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719
  • 719

清光緒 御製《平定捻亂戰圖》 設色絹本 鏡框 |

估價
300,000 - 500,000 US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來源

英國私人收藏

Condition

null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徵詢其他專業修復人員,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件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本畫編制恢宏,細緻入微,出自一組十八幅畫作之一,宣示大清平定捻亂之彪炳戰績 。 捻軍,活躍於1853年至1868年間,與南方太平軍同期出現。1850年代,朝廷忽視民生,飢荒嚴重、河水泛濫成災,一眾農民、逃兵、偷運私鹽者1855年組成雜軍,以張洛行為首。捻軍趁清軍全力對付南方太平軍動亂,並受白蓮教事跡鼓動,迅速取得北方及中部七、八省,於佔領之要地建築城牆,發動騎兵攻擊駐守郊區之清軍,各處人民組織自衛,防禦捻軍搶掠侵擾,直至1868年李鴻章領軍平定捻亂方止。

1885年,朝廷製作多幅畫作,紀念清軍十九世紀平定三大亂事:太平軍、捻軍及回教徒作亂。張弘星撰文於《Artibus Asiae》,卷LX,編號2,2000年,頁267,並述是次作畫共67幅,太平軍20幅,捻亂18幅,雲南回亂12幅,西北回亂17幅。

本畫乃上述十八幅之第七幅,刻畫河南省西部平輿市1862年淪陷、後再由數位清軍名將及民軍將領收復之事跡,圖中清兵從左推進,組織有度,高舉旗幟,長驅直入。空中硝煙彌漫,戰士拉弓欲發,士兵湧入城池,戰況如火如荼。捻軍寡不敵眾,兵敗在即。此圖刻畫數位將領功臣,面容與真人接近,並付題名:賈惠山、巴彦克喜、吳元炳、鄭元善、劉自順、周登高、楊飛熊、桂鳳清、余兆大、尹嘉賓及張耀,其中張耀佔據畫面中央位置,正面望向觀者方向。眾將領在平輿市一戰之前,均曾於平輿附近鄉村平亂,其中吳元炳曾任湖北及安徽巡撫,以及漕運總督,鄭元善則任河南巡撫。此戰之詳細描述,可參閱《捻軍史》,上海,2001年,頁309-310。

按張弘星述,近年發現軍機檔冊紀錄此組畫作乃受光緒皇帝生父、醇賢親王奕譞委托而畫,而畫坊則屬守衛紫禁城之神機營旗下,個別畫師身份不詳,但應全屬內務府三院卿慶寬(1848-1927年)旗下。慶寬善書畫,自1880年代起監督宮廷大部份工藝委約,包括頤和園建築裝潢、為慶1889年光緒大婚及1893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所畫之畫等(前述出處,頁269)。

此組畫原為掛於京城中南海西苑紫光閣而作,該閣共兩層高,乾隆帝曾於此處接待外邦來使,慶祝「十全武功」輝煌戰功,更下令為戰事功臣繪製畫像及戰況,懸掛閣內。光緒年間所畫之平亂圖,當時就取代乾隆年間之畫,懸掛於紫光閣(前述出處,頁270)。

光緒年製平亂圖原有67幅,傳世僅餘少數。18幅刻劃平定捻亂畫作當中,僅有兩幅去向明確為人所知,同藏於布拉格國家美術館,其一描述1861年10月,清軍於山東擊敗捻軍,其二則刻劃1868年8月殲滅捻軍後之清軍隊伍英姿,兩者同載於前述出處,圖2及3。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全套十二幅平定雲南及貴州回亂圖,前述出處,圖5及6。清軍平太平軍圖現存已知共四幅,其一出自 Cécile Mactaggart 收藏,前述出處,圖1。其餘三幅分別售於倫敦佳士得1991年4月22日,編號101、香港蘇富比2007年10月9日,編號1312,以及香港蘇富比2009年10月8日,編號1660。紐約蘇富比曾出售紀念清軍平定西北回亂圖兩幅,其一售於2010年9月15日,編號367,其二售於2015年3月17日,編號225。