美元。多件以破紀錄佳績成交的作品,如以1億9,500萬美元成交的安迪・沃荷《槍擊瑪麗蓮(鼠尾草藍色)》(1964年作)和以1億4,920萬美元成交的喬治・秀拉《模特們(小版)》(1888年作)等,都有助帶動去年成績升至五年高位。
雖然以百萬美元以上成交的作品在疫情期間數量下跌,但這個現象大多只限於疫情最為嚴峻的2020年,當時各國的封城措施使多場拍賣被迫暫緩,全年總成交額下跌至35.2億美元。可幸即使面對重重挑戰,尤其是疫情初期,拍場上仍然有不少重要作品以逾百萬美元易手。2020年成交價最高的弗朗西斯・培根1981年作品《啟發自艾斯奇勒斯〈奧瑞斯提亞〉之三聯作》(8,460萬美元成交)和羅伊・李奇登斯坦1994年作品《裸體與歡愉畫》(4,620萬美元成交)都在純粹的網上直播拍賣上成交。
2021年,雖然中國內地再三封城,但百萬美元以上的藝術市場仍然迎來喜訊,總成交額增長至67.5億美元。2018至2022年的五年內,頂級藝術市場由2018年的74.4億美元升至2022年的81.5億美元,升幅達9.5%。2022上半年走勢強勁,713件拍品成交額共計43.3億美元,當中包括一幅重新發現的米開朗基羅男子裸體素描,這幅西洋古典畫作最後以2,430萬美元成交。2022下半年則斬獲38.1億美元。
2018至2022年間,頂級藝術市場作品的平均成交價為520萬美元。2018年的平均成交價為530萬美元,2019至2020年價格下跌,及後在2022年回升至五年高位600萬美元。
2018至2022年藝術拍賣總成交額421.3億中,313.5億來自百萬美元以上作品。
百萬美元以上的藝術品合計佔2018至2022年所有藝術拍品總成交額近四分之三,而百萬美元以下的拍品只佔總成交額的25.6%。雖然如此,從數量上計算,過去五年的上拍藝術作品中,141,367件皆以低於100萬美元成交,而100萬美元以上成交的拍品則只有6,021件。
這五年內拍場上藝術作品的總成交額為421.3億美元,當中約313.5億美元都來自百萬美元以上的作品。2018年上拍的亞美迪歐・莫迪里安尼《向左側臥的裸女》(1917年作)以1億5,720萬美元成交,是該年成交價最高的作品,亦是2018至2022年成交價第二高的拍品。
2022年是頂級藝術作品市場在過去五年中最輝煌的一年,總成交額達到81.5億美元,而百萬美元以下拍品的總成交額只有23.3億美元。這一年,百萬美元以上的藝術作品佔整個市場的總成交額77.8%,比2021年(66.8億美元)的比率提高了22%,相比2018年(74.4億美元)亦提高了9.5%。

2022年的亮麗佳績主要受助於多位顯赫藏家的珍藏上拍,合共呈獻了291件拍品。安妮・巴斯珍藏共12件拍品總成交額為3億6,310萬美元,所有拍品全數以超過100萬美元成交,該場拍賣的成交桂冠由克勞德・莫內的《夕陽下的國會大樓》(1900 – 1903年作)以7,600萬美元奪得。前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董事會主席大衛・索林傑的收藏拍賣上,23件拍品中有17件以100萬美元以上成交,在1億3,790萬美元的總成交額中佔約1億3,500萬美元,幾乎為98%。
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成績超越當代藝術
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在2022年的百萬美元以上頂級作品市場中成績尤其優秀,取替當代藝術成為總成交額最高的門類。綜觀整個2022年頂級藝術品市場,印象派及現代藝術佔42.5億,當中成交價格最高的拍品是來自微軟創辦人之一保羅・艾倫珍藏的喬治・秀拉《模特們(小版)》(1888年作),以1億4,920萬美元成交。
2022年,多個博物館收藏級別的私人珍藏上拍,這些顯赫藏家包括保羅・艾倫、安妮・巴斯、安和戈登・蓋蒂、哈里和琳達・麥克羅威,以及大衛・索林傑,多場拍賣合共佔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全年總成交額的43.2%。
當代藝術作品在2022年的總成交額為33.4億美元,相比2021年輕微下跌0.2%。全年成績最好的當代藝術拍品,就是以1億9,500萬美元破紀錄成交的安迪・沃荷《槍擊瑪麗蓮(鼠尾草藍色)》(1964年作)。
由於西洋古典藝術作品數量稀少,因此在百萬美元以上作品市場中相應佔比亦最少,總成交額為3億904萬美元。2022年是這個門類在五年中成績最好的一年,相比2021年成交額上升了45.7%之多,主要原因是兩幅高價易手的桑德羅・波提且利傑作,分別為《聖母頌》(4,850萬美元)和《憂患之子》(4,540萬美元),它們是2022年成績最好的其中兩幅西洋古典藝術作品。
百萬美元以上作品的不同價格階級
2018至2022年間,大多百萬美元以上的拍品成交價都位於100萬至500萬美元之間。位於這個價格階級的4,613件拍品總成交額約為101.7億美元,佔百萬美元以上藝術市場總成交額的32.5%和拍品總數的76.6%。當中,成績最好的作品為馬丁・基本伯格的《無題(我誠實的謊言)》(Ohne Titel (Meine Lügen sind ehrliche);1992年作),在2019年以500萬美元易手。
500萬至2,000萬美元的藝術作品在這五年裡佔頂級藝術市場拍品數目的17.4%,以及總成交額的31.2%。
雖然以超過2,000萬美元成交的傑作少之又少,它們在拍場上出現的次數卻在漸漸增多,這在價格最頂尖的珍罕傑作中尤其明顯。2018年成績最好的作品分別是亞美迪歐・莫迪里安尼的《向左側臥的裸女》(1917年作)、愛德華・霍普的《中餐廳(雜碎)》(1929年作)和巴布羅・畢卡索的《拿著花籃的女孩》(1905年作)。
這個價格的作品在2019年開始減少,但在2022年又開始回升,去年共計有24件拍品以5,000萬美元或以上易手,總成交額達19.6億美元,佔百萬美元以上作品總成交價的24.1%。2018年有15件拍品跨越2,000萬美元的門檻,總成交額為12.1億美元;而2021年更有14件作品以逾2,000萬美元易手,總成交額為9億9,750萬美元。對比這兩年的成績,2022年的總成交額比2018年上升了62.1%,更是2021年的近兩倍。
2018至2022年百萬美元以上藝術市場十大藝術家 | |||
排名 | 藝術家 | 2018-2022年作品總成交額(美元) | 2018-2022年拍品數目 |
1 | 巴布羅・畢加索 (1881–1973) | 22.1億 | 245 |
2 | 克勞德・莫內 (1840–1926) | 14.8億 | 89 |
3 | 安迪・沃荷 (1928–87) | 11.3億 | 136 |
4 | 尚・米榭・巴斯基亞 (1960–88) | 11.1億 | 107 |
5 | 格哈德・里希特 (b 1932) | 7.477億 | 96 |
6 | 大衛・霍克尼 (b 1937) | 6.472億 | 67 |
7 | 弗朗西斯・培根 (1909–92) | 6.455億 | 31 |
8 | 趙無極 (1920–2013) | 6.413億 | 131 |
9 | 雷內・馬格利特 (1898–1967) | 5.888億 | 97 |
10 | 馬克・羅斯科 (1903–70) | 5.696億 | 24 |
如欲了解五年內百萬美元以上藝術市場十大藝術家的詳細排名,請查閱附錄。
2022年百萬美元以上的頂級藝術市場中,作品總成交額最高的藝術家是印象派的克勞德・莫內。他在這一年共有25幅作品上拍,總成交額達5億3,830萬美元,當中成交價最高的就是來自藝術家廣為人知的「倫敦」系列的《夕陽下的國會大樓》(1900 – 1903年作),以7,600萬美元易手。
緊隨其後的是安迪・沃荷,這位戰後藝術家以4億8,230萬美元排名第二,而他在2022年最高價的作品就是《槍擊瑪麗蓮(鼠尾草藍色)》(1964年作),以1億9,500萬美元成交。立體派始祖巴布羅・畢加索則憑藉《躺臥裸女》(1932年作)在2022年排名第三,這幅作品以6,750萬美元成交,而畢加索在這一年的作品總成交額為4億4,580萬美元。
第四和第五名分別為英國具象畫家弗朗西斯・培根,作品總成交額為2億5,820萬美元;以及比利時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雷內・馬格利特,作品總成交額為2億2,100萬美元。

整體而言,這十位藝術家一共為2022年的百萬美元以上頂級藝術市場貢獻了29.3億美元(36%),相比2021年高出22.9%,相比2018年更是高出39.4%,當年74.4億的頂級藝術市場中,十大藝術家作品總成交額為佔21億。
2022年大部分高價成交的拍品都來自現代藝術家,如巴布羅・畢加索、馬克・羅斯科和威廉・德庫寧等。頂級現代藝術家在2022年共斬獲13.1億,相比2021年升幅近37.9%。
去年來自單一藏家收藏的印象派畫作質量極高,因而使印象派作品的總成交額升至7億2,970萬美元,相比2021年攀升了42.7%。印象派藝術家在2022年的表現亦因此勝過包括安迪・沃荷的戰後藝術家(共計4億8,230萬美元)和包括格哈德・里希特的當代藝術家(共計4億560萬美元)。
2018至2022年的私人市場
蘇富比為這份報告提供2018至2022年間其拍場以外的藝術品私人買賣數據。
五年間,蘇富比85.9%的私人買賣成交額均來自100萬美元以上的作品,共計53億。2020年疫情影響公開拍賣,頂級作品轉移到私人市場出售,因此私人交易錄得明顯升幅。2019年191件百萬美元以上作品成交價共計8億350萬美元;到了2020年,百萬美元以上藝術品私人買賣總成交額攀升76%,作品數量上升至212件,共錄得8億350萬美元。
2022年,私人市場上百萬美元以上作品的平均成交價為630萬美元,比2021年上升33.9%,但仍然少於2020年成績最好時的670萬。
當代藝術佔2018至2022年間私人市場上百萬美元以上作品數目近59.6%,印象派及現代藝術緊隨其後佔25.4%,西洋古典藝術佔5.3%,而中國古代書畫及藝術品則佔0.6%。其他門類如20世紀設計藝術、手袋及珠寶合計共佔私人買賣作品數目餘下的9.1%。
競投者地區與年齡分佈
蘇富比為這份報告提供2018至2022年間其公開拍賣上百萬美元以上作品的競投者數據。
亞洲藏家佔2018至2022年整體競投者數目約三分之一(32%),落後於北美競投者(34%),但排在歐洲競投者(29%)之前。以競投金額計算,亞洲競投者佔31%,仍然落後於北美(36%)但高於歐洲(29%)藏家。亞洲競投者最熱衷購買中國古代書畫與藝術品,但他們在2018至2022年間亦開始關注當代藝術和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市場,分別佔兩個市場競投者的18%和17%。
疫情最嚴重之時,亞洲競投者的佔比在2020年上升至36%。2022年,數字下跌至29%,而北美競投者則升至38%。歐洲競投者的數目大致平穩,2018至2022年間佔百萬美元以上作品叫價的28%至30%。
2018年,二戰後出生的嬰兒潮一代佔頂級藝術作品競投人數的48%,但到2022年已跌至40.6%。
雖然二戰後(1946 – 1964年出生)的一代是最經常競投百萬美元以上藝術品的年齡層,但他們的人數正在下降,由2018年的28%跌至2022年的40.6%。
年輕藏家的人數正在上升,這在X世代(1965 – 1980年出生)和千禧世代(1981 – 1996年出生)之間最為明顯。2018年,X世代佔競投人數的32%,而千禧世代只佔7%;到了2022年,這兩項數字已分別升至35.6%和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